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步制定你的“抢救式”留学规划

“老师,我大三了才决定留学,是不是没救了?

每天都有学生带着这样的焦虑找到老师。当同龄人已手握雅思7分、3段实习时,你才刚刚打开留学申请页面:

时间紧迫、背景平平、任务繁重,像三座大山压在你的心头。

老师想说:

大三才开始启动留学,也并非完全是劣势,依然有背水一战的机遇!

就像经济学家Dambisa Moyo在《Dead Aid》写到那句话:种一颗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

只要你开始行动,就不会太晚!

今天这份“抢救式留学攻略”,教你如何用1年跑赢3年!全部都是永烨留学学长老师亲测有效的干活方案!

目标定位、GPA提升、语言备考到精准实习、科研补救,全程覆盖英美港新澳等主流留学地区,手把手教你按部就班拿下梦校Offer!

告别焦虑,稳步前行!

地区/专业:3天速定法!

预算方面

留学的第一步就是先估计自己的预算,然后开始选择合适的地区,因为预算往往各位同学最无法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的,先把预算估计好,就是正确留学的第一步。

结合各院校公开信息与日常生活场景,老师为大家梳理了英美港新澳地区的年度花费情况,同时搭配了适配场景供参考。

美国

年费用参考:50万元人民币以上

很多人都认为美国留学超级贵,其实这是以讹传讹。

首先美国有很多一年制的项目,只要不是在纽约地区,整体开销大致在40-60万元人民币;而1.5年的商科项目,总费用则可能超过70万元人民币。

英国

年费用参考:40万-80万元人民币

一般来说,文科和理工科的学费较低,大概30-40万元人民币就能覆盖;但商科部分专业学费可能接近50万元人民币甚至60万(像G5院校学费普遍偏高)。

另外不少知名院校位于伦敦(比如UCL、KCL、帝国理工学院),当地生活费也更高,每月约1500英镑以上,因此在伦敦留学一年的总花费预计在70万元左右。

中国香港

年费用参考:40-80万元人民币

如果说留学圈的两大谎言,第一个美国留学也特别贵,那么第二个就是中国香港留学很便宜。

其实中国香港地区的不同专业学费差异很大,比如港大金融学硕士项目学费约46万港币(属于较高水平),港科大BA项目学费一年大概37万港币;而理工科、文科相对便宜,像港中文教育学学费约18万港币,港科大EE学费约20万港币以上。

新加坡

年费用参考:30万-50万元人民币

商科及热门的文、理工科项目(如CS、经济学等)学费在4.5-5万新元(约21-24万元人民币),其他专业学费多集中在3.5-4万新元/年(约16-19万元人民币/年)。以具体专业为例,南洋理工的金融硕士项目学费(71940新币)比传播学硕士(39295)项目近2倍。

澳洲

年费用参考:30万-40万元人民币

多数授课型硕士学费在20-25万元人民币之间,例如澳国立商科会计学专业学费约22万元人民币,悉尼大学商科类专业约24万元人民币。

澳洲需要注意的是 ,澳洲的很多硕士需要读2年,所以学费和生活费都要double。

另外,具体费用会受到「汇率起伏」「个人消费水准」「额外开销」「奖学金冲抵」等因素影响。因此建议把这些数据当作参考,在实际做预算时,可在基准线基础上浮动±15%,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个性化规划。

个人喜好

在做好预算之后,第二步就是合理的选择专业,这不仅关系到你是否能申请成功,更关系到你未来的就业,绝对不能马虎。

第一步

选专业的第一步,是对自身优势和兴趣做个全面评估。

我建议你可以读一下求职自助领域的经典书籍 —— 理查德・尼尔森・博尔斯的《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这本书有句话特别好:“首先要明确自己感兴趣且热爱的事,然后从这里出发认真找工作。”

所以,在挑选适合自己的专业时,首要任务就是找到那些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学习领域。这些领域需要能契合你的兴趣、热情、价值观、能力以及其他衡量标准。

第二步

选专业的第二步,要以自己的兴趣为出发点,并用更宽泛的思路拓展潜在的兴趣范畴

仅供参考:

