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诺丁汉大学哲学系全奖博士招生 | Prof. Burdett

导师简介

如果你想申请英国诺丁汉大学 哲学系博士,那今天这期文章解析可能对你 有用!今天Mason学长为大详细解析诺丁汉大学Prof.Burdett的研究领域和代表文章,同时,我们也推出了新的内容“科研想法&开题立意”为同学们的科研规划提供一些参考,并且会对如何申请该导师提出实用的建议!方便大家进行套磁!后续我们也将陆续解析其他大学和专业的导师,欢迎大家关注!

英国诺丁汉大学全奖博士招生 | Prof. Burdett(557)

作为诺丁汉大学艺术学院神学与宗教研究系的副教授,导师是当今基督教神学与科技研究领域的重要学者。导师于2018年加入诺丁汉大学,此前曾在牛津大学担任多年研究员职位。

在进入学术界之前,导师曾在加利福尼亚的航空航天和机器人行业工作数年,参与过与NASA和JPL(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合作项目,这段工业界的工作经历使其对技术发展的现实影响有着深刻的第一手理解。

导师在牛津大学完成博士学位,随后在圣安德鲁斯大学担任研究员三年。导师目前同时担任牛津大学Ian Ramsey科学与宗教中心的研究员,以及Routledge科学与宗教系列丛书的编辑。

研究领域

导师的研究兴趣极为广泛,主要集中在哲学神学、系统神学与建构神学、宗教与科学、以及宗教与文化等几个核心领域。在哲

学神学方面,导师专长于大陆哲学宗教观,并日益倾向于与分析哲学传统的学者开展合作研究。在系统神学领域,导师专精于神的形象(imago Dei)/神学人类学和末世论(eschatology)的研究。导师在宗教与科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包括科学技术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进化论以及科技社会学等方向。

此外,导师还对政治神学和生命伦理学等基督教伦理学议题保持强烈兴趣,并在宗教与文化领域探索美学和世俗化等问题。导师的研究特色在于其跨学科的整合能力,能够将技术工程背景与深厚的神学哲学训练相结合,为当代科技发展带来的神学挑战提供独特的解答视角。

研究分析

1. "Purpose and Providence i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Considerations for Theological Anthropology in Light of Biocultural Evolution and Genetic Engineering"

发表于Heythrop Journal(2025年)

这篇论文与Andrew Jackson合作完成,探讨了进化视角下的目的性和神意问题。论文认为,将进化论和生物工程的见解引入传统的神意论述中,有助于说明神意的复杂性。文章特别关注生物文化进化如何影响我们对神学人类学的理解,以及基因工程技术对传统神意观念的挑战。这项研究对当代科学神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为重新思考神在进化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

2. "The Machine in the Ghost: Transhumanism and the Ontology of Information"

发表于Zygon杂志第58卷第3期(2023年)

这篇论文深入分析了跨人类主义运动对信息本体论的理解,探讨了将人类本质等同于信息的哲学问题。论文批判性地审视了跨人类主义者将人类意识和身份简化为可操控信息的观点,并从基督教神学角度提出了替代性的人类存在理解。这项研究在当代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Proximate and Ultimate Concerns in Christian Ethical Responses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发表于Studies in Christian Ethics第36卷第3期(2023年)

这篇论文系统分析了基督教伦理学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回应策略。论文区分了"近似关切"和"终极关切"两个层面,前者涉及AI技术的具体伦理问题,后者涉及AI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根本挑战。导师在论文中提出了一个整合性的基督教伦理框架,用以评估和指导AI技术的发展方向。

4."Incarnation, Posthumanism and Performative Anthropology: The Body of Technology and the Body of Christ"

发表于Christian Bioethics(2022年)

这篇论文探讨了基督教道成肉身神学对后人类主义的回应。导师论证了基督教对后人类主义的回应不应仅仅停留在认知层面的兼容性讨论,而应关注不同实践如何塑造身体、情感和性情。论文提出了"表演性人类学"的概念,强调基督教与后人类主义在实践层面的根本差异。

5. "Creaturehood and Deification as Anchors for an Ethics of Gene Editing"

