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商业分析专业(MSc in Business Analytics)近日举办线上宣讲会,揭晓了项目申请的核心政策与录取画像。对该项目感兴趣的同学这篇文章千万别错过!
01、港中文BA:小而精,竞争更激烈
商业分析(Business Analytics),是当下非常热门的商科专业之一,融合了计算机,统计学,商科等多种学科的知识。
在前两天的港中文BA项目宣讲会上,教授直言“港中文BA难度高于港大”!这是怎么回事?
与香港大学BA项目对比,港中文BA最显著的特点是“小而精”的招生策略:
港大去年录取380人,港中文计划招收约150人,录取席位缩减60%以上,招生体量小意味着港中文BA的申请难度理论上高于港大BA。
这里老师想说的是,相比于你的努力和优秀,录取人数的多与少,才是项目录取难度的最大因子。
无独有偶,同为港前三高校的香港科技大学也开设了BA专业,但相比之下,港科大BA更加传统,经常因课程难度大被学生吐槽。
因此,港科大也得名“香港忙碌大学”,因为港科的缩写HKUST =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tress and Tension
_ | 香港大学 (HKU) | 香港中文大学
(CUHK) |
香港科技大学(HKUST) |
课程 | 商业智能分析、运营分析等 | 统计分析、风险与运营分析等 | 大数据分析、R语言商业分析等 |
强度 | 中等 | 中等 | 高 |
02、BA的录取画像与难度揭秘
宣讲会上公开了BA项目 25Fall 的录取生源画像,总结一句话:顶尖背景占主导。
下面我们来看具体数据:
- 院校背景:985院校占比36%,211院校占32.7%,双非学生比例仅2.6%(约4人),关于海本录取的具体比例未详列,但占比仍旧不低,且强调“优秀”。这是港校目前唯一官方披露双非录取数据的项目
- 专业分布:商业与经济(37.9%)、金融(20.9%)、会计(11.8%)等商科专业占主导
- 学生构成:应届生为主力,平均年龄23岁,平均工作经验13个月(含实习)
2025fall录取数据揭示出了鲜明的生源偏好:
- 985/211/顶尖海本背景学生占绝对主力,本科背景是能否拿到offer的最大门槛。
- 对双非学生来说,除非具备90+均分或顶级实习经历,否则希望渺茫,建议优先考虑其他项目。
事实上,永烨留学在25fall的港中文BA项目录取案例也恰好证明这一点:华中科技大学,财务管理专业,GPA 80+,雅思 6.5
03、申请要求与灵活策略
港中文BA项目在申请材料的要求上展现出灵活性,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并非单一的硬件或软件背景。
标化成绩
GRE/GMAT成绩非必需。招生官明确表示:如果均分足够高,“备考GRE是浪费时间”。因此,没有G的同学不用太过担心。但如果其他条件没有那么优秀的情况下,G成绩仍旧是一个很好的加分项。
个人陈述
PS也不是必需的。这是港校中相对少见的政策,但这里也有一个隐藏的风险:无PS时招生官仅能通过成绩单/简历判断匹配度,对跨专业或经历有断层的申请者不利。如有能突出自身独特优势或弥补短板的PS,仍建议提交。
面试机制
入围的申请者会被要求参加面试。但收到面试通知不代表万事大吉,建议早做准备。
04、赶早不赶晚,决策需果断
明确关键时间点:
节点 | 日期 |
提前批开始 | 6月26日 |
提前批截止 | 8月1日 |
offer开始发放 | 9月2日 |
但这里需要注意:如果名额招满,可能会提前关闭申请通道,不会等到最后截止日期。
并且该项目的留位费高达19万港币,为学费38万港币的一半。申请者一旦获得offer需要非常慎重且迅速地做决定,并准备好资金(一般留位费的缴费时间在2周左右)
给申请者的行动建议:
- 尽早申请!
- 评估自身背景:明确自身在目标池(985/211/海本)中的定位和竞争力。
- 关于G:高GPA申请者可战略性放弃G,集中精力提升其他方面;GPA竞争力一般者,考出有竞争力的G是重要筹码。
- 关于PS:今年说PS非必需!!!!(这就是离了大谱?文书都不看了??)
- 准备面试:提前练习,展现综合能力。
- 资金准备:19万港币留位费是重大财务承诺,需提前规划。
- 理性规划:结合录取难度(尤其是双非同学)、留位费金额、自身背景,考虑是否将港中文BA作为冲刺目标。
希望同学们都能收获梦校的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