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学全奖博士项目(Prof. Tim Kwang-Ting Cheng)

一、学校招生要求

香港科技大学全奖博士项目(Prof. Tim Kwang-Ting Cheng)

基本学术要求

学位背景要求:申请者必须拥有认可大学的优秀学士学位,或同等学历资格。对于博士项目申请者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拥有认可大学的学士学位且具有突出学术表现记录

·具有至少一年全日制或两年兼职研究生阶段的满意工作证明

成绩要求:申请Engineering相关博士项目需具备Electronic Engineering、Computer Engineering或相关科学工程领域的高荣誉学士学位,对于特殊情况下的优秀本科生(如First Class Honours或GPA 3.2以上),可直接申请博士项目。

英语语言要求

英语能力测试:母语非英语且本科学位非英语授课的申请者需满足以下要求之一:

·TOEFL iBT总分80分以上,或Paper-delivered Test 60分以上

·IELTS相关分数要求

·各院系可能设定更高的英语要求标准

豁免条件:若申请者的学士学位来自英语为教学语言的院校,可豁免英语测试要求。

申请材料与流程

必需文件包括:学位证书、成绩单、英语成绩、推荐信、个人陈述等。申请者需通过Online Admissions System提交完整申请。

面试环节:入围申请者将接受Face/Phone/Skype面试,这是录取流程的必要环节。

申请时间:2025-26学年秋季入学申请已开放,建议尽早提交申请。

二、教授研究方向

香港科技大学全奖博士项目(Prof. Tim Kwang-Ting Cheng)

核心研究领域

Prof. Cheng的研究跨越多个前沿技术领域,主要包括: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设计与测试:作为该领域国际权威,Prof. Cheng在电路测试和设计验证方面贡献卓著,发表了500多篇技术论文,拥有12项美国专利。

医学影像分析:近年来重点发展的研究方向,涵盖多模态医学图像处理、疾病诊断AI系统开发等。从其最新发表论文可看出,团队在医学图像分割、异常检测、多模态融合等方面有重要突破。

计算机视觉与移动计算:专注于移动端计算机视觉应用、学习型多媒体计算等,致力于将AI技术在移动设备上高效实现。

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在电子和光子系统设计自动化领域深耕多年,相关技术已成功转化为商业产品。

最新研究成果

从2025年发表的论文看,Prof. Cheng团队在以下方向取得重要进展:

神经形态计算芯片:开发了用于可穿戴医疗设备的低功耗神经形态流水线系统,实现传感器-算法-处理器的联合优化设计。

医学影像AI:在体医学图像分割方面提出了基于MLP-Permutation的高效卷积方法,在医学图像质量增强和异常检测方面也有重要贡献。

存储内计算(CIM)加速器:开发了面向CIM加速器的设计优化方法,在28nm工艺下实现了高能效的CNN-Transformer混合加速器。

研究设施与合作

AI Chip Center for Emerging Smart Systems (ACCESS):Prof. Cheng担任主任的研究中心获得4.43亿港元资助,汇集了四所世界知名大学参与,为博士生提供世界级研究平台。

跨学科合作项目:从项目列表可见,Prof. Cheng参与多个大型跨学科研究项目,涵盖老年护理AI技术、多模态医学诊断、智能集成电路设计等前沿领域。

三、创新研究想法

多模态医学AI诊断系统

研究方向:基于Prof. Cheng在医学影像分析和AI芯片设计的双重优势,可开展面向特定疾病的端到端AI诊断系统研究。具体可选择胰腺癌早期诊断(Prof. Cheng已有相关NSFC/RGC项目基础)、眼科疾病筛查(结合OCT/OCTA高质量成像系统项目)等方向。

创新点:将医学影像处理算法与专用AI芯片设计相结合,开发软硬件协同优化的诊断系统,在保证诊断精度的同时大幅降低功耗和成本,使AI诊断在资源受限环境下成为可能。

可行性:基于团队在neuromorphic computing和medical image analysis方面的技术积累,结合ACCESS中心的硬件设计能力,该方向具有很强的实现可能性。

可穿戴健康监测的边缘AI芯片

研究方向:开发面向个性化医疗的事件驱动自适应神经网络芯片(E-NPU),实现在极低功耗下的实时健康数据处理和疾病预警。

创新点:结合Prof. Cheng在event-driven neural computing和wearable healthcare方面的最新研究,设计支持多模型在线学习的存储内计算架构,实现从传感器数据采集到疾病预测的全流程片上处理。

应用价值:针对心律失常检测、睡眠质量监测、认知功能评估等具体应用场景,开发可以连续工作数月而无需充电的智能可穿戴设备。

基于数字存储内计算的AI推理加速器

研究方向:基于团队在Digital Computing-in-Memory compiler和混合存储架构方面的技术优势,开发面向大模型推理的高效硬件加速方案。

创新点:探索ReRAM-SRAM混合架构在Transformer模型推理中的应用,通过细粒度的存储层次设计和动态权重加载策略,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显著提升能效比。

前沿性:随着大语言模型在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低功耗高效推理硬件需求巨大。该研究方向结合了当前AI芯片设计的热点问题与Prof. Cheng团队的技术专长。

智能制造中的缺陷检测AI系统

研究方向:将Prof. Cheng在VLSI testing和computer vision方面的经验相结合,开发面向半导体制造和电子产品质检的智能视觉检测系统。

创新点:通过深度学习方法提升传统电路测试的效率和准确性,开发可以自适应不同产品类型和缺陷模式的通用检测平台。

产业价值:结合香港作为亚洲制造业中心的地位优势,该研究方向具有很强的产业转化潜力,符合ACCESS中心推动AI技术产业化应用的目标。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普利策奖得主、《纽约时报》藤校申请畅销书作者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下一篇

帝国理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详细介绍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