发表于牛津大学出版社的Human Flourishing in an Age of Gene Editing

这篇论文为基因编辑伦理学提供了神学基础,提出"受造性"(creaturehood)和"神化"(deification)作为伦理判断的两个核心锚点。导师认为,这两个概念的张力和互补性为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评估提供了平衡的框架。

6. "The Religion of Technology: Transhumanism and the Myth of Progress"

发表于Religion and Transhumanism: The Unknown Future of Human Enhancement

这篇论文分析了跨人类主义背后的宗教性质,揭示了技术进步神话的宗教根源。导师认为跨人类主义实际上是一种世俗宗教,承载着对技术救赎的宗教式信仰。这项研究对理解当代技术文化的深层结构具有重要价值。

项目分析

1. "Co-creating Ourselves? Deification and Creaturehood in an Age of Biotechnological Enhancement"

这是导师主持的最重要研究项目之一,获得约翰·邓普顿基金会(John Templeton Foundation)18.2万美元资助。项目汇集了神学家、哲学家和科学家,专门研究生物技术增强时代的神化论和受造性问题。项目认为,基督教的神化论和受造性概念对人类增强技术的伦理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但学界对这两个概念在生物技术语境下的应用缺乏深入研究。该项目填补了这一重要空白,为基督教参与人类增强技术辩论提供了坚实的神学基础。

2. "Christian Flourishing in a Technological World"

由Issachar基金资助的这个项目探讨基督徒如何在技术社会中实现真正的繁荣。项目关注技术发展对基督教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基督教传统如何为技术社会的人类繁荣提供指导。这个项目的研究成果直接影响了导师目前正在撰写的著作Death and Glory: Humanism, Transhumanism and Christianity。

3. "Biocultural Evolution and Theological Anthropology"

这是导师目前主持的最新项目,汇集了神学家、哲学家和科学家,探讨生物文化进化对神学人类学的影响。项目关注人类进化的生物和文化双重维度如何挑战传统的神学人类学概念,以及如何在进化框架内重新理解人类的独特性和神圣形象。这个项目代表了导师研究兴趣从纯粹的技术神学向更广泛的进化神学的扩展。

研究想法

1. 数字化宗教实践与传统神学的对话

  • 研究内容:探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元宇宙技术如何重塑宗教体验,以及这些新形式的宗教实践对传统神学概念(如临在、共同体、圣礼等)的挑战和丰富。研究可以结合现象学方法分析数字化宗教体验的本质特征,并从教会学角度思考虚拟教会的神学合法性。
  • 创新立意:《数字圣殿:虚拟现实技术中的神圣临在与教会学重构》 可行性分析:结合导师在技术背景和神学训练方面的优势,这一研究既有现实紧迫性又有理论深度。

2. 生态神学与技术伦理的整合研究

  • 研究内容:在人类世(Anthropocene)时代背景下,探讨基督教生态神学如何为技术发展提供伦理指导,特别关注地球工程技术、可再生能源和碳捕获技术的神学伦理评估。研究可以发展一个整合创造神学、末世论和技术伦理的理论框架。
  • 创新立意:《技术救赎与创造完成:人类世时代的生态技术神学》 专业性分析:这一研究将导师在末世论和技术伦理方面的专长与当前最紧迫的环境挑战相结合。

3. 认知增强技术的神学人类学研究

  • 研究内容:深入分析认知增强技术(如脑机接口、药物增强、基因编辑等)对人类理性、意志和情感的影响,从神学人类学角度评估这些技术对人类尊严和神的形象的意义。研究可以特别关注增强技术对道德行为能力和宗教体验能力的影响。
  • 创新立意:《增强的心灵:认知技术时代的神学人类学重构》 理论贡献:这一研究将为基督教伦理学提供面对认知增强技术挑战的新理论工具。

4. 人工智能的神学本体论研究

  • 研究内容:超越功能层面的AI伦理讨论,从本体论角度探讨人工智能的存在地位,以及AI发展对神学本体论(特别是人类独特性、意识和自由意志等概念)的深层挑战。研究可以结合过程神学和关系本体论的资源。
  • 创新立意:《硅基存在者:人工智能的神学本体论与关系性存在》 前沿性分析:随着AI技术向AGI发展,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预见性价值。

