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研讨会
8月22日-23日,成都七中2025-2026学年德育研讨会在成都大邑康礼外国语学校顺利召开。本次会议以“严格而不死板 宽松而不放任”为主题,聚焦“宽与严的育人艺术”,旨在探讨新时代背景下,成都七中的育人理念和管理原则。
成都七中两校区全体行政干部、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班主任、心理教师、新入职教师以及部分教育集团成员学校和兄弟学校领导、教师代表近300人参加会议。成都七中网校远端学校和成都七中教育集团成员学校通过网络直播同步参会。
主题发言与讲座
22日上午的会议由成都七中党委委员、副校长李晓东老师主持。
在主题发言与讲座环节中,成都七中党委书记易国栋老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院长班建武教授,成都七中党委副书记、校长张翼老师的发言精彩纷呈,不仅为与会者提供了先进的育人理念和学术指导,也为老师们呈现了精彩的学术盛宴。
《在平衡中追求教育的智慧——宽与严的育人艺术》
发言人:成都七中党委副书记、校长张翼
张翼校长首先对“严格而不死板,宽松而不放任”的学校管理原则进行了解读。然后从对严格、死板、宽松、放任四个关键词的理解指出了成都七中74字常规要求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据此提出严格与宽松的平衡要把握以下三个原则:要做到因人而异的平衡、要实现因时而变的平衡、要坚持因事而定的平衡。同时指出几点思考:建立清晰而有弹性的规则体系、营造民主而有秩序的文化、构建支持而有要求的师生关系、创设开放而有边界的成长环境。
《物质丰裕时代的德育逻辑》
发言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班建武
班建武教授首先从物质丰裕与青少年的意义危机为切入点,指出了当下社会中,因为价值观缺陷导致部分青少年出现了所谓的“空心病”。从“教育的现实逻辑究竟是什么”“如何理解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等问题的回答,向参会者指出了物质丰裕时代德育的价值与意义。紧接着从德育要立足青少年类本质的真正实现、激活学生品德成长的自我内驱力、全面把握德育对象的多维身份等方面进行了高站位的讲解与指导。
《摒弃“优绩主义”的傲慢》
发言人:成都七中党委书记 易国栋
易国栋书记以“七中没有超人,只有超人的意志”“你有多大能耐,七中给你多大舞台”这两句校园名言为切入口,从“优绩主义”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指出了什么是“优绩主义”。从一般化的“优绩主义”积极效应和负面效应两方面进行总结提炼,指出了“优绩主义”在七中校情下的表现形式。并据此指出好的社会、好的学校应该如何克服“优绩主义”的负面效应。最后以摒弃“优绩主义”的傲慢是讨论“严格而不死板,宽松而不放任”管理原则的基础为观点,指出了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才会有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才会有正确的教育行为!
22日下午的会议由成都七中(林荫校区)教育处副主任黄鹏老师主持。
《“三驾马车”式班级文化体系建构:我的思考与实践》
发言人:北京中学钱学森班班主任 向新良
向新良老师以“高中生难管”“常规难管怎么破”为问题进行讲座导入,指出了他的破解之道是文化。向老师认为,教育的问题,还得通过教育的逻辑来解决。跳出常规,才能真正解决常规。他以高中生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班主任的价值体系为理据,指出了班级文化应该怎样构建。并以自己的带班育人方略——“三驾马车”式班级文化为具体案例进行了介绍。他指出“三驾马车”是指以书香熏陶工程和体育强班工程为途径和手段,以自我教育工程为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最终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学习。
《宽严相济,育人为本——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年级管理中“宽”与“严”的智慧平衡》
发言人:成都七中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副校长马健
马健副校长以成都七中(林荫校区)高2022级日常的年级管理实践为例,指出七中“宽与严”管理的年级具体做法:对学生而言,严立筋骨,宽育灵气——构建“成长型生态”;对教师而言,严砺专业,宽赋创新——锻造“发展型团队”;对家长而言,严守边界,宽慰人心——凝聚“理解型同盟”。马健副校长认为,宽与严的艺术最能彰显年级管理的智慧与担当,宽严相济,其灵魂在于三个“始终”:始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宽严的尺度,永远指向“人”的成长;始终以动态平衡为智慧——不同学段、事件、对象,需灵活调适;始终以爱与责任为底色——严是深沉的爱,宽是理性的信。教育的终极答案永远写在宽严相济的细节里、育人育心的岁月中!
