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申请季一到,我的微信留言就会“爆炸式”增长,问题几乎都是:“Michael老师,到底什么才算好文书啊?”今天借这个机会,和大家聊一聊,一篇真正打动招生官的“好文书”到底长什么样。
01你的文书,不是百科全书
文书可不是你学术成就和兴趣爱好的百科全书,而更像你的“电影预告片”。只挑选那些最能体现你个人特质和魅力的片段,比如A同学五年级的时候就懂得在同学间倒卖零食,赚取人生第一桶金。这种“小资本家”的真实画风,才会让招生官嘴角上扬,印象深刻。
不过,请注意,虽然细节很重要,但也别陷入无意义的琐碎中。比如“我今天早餐吃了什么”,招生官并不感兴趣,他们更想知道的是“你为什么选择这样做”,你内心的动机和对世界的观察以及反思才是真正的重点。
02招生官最爱看的是你的脑洞
别怕你的经历平凡,只怕你的思考不够特别!比如你对摄影很感兴趣,不要只停留在拍出漂亮照片的表面,可以再深入点,告诉招生官你如何通过镜头观察到不同阶层人们的生活状态,思考社会阶层、经济差异如何通过日常细节表现出来。是不是突然觉得你的文书瞬间高级了起来?
我清楚的记得B同学对摄影很感兴趣,在我们共同创作文书的时候,我们讨论拍摄华人社区的春节活动,你可能注意到一边是热闹非凡的传统庙会,一边却是静默观看、无法融入的本地人。这里表现出文化边界的清晰感与疏离感。你观察到海外华人二代年轻人更倾向于西式娱乐与聚会,长辈们则更加坚持传统仪式,你通过镜头捕捉到代际之间微妙的文化差异与情感隔阂。从这些影像背后,你深入探讨“跨文化认同”问题:海外华人如何在不同文化环境之间寻找平衡点?身份的矛盾与挣扎如何在日常细节中体现?
03文书是你的“个人连续剧”,千万别跳戏
最可怕的文书是什么?主线混乱,逻辑混乱。你的人生不可能今天卖零食,明天搞科学,后天突然变成艺术家吧?最好的文书,就像电视剧一样,剧情连贯,情节推进自然。比如从小热爱经济,到倒卖玩具,再到投资球星卡,最后自己办了足球联赛,这不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经济大剧”?
但记住,逻辑清晰并不意味着缺乏趣味性。你的“连续剧”完全可以有些小悬念、小转折,甚至一点幽默。比如你投资球星卡时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或者办联赛时如何机智地化解一次赞助危机,都会给招生官留下深刻的印象。
04别做“词汇搬运工”
华丽的词语像是美味蛋糕上的糖霜,偶尔添点美味,但太多就会腻。招生官在申请季中每天看几百份文书,你的语言越自然越真诚,反而越容易赢得好感。别害羞,把你平时聊天的语气稍作修饰搬进文书里,说不定招生官会觉得你就是个有趣的灵魂。
此外,避免“卖弄术语”也同样重要。即使你有非常专业的背景,也应当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表达,既展示你的专业性,又体现你的沟通能力。毕竟,招生官可不是来听你炫耀专业术语的。
05好文书自带“温度”,可以暖到招生官心窝
没有人喜欢和冰冷的机器人聊天,招生官也不例外。你的文书要体现出你是个有温度、有同理心的人,比如你在偏远地区支教时,意识到短暂的帮助无法根本解决教育资源的不平等,你开始思考更系统的解决方式。这种有担当、有温度的思考,足以让招生官眼前一亮,甚至想立刻给你点个赞。
再比如,你也可以描述一些更细腻的感受,比如你组织活动时,如何细致入微地关注每位成员的需求,体现出你的责任感和领导力。或者你如何敏锐地发现并解决身边的一些社会小问题,展示你积极主动的态度。
记住,一篇好文书从来都不是速成的,需要反复修改、精心雕琢。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写出属于自己的、有温度、有趣又真实的好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