要是你对数学抱有兴趣,不妨把这种兴趣延伸到数字、数据,以及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层面;若你喜欢历史,或许可以试着把历史及历史事件和其他领域关联起来,比如经济学、社会学、创业领域、科学,或是其他能将历史经验运用到现实世界的方向。

再比如,你希望成为医生,但是除非是临床医学本科,否则基本不太可能成为我们想象中的医生。但并不意味着你与医学从此无缘,可以考虑偏向生物学相关的研究领域,像生物化学、实验室生物研究、食品科学、环境科学等。

第三步

选专业的第三步,就是结合当下的就业市场进行专业选择。

理想固然要坚持,面包也不能少吃。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热门专业,就像二十年前的建筑,十年前的计算机,未来肯定依然有热门专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并且赶上时代的浪潮,也是值得仔细研究的。

💡小tips:有时可以问问身边的人,像家人、朋友这些亲近的人,他们或许能帮你发现那些一直存在、但你自己没察觉到的热情所在。

二. 关键节点拆解法!

“专业课、雅思、实习同步推进,每天熬到凌晨还是顾此失彼...” ——某双非学生自述

不少同学都会陷入这样的焦虑:既要准备托福考试,又得兼顾期末考试保住 GPA,两头都想抓,却不知道该怎么平衡。那种没有计划、一头雾水的日子,真的会让人特别没有安全感。

但其实,事情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棘手。留学申请就像搭积木,每一块积木(比如 GPA、语言考试等)的形态和摆放位置都不一样,只有进行科学排序、合理安排时间重叠,才能拼出自己想要的结果。

核心公式可以总结为:成功的留学规划=要素优先级×时间安排效率×执行力

GPA

GPA 就如同房子的地基,是所有申请要素里最关键的一环。要是大一大二的成绩掉了队,后续想补上来就得付出更多努力。

GPA 最好能维持在3.0/4.0及以上,这样才比较稳妥。尤其是像 CS、数据分析这类热门专业,建议从现在开始就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努力拿到 3.5 + 以上的出色成绩。

标化考试

标化考试(像雅思、托福、GMAT、GRE 这类)好比房子的门框,分数达到标准,才有机会迈入名校的大门。不过好在这类考试可以集中一段时间突击准备。

针对这类专业考试,建议在大三阶段集中 2-3 个月的时间进行突击备考。这段时间学业安排相对稳定,且距离申请提交还有缓冲期,集中精力攻克能更高效地拿下分数,为后续申请环节留出充足时间。

实习/科研

实习和科研则像是房子的装修,能让你的申请材料更具亮点,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先把基础打牢。

记住:招生官最看重的是你的专业契合度,而非简单的经历堆砌。哪怕是在校完成的一个课程设计,只要与申请方向相关,都能成为有力的申请素材!现在就开始规划你的实践路线吧~

• 研究经历不挑 “出身”:课程项目、校内课题、线上科研都能算数。

• 实习关键看匹配度:与其追求名企光环,不如选择与申请专业对口的工作内容。

• 申请梯度要分明:冲刺 QS 前 100 的计算机 / 商科,建议准备 1 段研究 + 2 段实习;目标普通院校,可以适当减少经历数量。

⚠️所以,目前计划留学的你最合理的规划顺序应该是:

先把GPA 稳住→ 再集中精力攻克标化考试→ 最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实习和科研。

当然,如果你此时已经大三,很可能标化考试和实习科研要同步进行。

如何快速提升软实力?

GPA 和语言成绩是申请的门槛,但真正决定录取高度的,往往是申请者在本科阶段积累的科研项目、实习经历、竞赛成果等软实力。

经常听见某些同学在老师耳边呐喊

“究竟什么样的实习/科研/竞赛才对留学申请有帮助啊啊”

竞赛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竞赛绝对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选择“精”且对口方向的。

比如你是商科申请者,那么重点了解一下港大商学院竞赛清单。

26fall港大宣布将竞赛和奖项成绩作为“重要参考依据”纳入硕士评估体系,这进一步彰显了国际院校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视。换句话讲,除了优秀的硬件(GPA、语言),软件也不可忽视。

那么对于这类大三同学哪些竞赛值得我们优先关注呢?老师帮大家整理了21项重点比赛清单,快来看看吧!

