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那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2025年法国高考(baccalauréat)成绩公布的新闻事件,并将其与中国高考进行了类比,引发了不少读者的关注与讨论。
有朋友留言提出:“bac 不是类似中国会考吗?是不是把它说得太重要了?”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也反映出中法两国教育制度的结构性差异。今天,就让我们借助bac成绩出炉的这个时点,深入聊一聊法国教育体系中“二元结构”(double système)的现实运作机制——尤其是通往精英教育系统的大门:Prépa,也就是CPGE(Classes Préparatoires aux Grandes Écoles)。
一、bac到底意味着什么?它是“会考”还是“高考”?
在法国,baccalauréat是高中教育的“终点文凭”,但同时也是进入大学的“入场券”。
所以你可以说:
它不像中国高考那样筛选人进入不同层级的大学;
但也绝对不是会考那样的基本学历测试。
✔️ 简单理解:
bac ≈ 会考 + 高考的结合体它既代表高中毕业,也决定是否能升入大学但决定你上哪种大学,还要看你走哪条轨道
二、CPGE:“精英之门”通往的是哪些世界?
法国的精英教育体系从bac之后正式开始。最核心的一条路径,就是进入被称为**Prépa(预科班)**的课程体系,全称为:
Classes Préparatoires aux Grandes Écoles(CPGE)
这是一种脱离大学系统、开设在高中里的精英选拔机制,分为三大类:
Prépa scientifique(理工类预科)
Prépa économique et commerciale(商科类预科)
Prépa littéraire(文科类预科)
学生通过两年的Prépa,准备极具竞争性的**国立精英学院(Grandes Écoles)**考试,比如:
HEC、ESSEC、ESCP(三大商学院)
École Polytechnique、CentraleSupélec、Mines Paris(顶尖工程师学校)
ENS(高等师范学校)
Sciences Po(政治学院)
ENA(原国家行政学院,现已并入ISP)
三、谁能进入CPGE?聪明+努力,还需要资源和背景
法国教育制度表面上是“有教无类”的,但Prépa的门槛从来不低。
你需要:
高中三年成绩几乎满分(平均分接近17-18/20)
Bac中获得Mention Très Bien(优秀)
来自重点高中(如巴黎Henri IV, Louis-le-Grand)
而更深层的现实是:社会背景、家庭文化资本与经济能力的差异,对Prépa的进入和坚持起到了巨大影响。
举个例子:
据法国教育研究机构DEPP的数据:
在巴黎五区的Henri-IV预科班中,超过70%的学生父母为高级公务员、医生或大学教授
在全国范围内,工人家庭出身的学生占Prépa人数不到10%
四、在Prépa里学什么?备考强度远超中国高考
Prépa的生活堪称炼狱式学习,以下是常态:
每周35~40小时课程,外加大量作业
每周一次“khôlle”(口试),模拟面试+限时演算
每月一套完整模拟题,严格批改
几乎没有寒暑假,学生全年处于备考状态
但一旦挺过这两年,进入顶尖高等院校(Grandes Écoles),将拥有广阔的职业发展通道和社会地位跃升的可能。
五、数据说话:法国教育的“二元结构”与不平等
🚪 进入精英轨道的比例
每年约有10%左右的bac考生进入Prépa
真正进入Top Grandes Écoles的学生不到5%
💼 职业分布结构
法国总理、总统、企业CEO普遍来自Grandes Écoles体系
比如:马克龙是ENA毕业,前总理卡斯泰也是ENA;达索集团、空客、道达尔的CEO多出身于Polytechnique或Mines
💰 收入差异
根据INSEE报告:
Grandes Écoles毕业5年后的平均年薪高出普通大学生近50%
在部分理工类学校,毕业三年后即达年薪6~8万欧元
这使得Prépa与Grandes Écoles体系,成为法国社会少数阶层“稳固再生产”的工具,被部分学者称为“精机构道的再固化”。
六、这是不公平的吗?也是一种“法国式的妥协”
这种二元体系,确实带来不平等。但它也反映了法国长期以来在“自由、平等、博爱”理想下的某种现实妥协:
一方面,要保障大多数人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大学免费、Bac即入学许可)
另一方面,也要在战略领域培养一批高度胜任的国家管理人才、技术骨干和学术精英
这就是为什么法国在教育体系上,既强调“普惠”,也坚持“选拔”。
而Prépa + Grandes Écoles系统,从拿破仑时代起,就作为国家工程师、军官、行政官的培养基地,延续至今——既是精英主义的传承,也是法国“共和理性”的一种体现。
七、写在最后:中国家长要不要羡慕法国的Prépa系统?
Prépa制度有其历史深度、人才培养效率和精英输送优势,但也有极强的“筛选性”与“高压性”。
它适合真正有志于挑战极限、耐得住高强度学术训练、并拥有一定资源支持的学生。
对中国留学生家庭而言,更重要的是了解:
法国教育并非“人人平等、机会平均”
真正意义上的精英教育体系门槛很高
普通大学与精英校之间的资源、机会、圈层差异非常显著
所以,当我们看法国高考结果时,不能只看到“通过率90%+”的数字,也要看那些在成绩背后,真正拉开人生道路差距的分流机制与制度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