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月的香港,空气里蒸腾着湿热,也弥漫着一种无形的焦灼——对于即将踏上这片土地的新一届港硕学子而言,比天气更让人“上火”的,莫过于一个迫在眉睫的难题:学校没宿舍,我该住哪?
随着开学季逼近,我们的咨询量激增,每天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
“网上房源眼花缭乱!人不在香港,怎么辨别?会不会被骗押金?”
“XX区治安怎么样?女生住哪比较安全放心?”
“‘生约’、‘死约’、‘厘印’...香港租约条款看不懂,签错了怎么办?”
“听说开学前两周房租飞涨,现在不订房,9月会不会‘露宿街头’?”
这些声音背后,是香港教育扩张与宿位短缺的尖锐矛盾......
为更好打造“留学香港”品牌,解决宿舍短缺的问题,香港立法会于今年的6月24日正式公布“学生宿舍先导计划”,为酒店、商厦改装学生宿舍开绿灯。
△图源:香港文汇网
新政不仅填补宿位缺口,也为沉寂多时的楼市注入活水,一箭双雕。
7月21日,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和教育局宣布,“计划”正式开始接受申请,并命名为「城中学舍计划」。预计部分学生宿舍最快于2026至2027学年投入使用。
1、港府:解决“宿舍荒”,把握更多非本地生
2023至2024学年,据房地产顾问戴德梁行2024年底发布的报告数字显示,当地八所受资助类非本地生的床位欠缺4.7万个,即使政府补贴大学增建宿舍,相关缺口仍会进一步扩大至5.5万个;另一项相关估算则显示,2024至2025学年当地仅有约4.4万个学生宿舍单位,但本科生和研究生却达19.2万人。
缺口高达8.3万床位,相当于“每3.4名学生争抢1张床”。
而港校普遍只为内地学生提供1-2年的校内宿舍,一年制授课型研究生则完全不提供,大量高校学生被迫挤入昂贵的私人租赁市场,校外一年住宿费用在10万元上下。
△图源:星岛头条
过去5年,八大高校非本地生暴涨20%,达2.31万历史峰值,更别提现在非本地生的限额由20%提升至40%,加上香港大学新一年的招生或超过40%,预计5年后本港非本地生将有约13万至14万人。
当学生人数增长超过住宿供应增幅,住房压力不仅会损害留学生的体验,也将削弱城市整体教育吸引力与竞争力。教育局也在《施政报告》中提到,要将香港发展为国际教育枢纽,加强推广“留学香港”品牌,吸引更多非本地学生来港留学。
所以,面对迫在眉睫的“宿舍荒”,港府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其根本目标正是为了巩固并持续提升香港教育的核心吸引力,确保其作为“高性价比”留学目的地的竞争力不受掣肘。
2、香港教育吸引力再升级
国际局势不稳、地缘政治加剧,一时间传统留学地区仿佛进入“寒冬”。
越来越多家庭开始转向“高性价比”留学目的地,而香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正在成为内地家长的首选——它既有世界顶尖的学术资源,又兼顾了文化适应与成本可控。
👉学术实力,全球顶尖:最新的2026QS世界大学排名中,香港共有九所大学上榜,其中五所更跻身世界百强。成为全球顶尖院校最密集的地区。这份耀眼的成绩单,是香港学术实力和国际认可度的最佳背书。
△天材自制,转载请联系
👉“高性价比”的立体诠释:
· 成本可控:相较于英美澳加动辄每年百万的总花费(学费+生活费+住宿),香港留学的总成本(尤其是一年制硕士)优势明显。学费虽连年上涨,但学制短,总支出相对节省。
更重要的是,新政下“城中学舍计划”有望显著拉低住宿成本这一最大变量,进一步提升整体性价比。
· 文化适应无隔阂:同根同源的文化背景、普通话的广泛使用、相近的生活习惯,大大降低了内地学生的适应障碍和心理压力,能更快投入学业和生活。
· 地理便利:毗邻内地,交通极其便利,方便学生回家探亲或家长探望,也便于利用两地资源实习或求职。
· 安全稳定:香港拥有全球领先的低犯罪率和高效的法治体系,尤其对女生而言,是非常有安全感的留学选择。社会稳定的大环境也让学生和家长更安心。
👉就业前景,机遇无限:
·“留港”跳板:香港特区政府为留学生提供宽松的“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IANG签证),允许毕业生无条件留港12个月寻找工作。找到工作后,续签路径清晰。
·融入大湾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之一,香港为留学生提供了接触国际顶尖企业和深入广阔内地市场的双重机遇。许多跨国公司和内地巨头在香港设有亚太总部或重要分支机构。
·国际化视野:在香港学习生活,本身就是培养国际化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绝佳平台,其经历深受全球雇主认可。
正是上述强大的综合吸引力,推动着香港高校申请热度连年攀升,尤其在内地,去香港读硕正逐渐变成热门选择。但热度的攀升也意味着愈发激烈的竞争、逐年上升的录取门槛:
❗本科背景要求更严苛:名校、985/211背景的学生比例显著增加。
❗申请材料审查难度升级:多所高校更新材料要求,收紧材料标准。严查!26fall港校材料审查难度升级!
❗软实力竞争白热化:实习经历、科研项目、竞赛奖项、优秀的文书和面试表现变得愈发重要。
❗申请时间线提前:提前批已成“常态”,“早申请、早录取”的趋势更加明显,拖延申请的风险大大增加。
△图源:网络
3、26Spring&26Fall申请建议
26spring以及26fall港硕申请在即,需要精准把握时间节点与战术布局,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建议各位申请人立足个人学术背景与核心竞争力,量身定制升学方案,提前启动申请程序,同时密切跟踪目标院校的最新招生政策,适时优化申报方案。如果精力有限,担忧信息差带来的干扰,可以寻求专业人士协助申请。
✅1、精准定位,拒绝“高攀”与“低估”
香港高校申请早已进入“梯度竞争”时代,合理划分申请档位是成功的第一步。
· 冲刺档:港大/港中文/港科大适合985/211院校、GPA85+的学生。
需注意:港前三近年更看重“硬背景+软性实力”结合,例如商科生若有顶级实习或科研项目,可弥补GPA微小差距。
· 匹配档:港理工/港城大双非院校学生需将GPA冲刺85+,并通过高含金量实习“加码”。以商科为例,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投行PTA经历能显著提升竞争力。
· 保底档:浸会/岭南/教大GPA80 +可尝试,建议搭配相关实践经历(如文科学生的支教、公益项目)。浸会传媒、岭南文化研究等专业仍具申请性价比。
· 身份规划档:都会/珠海学院/恒生/树仁/高科院近年因“香港身份”需求热度飙升,适合以“拿身份”为首要目标的申请者,但需注意专业与职业规划的匹配度。
以上仅供参考,请以实际情况评估为准。
✅2、把握“早申红利”,拒绝卡点
25fall多所港校申请量同比增长40%+,港大金融、港中文传媒等专业首轮即名额告急。越早启动,你的选择就越多,成功率也越高!
另外,如果早申被拒或进入waiting list,你还有时间:
◾调整选校策略,加申其他项目
◾补充材料(如更新实习经历、重考语言)
◾争取第二轮或春季入学的机会
早申请不仅能减少焦虑,还能在收到offer后更从容地安排后续事宜,如租房、签证等。
想申请2026年入学项目的你,现在就是最好的准备时间!如果你也在考虑香港硕士申请,或还不确定怎么规划申请节奏,可以联系我们获取精准评估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