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80年代,当第一辆现代安全自行车(Safety Bicycle)驶上街头,泥泞的道路上却竖立着无形的禁令——骑马者和马车夫视骑手为入侵者,多地立法禁止自行车通行。愤怒的骑士们集结成 "美国骑轮联盟"(League of American Wheelmen),用诉讼攻破法律壁垒,1890年终于赢下道路通行权(Right of Way)。
这场胜利点燃了骑行革命:女性抛弃束腰裙,换上利落的灯笼裤(Bloomers)驰骋乡野,女权领袖苏珊·安东尼赞叹:"自行车赋予女性前所未有的自由!" 然而坑洼的土路让冒险变成折磨。
联盟巧妙发行《好道路》(Good Roads)杂志,向农民论证平整道路的经济价值。骑行者与农场主结成同盟,推动自行车大亨阿尔伯特·波普(Albert Pope)发起请愿——1893年,全美首个联邦道路管理机构诞生,州际公路网由此萌芽。
尽管汽车时代将自行车逼向路边,但历史正在轮回。从波特兰的彩色自行车道(Protected Bike Lanes)到纽约的共享单车(Citi Bike),两轮骑士们再次掀起路权革命(Road Rights Movement)。正如锈迹斑斑的1890年安全自行车仍在博物馆闪光:谁掌握道路,谁就掌握了城市的未来。
一辆小小的自行车,竟然推动了美国历史的齿轮。
这段精彩历史,如今好似托福听力的"常客"。2025年7月29日的考试中,这篇文章再次亮相,已最少在托福听力考试中出现5次!还在备考的同学们不如收藏这篇文章,看看下次考试是否能够再次碰上。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考情回顾的环节!
本期重点:
·7月重复率:阅读、听力、口语、写作旧题重复率分别为46%、36%,78%、93%
·阅读:历史话题依然高位,技术发展引发关注
·听力:听力热点百花齐放,历史生物天文引领前三
·口语:教育类独立旧题最多,商业心理生物仍是三巨头
·写作:综合写作生物话题持续霸榜,学术讨论政府政策话题占比最大
阅读
7月间,托福阅读文章中社会科学以38%的占比稳坐龙头,继续领跑各类学科;生命科学占比29%,较之前略有上升,自然科学占比21%略有下滑。艺术占比12%。整体上来讲,四科目的占比比较常规,以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为主。
热点话题中,社会科学中的历史再度占据榜首,占比32%,生命科学中生物话题紧随其后占据26%。整体上,热点话题的分布延续了以往的比例,比较常规。
本月历史话题十分多样。考察最多的是技术发展和经济发展。技术发展考察最多,涉及19世纪的美国钟表、铁器、火药、空调、欧洲工匠技术和罗马工业发展,可谓纵古跨今。经济方面主要是交通运输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其中多篇涉及到美国交通运输的话题。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多了解相关的知识背景。
听力
7月听力对话中,整体上看,学生服务场景略多于办公室服务服务场景。从细节话题的数据来看,本月考试中,作业学习考察占比41%,依然占据最高比例,其次为工作(14%),和课程事务(10%)。
在本月听力考试中,社会科学占比29%,占据最高比例。艺术学科紧随其后,占比27%,自然科学略有下降,占比24%。生命科学紧随其后,占比20%。本月考试来看,四个科目占比相对均衡,而社会科学的占比比较凸出,罕见的成为听力占比最高的学科之一。
这两月考试中,考察的话题种类多达20种。本月占比最高的为历史(13%),其次是生物和天文学(11%),两个话题基本是托福听力最热点话题了。不过从占比上来讲,比之前略有下滑,分配给其他不算常见的学科。20种学科中有15种学科占比4%以下,体现了托福听力考试话题的多样性延展。
口语
Task 1
