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学术竞赛正以迅猛之势成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赛道,而数学建模竞赛凭借其独特的跨学科价值与实战性,始终占据着含金量“第一梯队”的位置。若将数学建模拆解开来,便是“数学工具”“问题抽象”与“创新实践”的三角闭环——它既是科研思维的启蒙课,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练兵场。
数学建模竞赛的含金量不仅体现在高校、名企对其奖项的高度认可,更在于它能全方位锤炼参赛者的数理思维、编程能力、论文写作与团队协作——这些正是顶尖学术研究和行业应用的核心竞争力。
无论是申请理工科、商科,还是交叉领域,一段亮眼的建模竞赛经历都能成为简历中的“硬通货”。那么老师今天就带你来看看,全球范围内高认可度的数学建模赛事都有哪些?
今天为大家主要介绍四个高含金量的数学建模竞赛,分别是:HiMCM 美国高中生数学建模竞赛MidMCM 美国初中生数模竞赛IMMC 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MCM /ICM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HiMCM 美国高中生数学建模竞赛
美国高中生数学建模竞赛(HiMCM)是美国数学及应用联合会(COMAP)主办的一项国际性的数学竞赛活动。竞赛始于1999年,面向全球高中生开放。该竞赛旨在通过数学建模这一强有力的数学手段,提升高中生的建模、解决问题和写作技能。
HIMCM是全美一半以上专业机构资助与认证,全球影响力和含金量极高的中学生数学竞赛之一,比赛采取论文评比方式,使用数学建模、编程等方式,建立数学模型,解决现实中实际问题。
有别于普通的数学竞赛,HiMCM是一场全程以团队为单位的比赛,它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编程能力、团队合作以及文书写作等综合能力有比较大的考验。
👉参赛时间(2025年):
报名截止时间:2025年11月5日
正式比赛时间:2025年11月5日-11月18日
论文提交截止:2025年11月18日(与比赛结束时间相同)
成绩公布时间:预计2026年2月初
注:以上均为美东时间
👉参赛对象:全球9-12年级高中生,由2到4名同一所学校的学生组成,另外还需要一位来自本校的指导老师
👉作品要求:参赛队伍需从Problem A和Problem B两道题目中选择一题,进行数学建模并撰写一篇不超过25页的全英文PDF论文。竞赛过程中,团队可以使用书籍、软件、网络等资源,但不能与队外人员讨论。另外需要在报告中明确标注大型语言模型(LLM)或其他AI工具的使用情况,包括具体使用的模型及其用途。
MidMCM 美国初中生数模竞赛
美国初中生数模学术活动(Middle 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简称MidMCM),是美国的一个非营利机构——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COMAP)2021年新推出的一项国际性的数学竞赛活动,是高中数学建模竞赛(HiMCM)的延伸。
MidMCM以团队合作的形式进行,旨在提高14岁以下参赛中学生在团队中的建模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锻炼他们的写作技巧。
👉参赛时间与HiMCM时间一致(见上)
👉参赛对象
14岁及以下的初中在读学生(要求参赛成员年龄需均不满14岁半),由2-4位来自同一所学校的学生组成队伍,另外还需要一位来自本校的指导老师
👉作品要求
要求学生根据从现实生活提取的开放式题目,运用数学建模、编程等手段搭建模型解决问题,并提交不超过 25 页的英文论文。
IMMC 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
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IMMC于2014年创立,是一项面向全球中学生的国际性新型数学建模竞赛,并由COMAP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和Neo Union香港儒莲教科文机构联合举办,分为中华赛区(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的高校队伍)和国际赛区(全球其他国家的参赛队伍)。IMMC的宗旨是推广数学建模教育,增强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高中学生的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与科技创新能力。要注意的是: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参赛团队须首先经过中华区域赛的选拔。
