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大学最新AO审核流程和申请策略
以下内容来自于2025年8月5日芝加哥大学现任招生官的分享会。
内容概览:
• 什么叫做“高度筛选”。
• 招生办评估申请人时所采取的背景审查(contextual admissions)
• 大学申请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这些部分在申请中扮演什么角色
• 如何充分利用每一个申请部分来展现你自己
Part.01
什么是“高度筛选”(Highly Selective)
学校?
- 高度筛选的学校录取率极低,例如芝加哥大学录取率不足 5%。
- 录取率低意味着学校在申请人中有很高的选择权,并非每个合格的申请者都会被录取。
- 原因:宿舍床位有限;实验室等教学资源有限。
- 即使申请人很优秀,也可能因为名额有限而被拒,并不代表申请者做错了什么。
一个关键点:“Selective”(筛选)≠ “Competitive”(竞争)很多时候,学生和家长会问:“我有这个GPA,我的标化成绩是多少,我还参加了某些活动……这些会提高录取概率吗?”通常答案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我们并不是想要从申请池中挑出GPA最高、分数最好、活动最亮眼的学生。当然,我们会看到这些内容,并且会认真考虑它们,但我们同样在评估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叫做:契合度(Fit)。
我们会问自己:
• 你是否与我们的学校契合?
• 你是否能在这里取得学业上的成功?
• 你是否能融入我们的社群?
• 你是否认同我们的教育理念与课程设置?
• 你是否会是一个好室友?我们会综合考虑这些多元的因素,而这正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背景审查(Contextual Review)”的重点所在。
Part.02
什么是“背景审查” (Contextual Review)?
核心:我们会全面考量你的整份申请。
在芝加哥大学,我们以严谨的学术而闻名,但这并不是我们在评估申请时唯一关注的方面。学术成绩只能向我们展现你的一个小部分。因此,我们会尽可能平等地看待每一部分申请材料。所以,我们会全面评估每一部分材料,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判断“契合度”。
• 你的课外活动和教师推荐信,往往可以让我们更了解你在社交层面是否适合这里;
• 你的推荐信和成绩单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你的学术契合度;
• 而你的文书,则揭示了你是否认同我们的学校使命和价值观。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要求你提交这些材料。这也意味着,分数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我们录取的学生来自各种不同的GPA体系,有着广泛区间的考试成绩。这些数字只是让我们初步了解你是否契合,而申请中其他部分——才真正帮助我们了解你完整的样子。
请记住:高分数、高GPA不代表一定会被录取,某些成绩上的小瑕疵也不会自动让你被淘汰。
审核你的申请不止一位招生官。通常会有一位负责你所在地区的“区域招生官”来初步阅读你的材料,然后交给另一位招生官,再在招生委员会中讨论。举个例子,如果我负责某个地区的申请,我会是第一个阅读这些材料的人。
在初审之后,我会将申请交给另一位同事审阅,然后带到招生委员会讨论。在讨论中,我们会从不同角度出发,努力做出最合适的录取决定。
Part.03
申请的组成部分
以及如何审阅
1. 学术部分(Academic Piece)包括:- 高中成绩单(Transcript)- 标准化考试成绩(Test Scores,如有要求)- 部分推荐信内容
2. 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与补充文书(Supplemental Essays)
3. 标准化考试(稍后详细说明)
4. 课外活动(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5. 推荐信(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这五项构成了申请中的五个关键部分。
[学术材料详解]
学术材料展示你在课堂上的表现,例如:- 学习能力- 学术兴趣- 成绩提升的趋势(Grade Trends)审阅的核心:我们会结合所有材料了解你是谁,并考虑你的背景因素——你来自什么环境。例子:同学可能来自不同国家和教育体系,GPA评定方式各异,所以不能用统一标准评估。还会考虑生活中可能的挑战,如通学时间长、需照顾家人等。
[学校类型和资源]
我们会看你就读的学校类型:- 公立/私立- 农村/城市- 大校/小校私立学校:资源更丰富,班级小,师生互动多。
公立学校:学生多,规模大,资源相对有限。如果你来自资源有限的地区,可能面临高级课程少、辅导有限、接触标化机会少,但这不会对你产生不利影响。
关键:在你拥有的资源下,是否尽力做到最好,并积极拓展自己。我们鼓励申请者在“Additional Information”中补充背景,如生病导致成绩下降等。我们不是寻找“完美申请人”,而是想真正了解你。
[课程体系与挑战]
我们会看你所在的高中课程体系:- 是否有AP、IB、荣誉课程- 是否有双学分课程(Dual Enrollment)- 是否在家自学(Home-schooled)重点不在于你是否修读了所有高级课程,而是:在有机会时,你是否选择了更具挑战的课程,并努力取得成功。
[成绩趋势与学术挑战]
我们关注你在高中四年的成绩趋势:- 是否持续进步?- 是否挑战更难的课程?- 在课堂上是否表现越来越好?我们希望看到:- 随着年级上升,挑战更难课程;- 表现越来越好。
[成绩单解读]
成绩单列出所修课程、成绩、GPA、班级排名(如有)。
帮助我们判断:- 在现有资源下是否取得优秀表现;- 是否为大学学习做好准备。
[标准化考试]
我们不偏好SAT或ACT,可提交最高分(Super Score)。
目标:展现你最强的一面。
部分学校还接受/要求:- AP考试成绩- IB课程预测或实际成绩- A-Level成绩
[考试政策与建议]
芝大2018年起Test-Optional,并有“No Harm”政策:提交成绩只在对你有利时考虑。
建议:至少考一次SAT或ACT,拿到成绩后决定是否提交。参考学校中位区间(Middle 50%)来判断提交与否。
考试次数建议:最多四次,超过5次会显得把备考变成了一个长期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
Common App可填最多10项活动。建议优先填写:- 投入时间最多- 能体现兴趣与个性- 暗示未来大学生活方向
Part.04
关键 takeaway(申请策略总结)
1. 高分≠录取。
2. 资源有限不是劣势,关键是是否用尽已有资源做到最好。
3. 解释背景很重要,使用 Additional Information 栏说明环境与挑战。
4. 关注长期趋势,稳步上升的成绩和难度递增的课程更具说服力。
5. 契合度优先,展示你与芝大的文化、学术理念的匹配度。
6. 多轮审核,决策过程多方参与,减少主观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