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简介
如果你想申请香港大学 牙科医学系博士,那今天这期文章解析可能对你有用!今天Mason学长为大家详细解析香港大学的Prof.Lee的研究领域和代表文章,同时,我们也推出了新的内容“科研想法&开题立意”,为同学们的科研规划提供一些参考,并且会对如何申请该导师提出实用的建议!方便大家进行套磁!后续我们也将陆续解析其他大学和专业的导师,欢迎大家关注!
作为香港大学牙科学院修复牙科学科的临床助理教授,教授是当今牙体牙髓病学领域的重要学者和临床专家。教授拥有极其丰富的学术背景和临床经验,她先后获得了奥塔哥大学牙科学士学位、香港大学牙体牙髓病学硕士学位和高级文凭,以及悉尼大学疼痛管理医学硕士学位。她还是多个国际权威牙科组织的会员和院士,包括澳新牙科外科医师学院院士、爱丁堡外科医师学院院士以及香港牙科医师学院牙体牙髓病学专科院士。
教授不仅在学术研究方面成就卓著,在专业服务方面也贡献突出。她曾担任香港牙体牙髓病学会理事会成员(2012-2014)、荣誉秘书(2014-2023),现任该学会主席(2023至今),同时担任私家医疗机构投诉委员会理事会成员(2021至今)。这些职务充分体现了她在香港乃至亚太地区牙体牙髓病学领域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研究领域
教授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牙体牙髓病学的核心领域,具体包括三个主要方向:
- 根管治疗结果评估:教授致力于研究各种根管治疗模式的临床效果和长期预后,这一研究方向对于优化根管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 牙骨质撕裂的综合研究:这是教授的特色研究领域,她系统性地研究牙骨质撕裂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因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牙骨质撕裂作为一种相对少见但临床意义重大的牙体疾病,教授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填补了重要的学术空白。
- 根管治疗后持续疼痛:结合她在疼痛管理方面的专业训练,教授深入研究根管治疗后持续疼痛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和管理策略,这一研究对于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研究分析
1. "Tissue Stabilization, Bacterial Adhesion, and Stem Cell Viability in Trans-Cinnamaldehyde-Conditioned Dentin"
发表期刊: Journal of Endodontics (2023)
这项研究探讨了反式肉桂醛处理牙本质对组织稳定化、细菌粘附和干细胞活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反式肉桂醛作为一种天然化合物,在根管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同时能够维持干细胞活力,为开发新型根管治疗材料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该研究体现了教授在根管治疗材料创新方面的前瞻性思考。
2. "Accumulated Hard Tissue Debris and Root Canal Shaping Profiles Following Instrumentation with Gentlefile, One Curve, and Reciproc Blue"
发表期刊: Journal of Endodontics (2023年)
该研究比较了三种不同根管预备器械(Gentlefile、One Curve和Reciproc Blue)在根管成形过程中产生的硬组织碎屑堆积情况和根管成形效果。研究结果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根管预备器械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提高根管治疗的质量和效率。这体现了教授对根管治疗器械创新和优化的持续关注。
3. "Effect of MMP Inhibitors on the Bond Strength of Fibre Posts After Ageing"
发表期刊: International Dental Journal (2023年)
这项研究评估了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抑制剂对纤维桩粘接强度老化后的影响。研究发现MMP抑制剂能够显著改善纤维桩的长期粘接效果,为根管治疗后的修复提供了新的策略。该研究展现了教授在牙体修复材料科学方面的深入研究。
4. "Effect of Passive Ultrasonic Irrigation, Er,Cr:YSGG Laser, and Photon-Induced Photoacoustic Streaming against Enterococcus faecalis Biofilms in the Apical Third of Root Canals"
发表期刊: Bioengineering (2023年)
该研究比较了被动超声冲洗、Er,Cr:YSGG激光和光子诱导光声流对根尖三分之一区域粪肠球菌生物膜的清除效果。研究结果为根管消毒技术的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体现了教授在根管消毒新技术方面的探索精神。
5. "Effects of L-Chg10-Teixobactin on Viability, Proliferation, and Osteo/Odont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Stem Cells from Apical Papilla"
发表期刊: Journal of Endodontics (2023年)
这项研究评估了新型抗生素L-Chg10-Teixobactin对根尖乳头干细胞活力、增殖和成骨/成牙分化的影响。研究发现该化合物在保持良好抗菌效果的同时,不会损害干细胞的再生潜能,为再生性根管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一研究体现了教授在再生医学与根管治疗结合方面的创新思维。
6. "Antimicrobial Effects of L-Chg10-Teixobactin against Enterococcus faecalis In Vitro"
