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由于特朗普对哈佛大学的国际生“下狠手”而让许多国际生家庭陷入了无尽的焦虑中。而国际生签证的也才刚宣布恢复,但目前国内几个美领馆仍未正式开放预约,与此同时要求也变得更高,必须要审查社交媒体。
种种看似对国际生的“不友好”,不禁让大家倍感不安。这时有些家庭可能会心存疑问:“孩子在美高读书,但是没有美国国籍,那算得上是国际生吗?”“拥有美籍,但在其他国家上学,算国际生吗?”......
关于美本申请池的众多疑问,总是层出不穷。美本申请中,不同大学对国际生身份界定方式是不同的,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1、以公民身份和绿卡区分
2、根据高中所在地所区分
3、不作身份上的区分
美国公民与绿卡的区别:
1、绿卡:是指美国永久居民卡,持有人保持原来国籍,持母国护照,只是拥有在美国长期居住和工作的权利;
2、美国公民:即美国国籍,持美国护照
以国籍和绿卡区分
大部分美国大学是按照公民身份和是否持绿卡来定义身份的,比如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西北大学、杜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拥有美国公民身份或持有美国绿卡的学生,被划分至本土申请池子;不具有美国公民身份,也不持绿卡的学生,则会被定义为国际生。
麻省理工学院强调:不管你住哪或在哪上学,只要你没有美国公民身份或绿卡都将算作国际申请者。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HU)在官网写道:如果你不是美国公民、绿卡持有者、无证移民、童年抵美者(DACA),即使是在美国上学,也属于国际生。
按高中所在地区分
这部分大学是根据学生的高中所在地来判断申请人是否算国际生,其中典型的代表是芝加哥大学,而这种划分依据就会牵涉到申请经济援助的问题。
申请流程方面,在美高上学的中国公民,芝大会其放在美高的池子里评估,并且遵循和美国公民一样的申请流程。在美国以外地区上学的美国公民,芝大将其作为国际生评估。
申请经济援助方面,则还是根据国籍区分。也就是说,中国籍的美高学生如果申请了经济援助,芝大就会考虑到其非美国公民的身份,可能会影响录取概率;而在美国以外地区上学的美国公民,即使申请了经济援助,也与其他美国公民享有同样的政策,对录取概率没有影响。
除了芝大,普林斯顿大学也根据学生高中所在地判定是否是国际生。普林斯顿官网显示:只要学生在美国上学,就被视为国内生;若学生在国外上学,则被视为国际生。
不作身份上的区分
这里的“不区分”并不是说直接把国际生与美国本土生放在一个池子里边,而是意为二者“在申请流程和经济援助上没有区别”,也就是申请经济援助并不会降低申请者的录取概率,每个学校对于本土生和国际生仍有自己的录取配比。
实行这一政策的大学数量不多,主要包括一批顶尖大学,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布朗大学等。
如耶鲁大学官网所言:因为国际生和美国本土生都遵循一样的申请流程,而且对所有申请人提供 Need-blind 的经济援助政策,因此没有必要进行区分,也没有优劣之分。
那么,对于作为国际申请者和本土申请者,在美本申请上有着哪些不同呢?
1、国际申请者往往需要提交更多的资料
鉴于大部分国际申请者是在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就读高中,而这些学校的教学语言不一定以英语为主。因此,语言测试成为了大多数美国大学对国际生的必须要求。
目前接受度和普及度较高的语言测试有托福 TOEFL、 雅思 IELTS 以及多邻国 Duolinguo。当然,即使在美高上学的国际生,我们也建议提交语言成绩以提升竞争力。
2、经济援助的申请资格
在申请 Financial Aid 的方面,本土申请者显然更有优势,除了少数几所顶尖美国大学,国际生申请经济援助的难度颇高。像美国联邦助学金表格 FAFSA 也仅对美国公民和绿卡持有者开放,而 FAFSA 也是美国大学发放助学金的重要依据。即使可以申请,多数情况下,国际学生申请 Financial Aid 会影响自己的录取率。
值得注意的是,在审阅材料和申请资助方面,即使同一个学校对于“国际学生”的定义也会不同。以宾大为例,他们在审阅材料上是以申请者的高中所在地来划分审阅池子,但在申请助学金上,则是依据国籍和绿卡。
斯坦福大学也在官网表示“非美国国籍的国际申请者如果申请资助将会被纳入申请评估的考虑因素之一,从而会让自己的申请过程会变得更严格。”
3、录取概率的差异
绝大多数美国大学在录取上对于本土学生都有着明显的倾向性。尽管他们宣称 “我们熟悉各个国家、地区的教育体系和评分系统”,但从现实的角度来讲,招生官还是会从潜意识中更认可某些国家、地区的教育,觉得那里的学生会更符合自己的要求。而更受青睐的,往往是美式教育体系或者国际教育体系。
首先,美国大学的招生官会更认可美高的成绩等证明材料。相较于其他国度的教育体系,招生官本身就极其熟悉本国的教育体系,从而更容易理解美国中学的成绩单、教学方法和申请者的活动列表。而公立大学为了获得财政拨款更是如此。比如加州伯克利国际学生的录取率仅仅5.2%,而州内学生录取率却有14.5%。对于国际学生,在文化区隔下,有时招生官并没有那么容易能理解他们的学校环境与课外活动文化。
其次,美高学生所处的环境、接触的项目自然都是与美国教育理念相契合的。美高所提供的领导力、社区服务、表演艺术等等项目与活动资源等,明显更能体现美式教育所欣赏的创造力、独立思考、生活技能等能力,能更符合招生官的喜好。
而且,相当一部分的美高离顶级大学比较近,学生也因此有更多机会实地访校,或者直接参与这些大学的校内外活动,也就意味着有更多机会与大学招生官直接接触,这让美高的学生无论是在项目契合度,还是文书风格上,都有着天然的优势。
当然,来自其他国家地区的美高同学们也需要有足够的积极性与能动性,要积极地融入美国校园生活,亲身投入体会美国本土文化,踊跃参与各种学校活动,才会获得这样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