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简介
如果你想申请美国纽约大学 心理学博士,那今天这期文章解析可能对你有用!今天Mason学长为大家详细解析纽约大学的Prof.Cimpian的研究领域和代表文章,同时,我们也推出了新的内容“科研想法&开题立意”,为同学们的科研规划提供一些参考,并且会对如何申请该导师提出实用的建议!方便大家进行套磁!后续我们也将陆续解析其他大学和专业的导师,欢迎大家关注!
教授是美国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心理学系的知名教授,是当今认知发展和社会认知领域的重要学者。教授于2008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先后在伊利诺伊大学(2008-2016年)担任助理教授和副教授,2016年加入纽约大学担任副教授,并于2021年晋升为正教授,至今仍在纽约大学任教。
教授目前在纽约大学运营着认知发展实验室(Cognitive Development Lab),与众多研究生、博士后以及国际合作者一起开展各种研究项目。他的研究获得了包括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美国心理学基金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Foundation)和斯宾塞基金会(Spencer Foundation)等多个机构的资助,彰显了其研究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研究领域
教授的教学和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交叉领域。他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核心研究方向:
- 儿童解释能力的发展:研究儿童如何理解和解释他们在世界上观察到的现象,以及这些解释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
- 能力概念和思维模式:探索儿童对能力的概念理解,包括固定思维模式(fixed mindset)与成长思维模式(growth mindset)如何影响儿童的学习动机和成就。
- 性别刻板印象与学业成就:研究性别刻板印象如何在早期形成,并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业兴趣、动机和成就,特别是在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
- 社会认知发展:研究儿童如何形成对社会群体的概念,以及社会分类如何影响儿童的态度和行为。
- 语言对认知和动机的影响:探索语言表达方式(如通用表达与特定表达)如何影响儿童的动机和学习。
研究分析
1. "Gender stereotypes about intellectual ability emerge early and influence children's interests"
发表期刊:Science
研究内容:这项研究探讨了将"出色智力"(brilliance, genius等)与男性相联系的刻板印象何时在儿童心中形成。研究者对5-7岁的儿童进行了系列实验,发现6岁左右的女孩已经开始认为自己的性别不如男孩"聪明",并开始回避那些据说需要"非常聪明的人"才能完成的游戏。
重要发现:性别与智力的刻板印象在儿童6岁左右已经形成,这些早期形成的刻板印象可能导致女孩对需要"天才"或"聪明才智"的领域(如物理学、哲学等)产生距离感,从而影响其未来的职业选择。这一发现为理解STEM领域中持续存在的性别差距提供了重要见解。
2. "The role of gender labels and gendered appearances in children's social inferences"
发表期刊:Cognition(2025,印刷中)
研究内容:这项研究通过两个预先注册的研究探讨了儿童如何使用性别标签("男孩"、"女孩")和性别化外表(女性化或男性化)来对陌生个体的性别相关属性进行归纳推断。研究扩展了Gelman、Collman和Maccoby(1986)的工作,考察了儿童在预测陌生个体是否会展示男性化或女性化属性(如玩机器人vs.玩洋娃娃)时,对这些线索(标签vs.外表)的相对权重。
重要发现:与Gelman等人(1986)的结论相反,该研究发现在所有年龄段,性别化外表对儿童的性别推断至少与性别标签一样具有影响力。这表明儿童在做出与性别相关的推断时,会同时考虑多种信息来源,而不仅仅依赖语言标签。
3. "What predicts girls' and boys' political ambition? Evidence from the U.S. and China"
发表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2025,印刷中)
研究内容:这项研究调查了5-11岁美国和中国儿童(N=367)的政治抱负性别差距。研究发现,政治领导职位的性别差距在儿童从童年过渡到青春期时开始可靠地出现,并探讨了这种政治抱负差距产生的原因。
重要发现:研究表明,跨文化背景下,随着年龄增长,女孩对政治职位的兴趣下降更为明显。这一差距部分由性别刻板印象驱动,特别是将政治领导能力与男性特质相联系的观念。研究还发现,家庭和学校环境中的榜样和鼓励可能对缓解这种差距起重要作用。
4. "Children's ability concepts: Their development, content, and consequences"
发表期刊:Advances in Child Development and Behavior(2025,印刷中)
研究内容:这篇综述文章总结了关于儿童能力概念发展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作者首先探讨了儿童基本能力概念的形式,质疑了传统观点认为儿童在10岁前无法清晰理解能力作为一个独立于努力的因素。
重要发现:研究表明,儿童在早期(约5岁左右)就已经形成了关于能力的复杂概念,能够区分能力与努力。文章还讨论了儿童关于能力的各种信念(如能力是固定的还是可塑的,是普遍的还是特定的,是天生的还是后天获得的)如何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目标取向和应对挑战的方式。
5. "The Brilliance–Belonging Model: How cultural beliefs about intellectual ability undermine educational equity"