发表期刊: Microorganisms (2022年)
该研究深入评估了L-Chg10-Teixobactin对粪肠球菌的体外抗菌效果。粪肠球菌是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致病菌之一,该研究为开发新型根管消毒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研究结果显示这种新型抗生素具有优异的抗菌活性,为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项目分析
1. 牙骨质撕裂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项目
基于教授对牙骨质撕裂的深入研究兴趣,她很可能主导或参与了大规模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项目,系统性地研究牙骨质撕裂在不同人群中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为建立标准化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2. 新型根管消毒材料的开发与评估项目
从其多篇关于抗菌材料的研究可以看出,教授可能参与了新型根管消毒材料的开发项目,特别是天然抗菌化合物如反式肉桂醛和新型抗生素L-Chg10-Teixobactin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
3. 根管治疗后疼痛机制及管理策略研究项目
结合教授在疼痛管理方面的专业背景,她很可能主导了针对根管治疗后持续疼痛的多学科交叉研究项目,整合牙体牙髓病学、疼痛医学和神经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探索疼痛的发生机制和有效的管理策略。
研究想法
1. 人工智能在牙体牙髓病学中的应用研究
- 基于深度学习的牙骨质撕裂自动诊断系统开发: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CBCT影像,建立牙骨质撕裂的自动识别和分级系统
- 根管治疗预后预测模型的构建:整合临床数据、影像学资料和生物标志物,建立个性化的治疗成功率预测模型
2. 纳米材料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
- 纳米银-壳聚糖复合材料的根管消毒效果研究:开发新型纳米复合材料,评估其抗菌效果和生物相容性
- 智能药物释放系统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设计pH响应性药物载体,实现根管内药物的精准释放
3. 再生医学与牙体牙髓病学的交叉研究
- 基于干细胞的牙髓再生治疗策略优化:探索不同干细胞来源和培养条件对牙髓再生效果的影响
-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在根尖诱导成形术中的应用:开发新型生物可降解支架,促进根尖区域的组织再生
4. 疼痛机制与管理的精准医学研究
- 根管治疗后疼痛的基因多态性研究:探索疼痛敏感性相关基因变异对根管治疗后疼痛的影响
- 个性化疼痛管理方案的制定:基于患者的基因型、表型和心理特征,制定个性化的疼痛预防和治疗策略
5. 微生物组学在口腔疾病中的应用
- 根管微生物组与治疗失败关系的纵向研究:追踪根管治疗前后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识别治疗失败的微生物标志物
- 益生菌在根管治疗中的辅助作用研究:探索特定益生菌株对根管微环境的调节作用
申请建议
1. 学术背景准备
- 强化牙体牙髓病学基础知识:深入学习根管解剖学、牙髓生物学、根尖周病理学等核心理论,熟悉国际牙体牙髓病学治疗指南和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关注Journal of Endodontics、International Endodontic Journal等顶级期刊的最新文献。
- 培养跨学科研究能力:由于教授的研究涉及材料科学、微生物学、疼痛医学等多个领域,建议学习相关的基础学科知识,如生物材料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统计学方法等。
- 掌握现代研究技术:熟练掌握显微镜技术、CBCT影像分析、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实验、统计软件应用等研究技能,这些都是教授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手段。
2. 研究经验积累
- 参与相关研究项目:在申请前尽量参与牙体牙髓病学相关的研究项目,特别是涉及根管治疗、抗菌材料、疼痛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有实际的研究经验将大大增加申请成功的可能性。
- 发表学术论文:努力在相关领域发表研究论文,即使是会议摘要或综述文章也有助于展示学术潜力。重点关注牙体牙髓病学、口腔医学或相关交叉领域的期刊。
- 参加学术会议:积极参加国际牙体牙髓病学会议、亚太牙科会议等学术活动,了解最新研究动态,建立学术网络。
3. 研究计划制定
- 选择契合的研究方向:研究计划应与教授的研究兴趣高度契合,建议围绕牙骨质撕裂、根管治疗新技术、疼痛管理等主题设计研究项目。
- 体现创新性和可行性:研究计划应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提出创新的科学问题,同时确保研究方法可行、技术路线合理。
- 展示跨学科思维:结合材料科学、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提出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构想。
博士背景
Elowen,985硕士,港大牙科学院博士生在读,研究领域涵盖口腔修复学、临床口腔、老年牙科及根管治疗。擅长开发新型修复材料与数字牙科技术,致力于提升老年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在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Dentistry》和《Dental Materials》发表多篇论文,曾获国际牙科研究协会(IADR)学生研究奖。熟悉口腔修复与临床研究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具备丰富的博士申请经验,擅长指导牙科相关领域的学术文书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