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香港DSE的真正价值,终于有人讲清楚了!
香港八大本科的高升学率,只是冰山一角,同学和家长很容易忽略DSE背后隐藏的价值。
👉真的假的!?港八大录取率超38%?港大录取率5%逼近藤校?
讨论读DSE的真正价值,有一个究极问题逃不开:我们到底为什么学习?
🌟我们到底为什么学习?
凤凰网采访过一位老师,她分享道:
其实我也是当老师以后,我才知道,到底该怎么给学生去解释。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毕竟99%的话,他应该都是当耳旁风的。
学习真正的目的,不是说不学就会跌入底层,也不是说学了就能飞黄腾达,或者成为社会精英。
学习真正的目的,在于可以获得自由。因为学习最大的收获,不是知识和那一纸文凭,而是你学会了如何学习。
当你有了这个能力,这就意味着,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信息,你想怎么解锁就怎么解锁。
就好像你手里有了一个手电筒,你点哪里哪里就会亮。这个时候呢,学习一点都不痛苦,而是乐趣,因为这个世界就是你的游乐场。
图源丨凤凰网
🌟DSE背后隐藏的价值
从学习的真正内核出发,去剖析DSE背后隐藏的价值,你会看到更多深刻的东西。
首先,可以把DSE通俗地看成香港的高考。这套教育体系中西合璧,融合东西方文化的优势。
DSE英文的难,是人尽皆知,及格的3分等于雅思6.35分。
它真正难的地方是什么?语言运用能力,用英语听说读写,用英语思辨交流,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小组讨论,用英语交流,让你像个正常人一样,倾听与表达,像个绅士一样与人平等交流,而不是随意打断别人,思想在团体里流动;主观题多,实事热点、社会议题全都有;作文要求有独立思想、创新见地……
这就是社会的预演,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这些。这不正是语言学习的终极目的吗?
背再多单词、学再多语法,却无法运用,这是语言学习最大的悲哀。而DSE英文的考察方向抓住了教育本质。
孩子拿一纸文凭固然是工作的敲门砖,但真正的意义在于文凭背后,真正培养出了孩子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演讲能力、协作能力。获得能力才是根本!
DSE数学、物理、化学,这些理科科目一直被认为难度低于内地高考,但有内地高考转轨DSE的学霸学员告诉我们:
DSE理科单个知识点的“绝对难度”确实低于高考,但知识点考察非常广,数学计算量也不小,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拿高分。
对于大学教育之前的学习阶段来说,普及常识,比早早把自己限制在一个狭窄领域更有利。
当今世界,学科分化转向跨学科研究的趋势很明显。接触立体世界,才能更好把握自己所处的位置,思维才能摆脱狭隘偏执。
DSE的科目,涵盖面相当广,能给学生多面向的发展,分为甲、乙、丙三个大类。
图源丨学友社
甲类纳入中、英、数、公民与社会4个核心科目,以及多个选修科目。
选修科进一步把文、理、商、技术、艺体纳入其中。
乙类,侧重于职业技能和实践应用。
图源丨学友社
丙类,相当于小语种,包括法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乌尔都语、韩语。
从人生漫长的学习生涯来看,兴趣是最应该保护好的火种,兴趣的火种灭了,人生是没有光亮的。
从DSE的科目设置上,可以看到对学生兴趣的多元托举,社会常识的基本要求,就业前沿的应用需要。
两文三语、国际化教育、接轨全球,可以给人全球化的视野,多了几个理解世界的视角,也多了一些选择。
在一个没出过村的孩子眼里,世界就是乡村;在一个没出过省的孩子眼里,世界就是本省;在一个没出过国的孩子眼里,世界就是本国。
一辈子生活在世界一隅和走遍大半个地球,看似有人选择前者,有人选择后者。
但在金钱、时间、精力、能力、安全等因素都具备的条件下,相信所有人都会选择后者。毕竟丰富的生命体验才是人生追求的本质。
而DSE这个体系,不仅是科目的设置回归教育本质,在认可度层面,也真正搭建起了全球的桥梁。
考评局官网显示,DSE成绩全球有近1000所高校认可。有数字可计算的就有819所,这里面还没包括香港本地的专上院校以及英、美、澳、日、韩、新加坡等地区的院校。
图源丨香港考评局官网
🌟升学率背后的本质
考虑让孩子读香港DSE,家长一定要看透升学率背后的本质。
香港的教育模式是多态、自由的。学术能力强,成绩好的孩子有出路,有艺体特长、非学术天赋的孩子,还能绕开DSE,通过各种“计划”获得破格录取,高中毕业升不上本科的,还有副学士、高级文凭这些托底。
归根结底,升学率背后的本质是这些。
更深刻的本质是,孩子一生都能受到学校教育滋养,在漫长的一生里,能够可持续地生长、发展,无畏社会中的不良风气、扭曲价值,向着内心坚守的光明前进。
名校里虽然也会产生害群之马,但在名校环境的熏陶下,成才成事、获得长期滋养的概率更大,资源倾斜毋庸置疑。
这也是家长看重名校升学率的原因。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通过学校教育把自己送到更好的环境里,有百利而无一害。
进不了顶尖名校,更要终身学习,毕竟获得的平台资源落后于人,要靠自己去补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