2025年7月共计在6个考试日进行了11场托福考试,共计收到41道独立题考试回忆。从今年2月15日的考试起,托福考试的“套路”发生了变化——同一场考试中,考生面临的口语、写作考题不再一致,每场考试都至少出现了3套口语、写作题目。如上下午均有考试,则上午考试中的3套考题会完全一致地出现在下午的考试中,另有1-2套与上午不同的口语题,也就是说下午场考试中的口语题库多至4-5套。
根据本月收集到的独立题考试回忆,41道独立题中40道考题为旧题,旧题重复率高达97.5%,唯一的新题也与此前反复出现的旧题非常相似,回答思路几乎完全相同。明年年初托福考试将迎来重大改革,建议在两年内需要用到托福成绩进行升学的同学们,一定要抓住今年下半年旧版托福考试的黄金时期——旧题重复率大概率只增不减。刷旧题本就是托福口语的高效备考方法,25年下半年更如是。
Task 2
7月托福口语Task 2共收录35篇,话题依然聚焦于高频的设施服务、学校计划、课程变化等典型话题,其中讨论的话题绝大多数和校园生活中的学习安排、生活便利有关,如online tutoring(在线辅导)、bicycle rental(自行车租赁)、3-year degree program(3年的学位项目)等。同时,本月task 2考题中,听力对阅读材料持mixed feelings(混合态度)的情况未有出现,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还是需要形成自己习惯性的答题模式,在考试时调动自己的肌肉记忆进行稳定发挥。
Task 3
综合7月的考情来看,心理学、商业、生物依旧是Task 3占据最高频率的主题,而本月心理学题材的讨论更是占到了绝大多数,以实验、研究过程、个人经历为例证的题材内容出现较多。高频题材生物、商业的话题内容也较为常规平稳。在备考过程中同学们要踏实储备学术词汇、认真刷题总结规律,以求在这个部分正常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Task 4
7月Task 4的考情中,生物类、生态系统和商业话题的比例占据大多数,尤其是生物类话题在本月Task 4考题中占到了统治地位。涉及到的重复考题内容较多,有一些是来自于几个月前的新、难题,比如:生态系统工程的优势(advantages of ecosystem engineering)、生物荧光的功能(functions of Biofluorescence)等。其中,Task 4的部分材料内容是从之前的Task 3题目中、听力讲座内容中进行了借鉴和迁移。如7月23日考试中出现的考拉的适应特征(adaptive characteristics of koalas)与3月出现在Task 3中的概念Specialization(饮食特化)及举例内容有大段重复,也和托福听力TPO67-Lecture1的知识点内容完全一致。
此外,较为罕见题材的材料也作为旧题反复出现,如本月出现的摄影话题,讨论了两种照片处理技术(2 techniques to manipulate photos):剪切粘贴(cut and paste)、覆盖绘画(overpainting)。当同学们面对常规话题的熟练度已经足够高时,这些偏题、怪题也是不错的练习和拔高材料,以保万无一失。
写作
综合写作
从最新的7月数据来看,托福综合写作话题的分布呈现出高度集中的趋势。生物类话题继续领跑,占比高达46%,内容涵盖动物行为、生态系统、物种数量变化等多个方向,仍是本月考查的核心重点;这一比例较上月进一步上升,反映出ETS在命题中对生物学相关题材的持续强化,考生必须熟练掌握此类话题的常见展开论证模式与词汇表达。
紧随其后的是历史类话题,占比为14%,稳居第二位,内容涉及航海路线考证(如腓尼基水手是否探索亚速尔群岛)等史料推断类题目,说明ETS对历史证据链分析的考查依然保持稳定,考生需具备基本的历史推理能力与组织听力细节的能力。
考古学占比11%,排位第三。考古学题目多围绕文物真伪与文字起源展开,如“石板是否为奥尔梅克文字”“天文学手稿是否出自乔叟”,整体文章逻辑相对比较抽象、信息密集;紧随其后的是生态环保类占比9%,话题内容涉及铁施肥(iron fertilization)利弊等现实环境议题,强调科学干预的双面性。
