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教你如何写出打动人心的申请文书

随着美国大学招生政策的不断演变,传统的标准化考试成绩(如SATACT)逐渐失去了决定性作用。取而代之,个人文书(College Essay)在申请材料中的重要性前所未有地上升。面对每年成千上万份申请,招生官更渴望看到一篇独具个性的文书,它能让你从众人中脱颖而出,展现真实而立体的自我。

那么,如何写出一篇能够打动顶尖名校招生官的文书?哈佛大学给出了以下切实可行的思路:


核心原则:真实永远是第一位

招生官极具识别能力,虚假与矫饰往往一眼就能识破。一篇成功的文书,必须从“真实”出发:

用自己的声音说话:避免堆砌华丽辞藻,选择你日常说话时会用的词语,展现自然流畅的表达和独特的幽默感。

选你在乎的主题:不必迎合招生官的“预期”。无论是一个爱好、一段经历,甚至是性格中的“小怪癖”,只要对你意义非凡,就值得书写。

坦率面对缺点与成长:文书不是“成绩单”,也不必报喜不报忧。反而,真诚讲述自己如何认识并改进某个弱点,更能赢得共鸣与信任。


写作技巧:让每一句都紧扣人心

1. 抓住人心的开头

招生官每天阅读数百篇文书,你只有几秒钟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尝试用一个大胆的陈述、富有深意的提问、生动的场景或有趣的反转,迅速激发读者兴趣。

2. 挖掘“人”的故事,而非成就清单

招生官想知道你是谁、什么经历塑造了今天的你。与其罗列奖项和时数,不如讲述这些经历背后的成长:

一场比赛如何塑造了你作为队友或领导者的品质?

志愿服务如何点燃了你对某个领域的热情?

在挑战或失败中,你如何重新认识自己?

3. “展示”胜于“讲述”

这是写作的黄金法则。不要直接说“我很有领导力”,而是通过细节描写和具体故事,让读者自己得出这个结论。用动作、对话和情感描写,让文字“动”起来。

4. 用新视角讲老故事

虽然“克服困难”“体育”“公益”“移民背景”是常见主题,但关键不在于题材新,而在于角度新。例如,从一次失败中汲取的反思、一次平凡事件中的顿悟,也可能带来不凡的力量。


创作过程:反复打磨才出精品

1. 多次修改,不要怕重写

不要指望一稿定音。建议在申请季前的暑假动笔,留足修改时间。写完后搁置几天再读,会有新的发现。

2. 大声朗读

这是检验语言是否流畅自然的有效方式。不自然的句式、重复和冗长在朗读中会立刻暴露。

3. 听取多元反馈

让老师、家人、朋友、甚至弟弟妹妹都读一读。不同角度的反馈会帮你识别模糊不清或表达不到位的地方。

4. 避免重复,紧扣题意

你的文书应补充、丰富申请表中的其他内容,而不是重复它们。同时,确保准确回应了题目要求。

5. 注意格式与字数

大多数平台对字数有限制,例如Common App建议不超过650词。过长容易让人疲劳,过短则可能表达不充分。字体清晰、排版整洁,也会给人留下好印象。

6. 精心打磨结尾,留下余韵

结尾就像文章的“点睛之笔”(news kicker),应总结全文并引发思考。好的结尾不仅让人记住你,还能呼应开头,形成闭环。


总之,一篇优秀的申请文书应做到:真实真诚、语言自然、结构清晰、细节生动,能让人“看见”你这个人。现在就开始动笔吧!反复推敲,用心打磨,愿你写出属于自己的闪光故事。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A-level最受欢迎的课程组合是什么?三分之一的考生都选了这门课!

下一篇

重要通知|2025秋季斯坦福e-China早鸟申请开放中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