2025深圳国际交流书院毕业生说|岳文清:带着勇气与自信启程

校园

从第一次来访校起,我就深深地爱上了国交的校园。充满设计感的现代建筑配合着自然风味的竹子和爬山虎,即使看了四年,依旧会让我忍不住拿起相机,拍下几张作为留念。

在我的印象里,国交的校园并不大,但空间利用得极好,总给人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我喜欢傍晚在楼顶的露天自习区看着太阳慢慢落下,夏天在凉爽的图书馆度过闷热的下午,更喜欢在 G 楼的露天西餐厅和朋友一起享用美食。这些看似平凡的角落,总能带来不一样的惊喜。也正是在这片小小的天地里,我开始了自己的四年生活。

碧绿的爬山虎盘上灰色的柱子,这大概是我最喜欢的学校一角之一

课堂

初入国交,也是我第一次尝试国际体系的课程,便体验到了学校独特的选课制度。它鼓励我们跳出舒适区,拥抱未知的智力疆域。面对琳琅满目的课程,我经过审慎的权衡,最终还是选择了几门超出舒适圈的科目。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历史课。

记得第一次历史考试,我满怀信心地交卷,却收回了一份分数并不理想的试卷。那一刻的沮丧让我差点想放弃。但也正是从那时起,我开始下课主动上前与老师交流,或在课后走进办公室,一遍遍修改句子、推敲论点。渐渐地,成绩回升了,历史课也成了我最期待的课堂之一。第一年的世界历史让我看见文明的交织,第二年的俄国历史让我沉浸在厚重而复杂的故事中。

英语的路同样不平坦。初时听课常常“掉线”,小组讨论时总担心自己说得不够好。但在一次次与老师的交流、一回回大胆发言后,我逐渐自信起来,开始能用英语和同学交流对作品的独到见解。全英文的环境不仅让我在听力和口语上有了质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向别人求助,以及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

回头看,那些一开始令我不安的选择,恰恰塑造了我今天的勇气与自信,也让我明白——走出舒适区的第一步,总是最难,也是最值得的。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深国交给予的环境与机会。

社团

社团无疑是我在深国交四年里参与最深、收获最多的一部分,也是我认为学校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每次社团招新活动,我都会在会场里转一圈,像在商场里逛街一般,把感兴趣的社团群先加上,再慢慢考虑要不要加入。古代欧洲研究社、飞盘社、OC 社……我带着好奇加入这些社团,大多时候只是安静地参与,按时出席,活动结束便离开——直到那次意外的机会。

自然历史社是我在探索各种生物类社团时加入的。一开始,我只是一个安静的听众,享受着一次次讲座,也在实验活动中闻到了橘子精油的清香。G2下学期,一次活动结束后,社长忽然在群里问起是否有人愿意担任社长。我原本只是出于好奇跟着去看看,并没抱什么希望。结果真正愿意留下来的人寥寥无几,最终只剩下我和朋友 Lucy。就这样,我意外地接过了“社长”的接力棒。

当初的自然社

起初我很茫然——我能行吗?毕竟我从未领导过这样的社团。但看着群里活跃的学长老师和学弟学妹,我意识到必须做些什么来延续这个社团。身份变了,思维也要变。我不再只是问“下次活动是什么”,而是开始思考“社团的定位是什么”“同学们需要什么”。回想过去参与过的各种生物类社团,我发现这一赛道已相当拥挤。反复思考后,我想到了社团名字本身——“自然”与“历史”的结合。这看似冷门,却是我们不可替代的优势。

于是我开始调整活动安排。在讲座之外增设实验机会,并与 Lucy 一起策划周末外出参观,让自然历史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

参观香港生物多样性博物馆

最大的亮点活动,是在招新会上意外申请到的 Greenhouse。我们在那里挥洒汗水,种下种子,栽培鲜花,吸引了大批新成员。第一次,我真正感受到深国交的资源之丰厚,也在组织活动和跨社团合作中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绿室的点点滴滴

申请季

进入A1,申请季的紧张感扑面而来:标化、活动、文书、选校,都要在一年内完成。升学顾问 Joy 成了我最重要的伙伴。她为我列出清晰的时间表,反复提醒各项截止日期,帮我调整活动计划和考试安排。即使在周末和假期,只要我提问,她都会及时回复,确保我不掉队。

转向申请美国后,我最大的收获之一是将“世界观项目”正式化。这个自小学起就开始构建的幻想世界,原本只是课余爱好。后来我把它发展成完整的申请素材——绘制概念图、制作动画、搭建网站,Joy 还为网站和设计提出修改意见,帮我完善项目。

我为世界观设定制作的网站

另一大转折是专业选择。过去我坚定偏向生物化学,但竞赛和研究让我意识到热情不足,而历史却始终吸引着我。经过多次讨论,我最终选择了“生物人类学”——融合生物与历史的学科。阅读人类进化教材、参观博物馆时的专注感,让我确信这是我想深入的方向,当然,这一过程中也少不了 Joy 的建议与引导。

活动方面,我继续担任自然历史社社长,结合人类学主题做分享,并与其他社团合作;在论文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人类学研究论文。全英文课堂的积累让我较快取得理想的托福SAT 成绩,避免了过多精力消耗在刷分上。

选校阶段,Joy 帮我结合录取数据和访校体验筛选名单。在美国 20 所访校中,纽约大学原本并不在我的首选,但两次探访后,它的城市氛围与学术资源让我改观。经过反复讨论与对比,最终它成为我坚定的 ED1 选择。

尾声

收到纽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我既兴奋又感慨。四年的深国交生活,从最初的忐忑,到课堂上的成长、社团的锻炼、申请季的奔波,所有片段在这一刻交织成一段完整的旅程。想到即将离开这个校园,离开傍晚的露天自习区、G层的西餐厅、满墙的爬山虎,心中难免有些不舍。深国交不仅是我学习的地方,更是我成长与蜕变的起点。我将带着这里给予我的勇气与自信,踏上纽约大学的新征程。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Dr. Anna姜:哥伦比亚大学博士任职LWS美高双语学校教学总监

下一篇

英国伯吉斯山女子中学 —— Burgess Hill School 详细介绍!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