申请建议

1. 学术背景准备

  • 跨学科知识储备:申请者需要具备扎实的神学基础,特别是系统神学、神学伦理学和哲学神学方面的训练。同时,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了解也是必要的,建议阅读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和科学技术研究(STS)领域的经典文献。重点掌握现象学、过程哲学和分析哲学的基本方法,这些都是导师研究中常用的哲学工具。
  • 必读文献清单:首先应通读导师的所有主要著作,包括Eschatology and the Technological Future、Technology and the Rise of Transhumanism以及Finding Ourselves After Darwin。深入理解导师关于末世论、跨人类主义和神学人类学的基本观点。其次,需要熟悉当代科学神学的主要论辩,包括Ian Barbour、John Polkinghorne、Philip Clayton等学者的经典作品。

2. 研究方法掌握

  • 现象学方法训练:导师深受大陆哲学传统影响,特别重视现象学方法的运用。申请者应该熟悉Husserl、Heidegger、Merleau-Ponty等现象学家的基本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在宗教哲学中的应用。了解Marion、Lacoste等当代法国宗教现象学家的工作也很有帮助。
  • 跨学科对话能力:导师的研究特色在于能够在神学与科学之间建立有意义的对话。申请者需要培养这种跨学科对话的能力,既要避免神学的封闭性,也要避免简单的科学还原主义。学习Ian Ramsey、Nancey Murphy等学者在科学神学对话方面的方法论贡献。

3. 研究提案撰写策略

  • 问题导向的研究设计:导师重视解决真实问题的研究,而非纯粹的理论建构。研究提案应该明确指出要解决的具体神学或伦理问题,以及这个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避免过于抽象的理论讨论,要有明确的现实关怀。
  • 方法论的明确阐述:详细说明研究中将采用的神学方法和哲学方法,以及如何将这些方法应用于具体的研究问题。特别要说明如何处理神学与科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避免简单的对立或融合。
  • 创新性与传统性的平衡:导师既重视创新,也尊重传统。研究提案需要展现出对基督教传统的深刻理解,同时提出有创新性的问题或方法。避免为创新而创新,要让创新服务于对传统智慧的深化理解。

4. 个人陈述要点

  • 学术动机的清晰表达:详细说明为什么选择在科学神学交叉领域进行研究,以及个人的学术兴趣如何与导师的研究方向契合。特别要说明对技术发展的神学反思的兴趣来源,以及希望通过博士研究达成的学术目标。
  • 跨学科背景的突出:如果有科学技术背景,要详细说明这些背景如何为神学研究提供独特视角。如果缺乏科学背景,要说明通过什么途径获得了对科技发展的理解,以及如何补强这方面的知识。
  • 实践关怀的体现:导师重视研究的实践意义,申请者应该展现出对当代基督教面临挑战的敏感性,以及通过学术研究为教会和社会服务的愿望。可以结合具体的牧会经验或社会参与经历来说明这一点。

5. 面试准备指导

  • 核心概念的深度理解:准备深入讨论导师研究中的核心概念,如神化(deification)、受造性(creaturehood)、技术性(technicity)、末世论(eschatology)等。不仅要能定义这些概念,还要能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当代语境下的意义。
  • 当前热点问题的神学反思:准备讨论人工智能、基因编辑、气候变化、数字化转型等当代技术发展的神学意义。展现出对这些问题的敏感性和反思深度,但避免给出过于简单或教条式的答案。
  • 研究计划的具体化:能够详细阐述自己的研究计划,包括具体的研究问题、方法论选择、预期贡献等。同时要准备回答关于研究可行性、创新性和实践价值的问题。展现出对学术研究过程的现实理解。

博士背景

Aristotle,985哲学学院博士生,专注于当代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的比较研究。擅长运用跨文化哲学和现象学方法,探索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身份、伦理困境和技术哲学问题。在研究人工智能伦理与东方智慧传统的对话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研究成果发表于《哲学研究》和《Philosophy East and West》等重要期刊。擅长哲学相关领域的文书写作辅导,熟悉相关领域的PhD申请流程及技巧。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小托福到底是什么?考什么?怎么评?

下一篇

双非高校考公路:解锁你的“铁饭碗”密码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