大三才决定留学?别慌!3步制定你的“抢救式”留学规划

(港大认可的21项重点比赛清单)

总结来说:优先选择与目标专业课程内容、未来研究方向高度相关的竞赛,即使奖项级别不顶尖,只要能体现你在该领域的深入探索(如担任团队核心、解决具体问题),也比盲目参加 “高名气但不匹配” 的竞赛更有价值。

科研

真正有价值的科研经历是申请中的 “黄金筹码”,但核心不在于项目 “头衔”,而在于深度参与过程和成果转化能力

选择科研项目时,首先要分析自己是不是最需要科研的人群,需要重视科研部分的方向例如:

理工科:绝大多数理工科同学,如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电子电气工程、化学及化学工程、生物医药类、机械工程、环境工程、物理类、数学、统计、材料科学及工程、高分子等方向。

• 偏学术型、研究型的人文社科:如东亚研究(或其他地域研究)、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语言学、偏学术的国际关系、哲学

• 极小部分商科同学:如金融理论、会计理论方向。

这个时候有些同学可能会想

这个科研值得做吗?

别着急!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去评估价值:

(1)是否与你的留学申请相匹配?,和你未来想申请的方向贴合

(2)是否能够长期深入的研究,并且有一定难度,且有实际的产出

(3)科研项目隶属于排名比较好的名校

如果还在纠结

或许可以看看CMU的这个作为参考:

https://riss.ri.cmu.edu/apply/(复制到浏览器跳转)

大三才决定留学?别慌!3步制定你的“抢救式”留学规划

实习

海外院校评估学生时,也看重实习与活动经历。院校希望培养兼具学术能力与实践、沟通、协作、组织等综合素质的学生,以此提升学生整体素质,进而增强学校声誉与教育影响力。

那么如何找到合适的实习呢?

• 实习需契合专业、申请方向及职业规划,展现专业实践能力。

优选大厂、名企等优质平台,可接触前沿资讯技术,提升综合能力。

重实践与技术,总结所学、不足,提炼为申请亮点。

具体到细分方向的申请者

商科类

商科申请普遍重视实习经历,竞争非常激烈。

根据永烨留学的案例情况,目前大一结束时,已有10%的学生拥有券商、咨询等对口实习;50%的申请者在大二至大三都会有累计2段以上实习,最高达5段,其中远程实习占比达1/3。

热门实习企业包括四大、BCG、埃森哲、贝恩、券商及阿里、字节等大厂。

同专业偏好各

金融:券商、会计事务所、智库/研究院

市场营销:NGO、广告公司、快消

商业分析:券商、咨询公司,部分辅以科研

如果你有意商科留学,建议你多关注上述企业招聘和内推信息,针对性积累实践经历

文社科类

文社科的实习,差异度比较多,也有大约30%的人选择科研而不是实习。

热门实习机构包括智库、NGO(如益普索)、市场研究公司及高校研究助理(RA)岗位。

不同专业方向差异显著

•新闻传播:高度实践导向,实习集中在媒体(广播/电视台)、互联网、NGO及快消;

•MPP/MPA:以NGO和行业研究院为主。

建议申请者根据专业特性,合理规划科研与实习比重。

理工科类

需要说明的是,理工科的留学申请中,更多以科研为主导占比80%),仅计算机和数据科学专业会适当补充实习。其中方向

计算机:2/3为高校或课题组科研,实习集中在科技巨头(Google、Intel)和互联网大厂(百度,字节,阿里)

EE/机械工程:几乎大部分选择科研,涉及新国立、清华、中科院等高校项目。

建议理工科申请者尽早规划科研路径,计算机专业可适当兼顾实习。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CAIE考试局2025年秋季重考报名今日截止!更多报名细节和备考策略来了!

下一篇

商务论文加分指南:学霸都在用的写作心法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