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常青藤小学这场教师培训工作坊藏着教育创新的N种可能

当晨光漫过教室的窗棂,一场关于 “课程创生” 的深度探索正在常青藤小学上演。作为 “课程室系列培训” 的重要篇章,这场“以观促教,以评赋能”主题工作坊,不仅是教师们的一次专业充电,更是对 “未来课堂” 的生动预演——当学科边界被温柔打破,当学习回归真实情境,教育会生长出怎样的新形态?

理念锚点:在 AI 时代,找到教育的 “定盘星”

“教育的本质,是让每个孩子成为完整的人。” 常青藤小学执行校长钟靖茹女士的开场致辞,为这场培训定下了温暖的基调。

当课程打破边界——常青藤小学这场教师培训工作坊,藏着教育创新的N种可能

在 AI 重塑教育生态的今天,如何让课程既扎根传统,又拥抱变革?课程教学中心主任汪老师带领老师们推开了创新教育的大门。

当课程打破边界——常青藤小学这场教师培训工作坊,藏着教育创新的N种可能

费曼学习法 “教别人,让他懂” 的理念,让老师们顿悟:真正的学习是知识的 “转化” 而非 “搬运”;KWLChart 的填写中,老师们思维碰撞出 “单元教学要锚定核心目标”、“跨学科不是简单拼接,而是自然融合” 的共识。当讨论聚焦 “AI 如何助力教育?”“技术时代如何守护儿童身心健康?”时,最终,“教育是有温度的,人永远是核心”引发全场共鸣——这正是常青藤教育的底色,在技术浪潮中,守住育人的初心。

当课程打破边界——常青藤小学这场教师培训工作坊,藏着教育创新的N种可能

课例现场:这些 “无分科痕迹” 的课堂,藏着巨大的成长惊喜

培训中分享的“课堂创生样本”,堪称 “大观念教学” 的生动注脚,老师们带着观课前的三大追问——“大观念教学与传统教学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对学生的提升在何处?”、“对教师的挑战又有哪些?”开始了自我学习与提升。

整个观课过程中,老师们手中的笔从未停歇:有的在笔记本上快速勾勒课堂环节流程图,有的用不同颜色标注 “学科融合的关键节点”,还有的在页边写下即时感悟——这些密密麻麻的字迹,是专业成长最鲜活的见证。

当课程打破边界——常青藤小学这场教师培训工作坊,藏着教育创新的N种可能

评课环节则像一场思维的盛宴,热度持续攀升。老师们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效果,教师素养等多维评价体系,你一言我一语,时而为某个环节的创新点头称赞,时而为 “如何优化问题链” 争论得面红耳赤,连空气里都飘着专业成长的热忱。

通过这些课例,也印证着一个真理:当学科边界被打破,问题链围绕核心素养层层递进,孩子的自主表达、团队协作、批判性思维自然生长——原来,素养培育与高分目标可以并行不悖。

当课程打破边界——常青藤小学这场教师培训工作坊,藏着教育创新的N种可能当课程打破边界——常青藤小学这场教师培训工作坊,藏着教育创新的N种可能

团队共创:每个教研组,都是创新的 “发光体”

分组研讨、成果可视化、跨组互评……教研组成果汇报环节,成了创意与智慧的秀场。

英语组用 “OREO” 互动密码解锁汇报,将 “学生主导”、“批判性思维培养”、“用英语看见世界”的理念落地;数学组以 “破界立新” 为关键词,用清晰逻辑展现 “知识筑基—观念领航—能力赋能”的进阶路径;语文组汇报设计独具巧思,突出语文要素,借助气泡图阐释传统文化的根,既创新又不失传统;综合组 “让花成为花,让树成为树” 的主题,诠释着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 的教育哲学,最后,他们用一场自编自导自演的《教师成长之路》情景剧,牢牢抓住了所有人的目光。

这场表演既有天马行空的创意,又藏着教育日常的真实细节,逗得大家捧腹大笑的同时,更让每个老师都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心底的共鸣悄然涌动。

当课程打破边界——常青藤小学这场教师培训工作坊,藏着教育创新的N种可能

教育的创新,永远 “在路上”

从理念到实践,从个体思考到团队共创,这场培训让 “课程创生” 不再是纸上概念,而是扎根课堂的生动实践。正如常青藤小学始终相信的:教育的创新,永远从 “看见孩子” 开始;教师的成长,永远为 “成就孩子” 而行。

当课程打破边界——常青藤小学这场教师培训工作坊,藏着教育创新的N种可能当课程打破边界——常青藤小学这场教师培训工作坊,藏着教育创新的N种可能当课程打破边界——常青藤小学这场教师培训工作坊,藏着教育创新的N种可能

培训尾声,老师们纷纷在KWLChart 上写下收获与思考,笔尖划过的不仅是纸张,更是对 “未来课程” 的规划。

未来已来,我们正以课程为笔,以热爱为墨,书写属于每个孩子的独特成长故事。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国际(融合高中)项目招生简章

下一篇

外国新移民如何在丹麦寻找工作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