👉中华区域赛
中华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即中华IMMC,是国际IMMC的选拔赛和重要组成部分。这如同美国赛区通过独立的美国高中数学建模竞赛(HiMCM)选拔出晋级国际IMMC的美国代表队。每支队伍都需要独立自主完成对该问题的数学建模和求解,并撰写和提交一篇研究论文。研究论文包括“命题论文”和“自选题论文”两种,参赛队可以自行选择其一参加。
👉参赛时间(2025年)
中华赛区报名/注册时间:
秋季赛:截止至2024年11月21日-25日
冬季赛:截止至2025年01月22日-26日
国际赛区竞赛时间:2025年2月3日-4月28日(区域赛晋级的队伍参加)
论文评审并公布获奖者:2025年6月
👉参赛对象:7-12年级学生,一个团队须由2-4名就读于同一所学校的中学生或以下的学生组成
👉作品要求
比赛形式包括命题论文和自主选题论文两种。命题论文要求参赛团队在规定的96小时内完成并提交,而自主选题论文则没有固定的开始时间,但必须在赛季截止时间前提交。
无论哪种形式的论文,都需要参赛团队通过数学建模来解决一个现实世界的开放性问题,并将研究成果以数学建模研究论文的形式呈现。
中华区:命题论文的文章主体部分不可超过20页,含摘要至多23页。自主选题论文的解决方案需在赛季截止时间前提交。
国际赛:赛题仅一道,所有晋级队伍完成同一道题,文章内容至少20页至多25页。
MCM /ICM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数学建模竞赛(MCM)和跨学科建模竞赛(ICM)本质上是同一赛事(COMAP主办)的两种赛制,MCM侧重传统数学建模问题,而ICM更强调跨学科综合应用,两者均面向高中生和大学生开放。
竞赛挑战最多三人的团队分析、建模、解决并向开放式应用问题提交解决方案报告。在竞赛中,研究、分析和应用智能与时间管理和问题选择同等重要。
这些竞赛提供了一个挑战解决现实世界应用问题的机会,并在国际舞台上获得认可。这是通过团队合作培养人际交往能力、通过书面报告培养技术写作和沟通能力的绝佳机会。
👉参赛时间(2025年)
注册截止日期:2025年1月23日
竞赛时间:2025年1月23日-2025年1月27日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2025年1月27日
竞赛结果:结果将于2025年5月2日公布
注:以上均为美东时间
👉参赛对象
每个团队最多可由三名就读于同一学校/机构的本科生(或以下级别)学生组成,每个学生只能参加一个团队。
👉作品要求
竞赛团队需要解决以下六个问题中的一个,MCM对应题A、B、C,而ICM对应题D、E、F
MCM Problem A (continuous)MCM Problem B (discrete)MCM Problem C (data insights)
ICM Problem D (operations research/network science)ICM Problem E (sustainability)ICM Problem F (policy)
👉区别
比赛同时进行且共用同一评奖标准,团队(1-3人)需要在96小时(4天)内完成建模论文,全英文提交。
但是:MCM 纯数学建模 :对于参赛者的数学模型素养以及建模能力要求较高,一般A题为连续问题、B题为离散问题。
C题,与大数据和数据挖掘有关。MCM适合数学基础强,偏好传统建模(如微分方程、优化、图论等)的学生。
ICM 交叉学科建模 :一般涉及的问题较宏观和复杂。对于参赛者把握问题主线、权衡宏观与微观整体与细节的能力要求较高。ICM适合跨学科团队,对社科、环境、政策等问题感兴趣的学生。
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适合同学们参加的4个高含金量数学建模赛事,这些赛事不仅是培养科研思维、锤炼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的绝佳平台,更是通过团队协作将抽象数学工具转化为实际方案的重要历练。
数学建模的思维不仅限于赛场——无论是学术研究中的复杂系统分析,还是行业实践中的决策优化,这种能力都将成为你们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也期待大家在更广阔的领域中继续发扬这一份严谨与创造力,取得突破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