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将带大家深入解析今天我们将带大家深入解析香港大学 文学系的博士生导师Prof.Wu,通过这样的“方法论”,让大家学会如何从了解一个导师开始,到后期更好地撰写套磁邮件及其他文书。
研究领域解析和深入探讨
教授是香港大学中文学院的一位资深教授,专攻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明清时期的文学研究。她于2002年在墨尔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在中国南开大学担任副教授,后在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担任高级讲师,2010年加入香港大学中文学院。现任传统中国文学教授,同时也是香港人文学院院士。教授的研究专长主要集中在明清文学、性别研究以及中国历史中的性爱文化等领域。
教授的研究视角独特,主要关注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所呈现的性别关系、社会风气和文化现象。她特别重视挖掘和分析那些记录普通民众生活的文献资料,包括文人笔记、诗歌、小说以及"花谱"(描述演员或男妓的书籍)等原始资料。这种研究方法使她能够从多元角度审视明清社会的性别观念与文化实践,揭示了传统社会中被长期忽视的面向。
在研究明清文学的过程中,教授特别重视社会层面的分析。她发现明代晚期(约1550-1644年)是中国色情文学在多种艺术形式中前所未有地繁荣的时期,包括小说、民歌、戏剧、绘画和木刻版画。与早期色情表达主要限于宫廷精英不同,明末的文化发展鼓励了对身体和欲望的广泛兴趣,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观的重大变化。
教授的研究不仅关注上层社会的文学现象,更重视对底层民众文化的探索。例如,她近年来致力于研究晚清时期下层女性的情歌与爱情观念,通过分析保存在俄罗斯、日本、台湾和北京等地图书馆的民间唱本,揭示了这些作品中关于婚外情、婚前性行为、怀孕和非法生育等主题。这些研究填补了学术界对中国传统社会底层女性声音的空白,为我们理解明清社会的性别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方法论上,教授采用跨学科的研究路径,将文学分析、历史研究、社会学和性别研究相结合。她特别注重文本细读与社会历史背景的结合,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揭示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文化心理和性别观念。这种方法不仅丰富了我们对明清文学的理解,也为中国传统社会的性别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精读教授所发表的文章
1.《晚明江南世情小説與中國本土身體現代性的萌芽》
2025年3月在《Chinese Book Review Monthly》上发表
这篇文章探讨了晚明江南地区的世情小说如何体现了中国本土身体现代性的早期特征,分析了文学作品中对身体感知和情欲表达的新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社会转型的关系。这一研究体现了教授将文学研究与现代性讨论相结合的学术尝试。
2."'Sancai fu' and the Civil Society and Values of Gusu in the Middle and Later Qing Period
在《Nankai Journal》上发表
这篇研究关注了清代中期的戏曲作品《三才福》,这是一部罕见的部分用吴方言(苏州话)创作的戏曲作品。该剧本收藏于俄罗斯国家图书馆的Skachkov收藏中,手抄本可能来自19世纪初。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分析,教授探讨了苏州方言、社会地位和性别在清代中期文学作品中的表现,以及苏州(古称"姑苏")地区市民社会的价值观念。
3.《平民的情歌: 從晚清北方唱本看下層女性對性別、性愛的理解與期待》
在《戲曲與俗文學研究》第9卷发表
这篇研究通过考察晚清流行的北方平民唱本(俗称"馒头铺本")中女性叙述自己婚恋和性爱生活的歌曲,发现了一个与通常理解的"通俗文学"脱节的现象:这些唱本中很少出现"才子佳人"式的情节,而更多展现了农村妇女与农夫、货郎、手艺人之间的日常生活、情感纠葛和家庭矛盾。这一研究挑战了学界对传统通俗文学的既有认识,揭示了下层女性的真实生活和情感世界。
4."Suzhou Dialect, Social Status, and Gender in Sancaifu, a Rediscovered Mid-Qing Chuanqi Play"
在《CHINOPERL: Journal of Chinese Oral and Performing Literature》发表
文章详细分析了《三才福》这部包含32场戏、超过46,000汉字的剧本,指出该剧的主要人物虽然是文人学士,但也包含大量城市平民女性角色,如贫困家庭的女孩、妾室、侍女、尼姑、老乞丐、接生婆和媒人等。与同时期其他戏剧不同,这些底层人物不仅仅是笑料,而是在故事情节中扮演关键角色。教授通过这一研究揭示了清代中期戏曲中的社会观念,特别是与当时主流的新儒家思想相悖的社会价值观。
教授的学术地位
教授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特别是明清文学和性别研究方面享有盛誉。她在香港大学从副教授晋升为正教授(2017年),并于2015至2021年间担任中文学院院长,显示了其在学界的影响力和领导地位。
她关于传统中国文学中性别与性爱题材的研究成果已出版多本著作和论文,其中包括中文和英文著作,对理解社会史与文化史之间关系的贡献得到国际认可,其作品已被翻译成日语和韩语。
