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歇根安娜堡官宣ED录取政策

全美排名21的公立名校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UniversityofMichigan–AnnArbor)近日宣布将在2026申请季首次引入BindingEarlyDecision(ED),具体申请时间如下:

ED申请截止日期:11月1日;

ED结果通知日期:12月底前

注意:音乐学院(SMTD)不参与ED计划,仅接受常规申请(截止日期为12月1日)。

此外,现有申请通道保留:

非绑定性早行动(EA):11月1日截止,1月底公布结果;

常规申请(RD):2月1日截止,4月初公布结果;

EA与RD申请的录取者均需在5月1日前确认是否入学。

这所享有“公共常春藤”之誉的公立名校,长期以来以其非绑定录取(EarlyAction+RegularDecision)制度确保学生的选择自由,如今突然向私立名校主导的ED制度靠拢,是否意味着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公私界线”正在被重塑?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密歇根安娜堡的转变并非个例。早在2019年,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ofVirginia)就已率先在顶尖公立高校中推行BindingED,成为该录取模式“破冰者”。作为USNews前30的名校,UVA引入ED的意图并不隐晦:通过提前锁定优质申请者,提高入学转化率(yield),从而优化在大学排名体系中的表现;同时规避顶尖生源被藤校“截胡”的风险。这一机制大幅提升了UVA的ED录取率,使其远超RegularDecision阶段的录取门槛,吸引了不少将其作为首选的优秀学生。

威廉与玛丽学院(CollegeofWilliamandMary)紧随其后,同样采用了BindingED,甚至设立了两个轮次(EDI和EDII)。这所在美国年龄仅次于哈佛的名校虽排名略低于UVA,却同样面临生源竞争压力,ED成为其稳定高质量申请池、提升办学灵活性的关键工具。

甚至连传统理工型公立高校弗吉尼亚理工大学(VirginiaTech),也曾在短时间内实验引入BindingED;然而,VT最终因担忧其对低收入学生构成不公平负担而选择取消该政策。

如今,密歇根大学选择打破自身长达百年的非绑定传统,在ED赛道中正式入局,其背后动因显然与资源压力与排名竞争的现实逼迫不无关系。一方面,国际生高昂的学费(约为州内生的三倍以上)成为学校财政的重要支撑,ED能帮助学校提前锁定这些“高付费意愿者”;另一方面,随着USNews等排名体系对yield的重视不断加剧,ED几乎成为唯一能系统性拉高报到率的工具。这种机制带来的“虚高”录取难度,反过来也巩固了学校的“精英化”标签,进一步加强品牌吸引力。

对中国学生而言,这种变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若密歇根大学是明确无误的第一志愿,ED的推出无疑是一道通往梦校的直通车,尤其在Ross商学院、工程学院等竞争激烈的项目中体现更强竞争力。然而,密歇根大学对于中国学生的录取并不很友好,虽然学校规模很大,但真正每年的录取人数甚至比一些私校更低。

因此,它的ED难度可想而知——相较于NYU、UVA、甚至部分LAC的ED,密歇根的ED更接近“重压下注”而非“保底通道”。此外还有一点或许你需要在押宝前了解到:虽身为公立学校,但你若是了解一下UMich的学费,不免感叹于“原来UC还是蛮有性价比的”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澳洲大学毕业生薪资榜出炉:不是名校就起薪高!(附澳洲留学申请流程)

下一篇

耶鲁文书要的竟是三分钟热度和打脸经历?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