城市规划和地质学类话题皆占6%,虽频率不高,但常以“多假设解释”形式出现,要求考生准确归纳阅读中的三个理论,并匹配听力逐一反驳。日常生活、教育、天文学类话题各占3%,合计占比12%,属于低频但偶有出现的类别。其中天文学类题目如“金星灰光成因”等,科学概念抽象,理解门槛较高,虽出现频率不高,但仍需引起注意。
总体来看,7月话题分布呈现出“生物类主导、历史类稳定、考古与环保类并进、其他话题分散多样”的特点。考生应在强化生物类高频话题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历史推断、考古辨伪与环境政策类题目的信息整合能力,同时熟悉“提出三种假设—听力逐一反驳”的经典出题模式,提升快速抓取对比逻辑的能力。
听力态度方面,7月份几乎所有综合写作题目均属于反对驳斥类,考生备考时仍应把重点放在如何识别听力对阅读论点的反驳路径上,尤其是“证据质疑”、“因果分析”、“他因解释”等高频驳斥手法。
本月综合写作话题的关键词包括:小学音乐教育、除草剂和常青树、半身像与凯撒、斑马条纹、石头迷宫假说、美英农产品补贴、天文学手稿、动物玩耍、金星灰光、膝状呼吸根、石块与奥尔梅克文、神秘光起源、黄腿山蛙数量下降、保护红树林、海鸟特点、河狸水坝、腓尼基水手、漂移石理论、风力发电机与蝙蝠、河狸引入、仙人掌到非洲、草原犬鼠保护、运河优缺点、拼车优缺点、铁肥化利弊等。
学术讨论
在学术讨论写作方面,7月份的托福考试呈现出话题重心进一步聚焦的趋势。政府政策类话题以36%的占比继续领跑,成为本月考查的核心方向;这一比例较6月再度上升!这反映出托福对公共政策、资源分配与社会调控类议题的持续关注,值得广大考生高度重视。
其次,工作类话题以18%的比例跃居第二,较上月显著上升,内容涵盖职业发展、企业用人、创业选择等现实职场议题,如“是否应边工作边读研”、“新企业应雇资深人士还是毕业生”、“与家人合伙创业是否可行”等,对中学生考生而言有一定背景门槛,需加强职场类话题的素材积累。
教育类话题占比15%,与上月基本持平,仍保持稳定频率,题目聚焦教学方式比较(如“项目式学习 vs 传统教学”)、教育资源分配(如“资金投教师薪资 or 教学设备”)等方向,延续其作为高频考点的地位。
媒体类话题占比升至13%,是本月增幅明显的类别,涉及社交媒体监管主体、网红影响力、新闻消费习惯等热点问题,总体来说这类话题有较大的难度,在掌握了前面高频话题后建议考生也要多关注媒体类话题,积累语料和思路,补全短板。
日常生活、商业活动与社会现象类话题各占5%,合计占比15%,虽频率不高,但题目贴近现实决策,如“去连锁超市还是本地小店”等,可以结合个人经历进行具体论证。科技类话题仅占3%(1次),为本月最低,但唯一考题“自动化是否利大于弊”具有较强抽象性,对思辨能力要求较高,不可忽视。
本月学术讨论写作话题的关键词包括:环境保护、短期证书、社交媒体平台监管、工作学习、资助太空探索、购买决策、电影选择、教师薪资、过度消费、网红影响、网购影响、资助艺术、新闻休息、自动化发展、水污染、无车区域、四天工作、项目学习、雇用选择、家人创业、文化差异。
题型方面,二选一类型题目占比高达87%(34题),开放式话题仅占13%(5题),延续上月“封闭式主导”的趋势。尽管开放式题目存在,但多数仍可转化为“二选一”思路进行作答。此外,在问题类型上,价值判断类题目仍占绝对主流,要求考生围绕政策、行为或现象的利弊展开分析。考生在备考时应重点训练如何从经济、社会、个人等多个维度评价某一举措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总体来看,7月学术讨论写作呈现出“政府类主导、工作类上升、教育与媒体类稳定、其他类别分散”的分布特征。建议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既要重点突破政府政策类与工作类话题的论证结构,也要关注媒体类新兴议题的立场表达,同时确保对低频但高讨论价值题目的基本应对能力。
这些题目普遍具有政策导向或现实争议性,尤其强调考生对复杂社会问题的多角度分析能力。建议考生在系统掌握高频话题论证逻辑的基础上,提升快速生成观点与组织语言的能力,真正做到下笔有料、逻辑清晰、表达准确,稳步提升写作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