教授在国际期刊《Modernism/Modernity》上发表了"Pornographic Modes of Expression and Nascent Chinese Modern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2016年),以及在《Changing Chinese Masculinities: from Imperial Pillars of State to Global Real Men》一书中发表了"The Plebification of Male-Love and the Positioning of Catamites (xiaoguan) in Late-Ming Fiction: The Forgotten Tales of Longyang"(2016年)等重要研究。
在教学方面,教授在香港大学负责多门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包括CHIN2125"歷代詞"、CHIN2122"专家散文"、CHIN2151"明清小说与明清时期的性与性别问题",以及硕士课程CHIN7112"性别、性爱与传统中国通俗文学"。她还指导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论文写作,培养了众多明清文学和性别研究领域的后继人才。
目前,教授正主持2024/25年人文与社会科学杰出学者计划项目"Not Only Lost Commener Women's Voice: What Late-Qing Popular Songbook's Reveal Regarding the Definition, Stratification and Mem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opular Literature"(失声的平民女性情歌:从晚清通俗唱本反思中国传统通俗文学的定义、分层和记忆)。这一项目反映了她对晚清通俗文学,特别是下层女性声音的持续关注,有望进一步丰富我们对中国传统通俗文学的理解。
有话说
教授的研究为我们理解明清社会和文学提供了独特视角。她的研究打破了传统文学研究中对精英文化的过度关注,将研究视野扩展到了普通民众的文学实践和日常生活。这种"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径不仅补充了传统文学史的叙事,也为我们理解中国传统社会的多元性提供了重要参考。
- 一个重要发现是,中国在16世纪晚期开始进入早期现代性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表现出对身体和欲望的广泛兴趣,色情文学成为书籍出版业的主要内容。这种现象与欧洲早期现代性时期的文化变革有相似之处,表明中国有其独特的现代性发展路径。教授的研究帮助我们重新思考中国现代性的起源和特征,挑战了将现代性简单归因于西方影响的观点。
- 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对下层女性声音的发掘。通过研究晚清时期的民间唱本,教授揭示了这些作品中的女性"以自己的视角讲述性和社会生活的原始声音,而不是精英女性的故事或男性重述的故事"。这些唱本中的女性形象与主流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存在明显差异,显示了传统社会中女性经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一发现挑战了我们对传统中国女性地位和经验的简单化理解,提醒我们需要从多元角度审视历史。
- 教授对《三才福》等作品的研究也启发我们思考明清文学中的方言使用和地方认同。《三才福》作为一部部分用苏州方言创作的戏曲作品,反映了清代中期江南地区方言文学创作的兴起趋势。这种现象与当时的社会变化和地方文化认同有关,值得进一步探讨。同时,该剧中对底层人物的刻画也显示了明清文学中的社会关怀和对边缘群体的同情,这种特质在传统文学研究中常被忽视。
- 教授关于同性情欲的研究也具有重要启示。她通过对文人笔记、诗歌、小说和"花谱"等原始资料的分析,论证了男性同性情欲在晚期帝制中国文人精英文化生活中的重要性,挑战了之前认为同性恋在这一时期边缘化和被轻视的论点。这一研究帮助我们以更全面和客观的态度理解中国传统社会的性别关系和性爱观念,避免以现代西方概念简单解读历史。
基于教授的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以下问题: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所呈现的多元性别观念和情欲表达,如何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对性别和身体的理解?底层女性在传统文学中的声音如何被遮蔽,又如何通过民间文学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传统社会中的边缘群体如何通过文学创作争取自己的文化空间和表达权利?这些问题的探讨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为当代性别研究和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博士背景
Syntax,985中国语言文学系博士生,专注于计算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研究。擅长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探索汉语语音、语法的历史演变规律和现代汉语方言的地理分布特征。在研究上古汉语语音系统重建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曾获国家奖学金和中国语言学会青年学者奖。研究成果发表于《语言学报》和《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等重要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