《在“宽与严”的土壤里生长成自己的模样》
发言人:成都七中2018届校友 李宋巧
李宋巧校友从“那些年,我们沐浴过的‘宽’”为引入,指出了在七中学习的时光里,学校管理和老师育人中那些“宽与严”留给她的回忆。并指出,宽与严是辩证统一的。“审是迁善”是严的刻度,教会我们敬畏,“模范群伦”是宽的维度,教会我们突破。认为当七中学生带着七中烙印走向世界——那深入骨髓的自律,终将化作思想的星辰大海。
主题分享
23日上午的会议由成都七中(高新校区)教育处副主任任益民老师主持。
为进一步探讨宽与严的育人艺术,两校区7位班主任老师分别代表不同年级就“宽与严的育人实践”主题作了分享。
《班级一日常规制定、执行、记录、反馈》
分享教师:林荫校区高三年级 马勇
马勇老师以“恪守日常之规,奠基人生之远”为题,以班级一日常规为载体,梳理了班规、常规制定过程中严在明确底线(国法、校纪),宽在制定过程(民主制定、协作共创);在执行过程中严在常规要求,宽在处理过程,马勇老师从到校、作业收交、清洁、正常行课(课前提醒、课中巡查、课后沟通)、晚自习管理等维度详细诠释日常管理中的严与宽;在记录反馈层面严在记录,宽在反馈。最后马勇老师阐述了一日常规宽严相济的意义,它不仅提供安全感、秩序感、培养时间管理和自律能力,也塑造集体责任感、荣誉感,同时也内化良好习惯与公民素养,最终能提升学习效率和对成长赋能。
《班级管理中的宽与严》
分享教师:高新校区高二年级 吴先彬
吴先彬老师分享了一起突发事件的处理经验,深入探讨班级管理中的“宽”与“严”。
面对学生之间的冲突事件,吴老师迅速行动,遵循“控制风险、安抚人心、按章办事”的原则,通过隔离风险、双向安抚、主动沟通、冷却处理、重建信任等步骤,有效化解危机。他强调:“严”要严得有理、有力、有度,源于对法律法规的精通;“宽”要宽在关键处,宽得有方向,以爱为源、以生为本。教育是一场温暖的坚持。我们左手握“严”的戒尺,右手捧“宽”的暖怀,在规则与关爱之间寻找平衡,助力每一个孩子走向光明的未来。
《用榜样力量奏响严格与包容的“双声部”》
分享教师:林荫校区高二年级 罗洋
罗洋老师分享了“班级管理中宽与严的育人艺术”。他通过研究数据指出同伴对高中生影响大,班级管理应以榜样为“隐形班规”,一方面以“严”为基,精准定位榜样并培养其执行力,将榜样标准内化为集体意识;另一方面以“宽”为韵,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榜样,破除榜样“完美人设”,在严与宽间寻得平衡,奏响教育和声。
《“宽严一体化”的教育思考》
分享教师:高新校区高一年级 涂芳
涂芳老师围绕“宽严一体化教育”与同仁交流,提出教育宽严需兼顾一贯性与阶段性。
其明确高一(奠基期)严在规则底线、宽在接纳差异,高二(发展期)严在学习质量、宽在路径多元,高三(冲刺期)严在精准落实、宽在心理支持,并结合教学案例详述各阶段实施方法,强调严源于公平尊重,宽的核心是支持赋能,为学段化育人提供新思路。
《烈火淬炼发轫,重器千锤成钢》
分享教师:林荫校区高一年级 张玉焜
张玉焜老师针对高中生面临的适应,强调通过“严如火”的管理和“宽如器”的理解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面对挫折的心理韧性。他结合初高中适应过程介绍了一系列具体措施,给予学生挑战性的空间,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主能力。对于提升学生抗挫折的复原力,张老师提倡包容理解特质学生和营造支持性的班级氛围。这些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业发展,更对其人格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半规矩,一半爱——从“用力”走向“用心”》
分享教师:初中部 章婧
章婧老师从初中班主任的视角对大会的主题“严格而不死板,宽松而不放任”展开分享。章老师结合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提出了班级建设的宽严之道:班级管理的严在于对学生的不放任,不懈怠,不放松,不敷衍,在于重视对学生过程的指导和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学生的发展;而班级管理宽的温度体现在和学生换位思考,与学生共情,支持和尊重学生的选择。宽严相济间,让教育充满温度,让每个孩子充满底气,让每个孩子都可以勇敢地出发,成为独特的自己!
《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
分享教师:国际部 周霞
“教鞭轻敲石板边”的育人智慧——宽严相济,在成都七中国际部的班级管理中生动践行。面对学生个性鲜明、目标高远却内驱力不足的核心挑战,国际部以“严之有道、有法、有术”的理念破解难题:以思想引领筑牢管理基石,以文化建设保障管理长效,以灵活施策实现个性管理。国际部的管理,“严格而不死板、宽松而不放任”,在包容中促自律,于灵活中拓空间,尊重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真正实现为学生“量体裁衣”,铺就多元成才之路。
主题圆桌论坛
为进一步探讨教育中的“宽与严”,研讨会还上举办了主题圆桌论坛,此次论坛由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罗哲主持,教师代表李睿、朱曜、吴航枫、杨元林、夏华刚、李娜、曹丽娜、杨力、郑钧、尹铎皓、周惠、徐美鑫、任希鹏、闵丽根,校友代表王梓霖(25届)、冯译宽(25届)、赵烨昕(23届)、朱麒润(17届)、刘磊(02届)、钟磊(98届),以及媒体代表红星新闻董事长汪玲共同参与。
论坛中,每位分享者围绕成都七中德育工作的关键词,结合自身经历与观察,探讨了七中德育精神的深厚底蕴与时代传承。校友们深情回顾了在校期间德育对个人成长的深远影响,教师们则从实践角度阐述了七中“立德树人”理念的落地与深化。媒体代表从社会视角肯定了七中在基础教育领域的示范作用。本次圆桌论坛不仅系统回望了七中德育工作的优良传统,更聚焦新时代背景下德育模式的创新路径,形成了中国一流中学的德育认知体系与实践闭环,彰显了七中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
总结
成都七中的德育指导思想是“以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以做人教育为基础,以立志成才教育为主线,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特色,培养能动的道德主体。”如何在宽与严的育人艺术中去培养能动的道德主体,是每一个七中人和教育者都应当思考的问题。此次会议不仅是一次教育理念的交流碰撞,更是七中人不断追求教育真谛的行动表达。未来,七中将一如既往地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