发表期刊: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2025)
研究领域:教育心理学、教育公平、社会认知
研究内容:这篇理论文章提出了"才智-归属模型"(Brilliance-Belonging Model),一个解释文化对才智的信念如何通过影响学生的归属感而创造教育不平等的理论框架。
重要发现:模型识别了两类广泛存在的文化信念:领域特定能力信念(FABs,即成功在某些领域需要卓越智力的信念)和才智刻板印象(将卓越智力与某些群体相联系的信念)。当这两种信念相互作用时,来自受到负面才智刻板印象影响的群体(如女性、少数族裔或低社会经济地位背景的学生)在强调才智的环境中会感到不属于该环境,导致成就和代表性的持续差距。
6. "Syntactic and semantic gender biases in the language on children's television: Evidence from a corpus of 98 shows from 1960 to 2018"
发表期刊:Psychological Science(2025)
研究内容:这项研究分析了从1960年到2018年间98个儿童电视节目的大型语料库(约6,600集,270万句话,1600万单词),研究儿童媒体中的性别偏见。研究聚焦于主体性(agency)和共情性(communion)这两个性别刻板印象的基本心理维度。
重要发现:研究发现儿童电视节目中存在系统性的性别偏见,无论是在句法层面(如男性角色更常作为句子主语出现)还是语义层面(与男性角色相关的描述更强调主体性,而与女性角色相关的描述更强调共情性)。这些偏见虽然随时间有所减弱,但仍然持续存在。
项目分析
1. 性别刻板印象与STEM参与项目
研究领域:性别刻板印象、教育心理学、STEM教育
研究内容:教授领导的这一长期项目研究性别刻板印象如何影响儿童和青少年对STEM领域的兴趣和参与。项目包括一系列实验和纵向研究,调查从幼儿期到青少年期的参与者,探索才智刻板印象的发展轨迹及其影响。
重要发现:项目发现,将"才智"与男性联系的刻板印象在儿童6岁左右已经出现,并且这些刻板印象会影响女孩对那些被认为需要"天赋智力"的活动和学科的兴趣。研究还表明,这些影响不仅限于STEM领域,还涉及其他被视为需要"天才"的领域,如哲学和经济学。
2. 思维模式与学业成就研究
研究领域:成就动机、思维模式、教育心理学
研究内容:该项目探索了儿童和青少年关于能力本质的信念(即思维模式)如何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目标设定和学业表现。项目特别关注如何培养成长思维模式,以及教师和家长的信念如何影响学生的思维模式发展。
重要发现:研究发现,即使在很小的年龄(4岁左右),儿童就已经展示出关于能力是固定的还是可发展的信念差异。拥有成长思维模式的儿童更倾向于寻求挑战、设定学习目标而非表现目标,并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更大的坚韧性。项目还开发并验证了适用于年幼儿童的成长思维模式量表(GM-C),为早期干预提供了工具。
3. 才智-归属模型的跨文化研究
研究领域:教育公平、跨文化心理学、社会认知
研究内容:这一跨文化项目探索教授提出的"才智-归属模型"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研究比较了美国、中国、新加坡等不同国家的学生,考察才智信念和才智刻板印象如何通过影响归属感而影响不同群体的教育成果。
重要发现:研究发现,尽管文化背景不同,才智信念和才智刻板印象在多个国家都以类似方式运作,创造或维持教育不平等。例如,在中国和美国的研究中,女孩随着年龄增长对政治职位的兴趣下降都更为明显。然而,研究也发现了文化差异,如一些亚洲文化更强调努力在成功中的作用,可能部分缓解了才智刻板印象的负面影响。
研究想法
基于教授的研究领域和已发表论文,以下是一些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的研究思路:
1. 早期干预对减少才智刻板印象影响的长期效果
- 研究思路:设计针对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早期干预项目,通过故事、角色模型和互动活动,减少才智与性别的联系。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纵向追踪干预效果至少5年,评估早期干预是否能持续减少才智刻板印象对儿童学术兴趣和成就的影响。
- 创新点:大多数干预研究关注短期效果,很少有研究探索早期干预的长期效果。该研究将填补这一空白,并可能为教育实践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支持。
2. 数字媒体和人工智能在塑造儿童才智观念中的作用
- 研究思路:探索儿童互动媒体(如教育应用、游戏和AI助手)如何传递关于智力和能力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如何影响儿童的能力概念和动机。结合内容分析、实验研究和自然观察,调查数字媒体中的才智叙事如何影响不同背景儿童的学习信念和行为。
- 创新点:随着数字媒体在儿童生活中的普及,了解这些平台如何塑造儿童的能力观念变得越来越重要。这项研究将传统发展心理学与当代数字环境结合,具有高度的时代相关性。
3. 才智-归属模型在非西方集体主义文化中的验证与修正
- 研究思路:在多个非西方集体主义文化(如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进行大规模研究,检验才智-归属模型的跨文化适用性,并根据文化特定因素(如集体主义价值观、关系和谐、家庭期望等)修正模型。研究可采用混合方法,结合量化调查和质性访谈,以捕捉文化因素的丰富性。
- 创新点:该研究将拓展才智-归属模型的跨文化适用性,探索文化如何调节才智信念对归属感的影响,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平等提供文化敏感的理论框架。
4. 语言、思维模式与社会经济地位的交互作用
- 研究思路:调查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家庭和学校中使用的语言如何塑造儿童的能力观念和思维模式。特别关注语言中的微妙线索(如通用表达vs.特定表达,能力表扬vs.努力表扬)如何在不同社会经济背景下差异性地影响儿童的能力概念发展。
- 创新点:这一研究将社会经济不平等、语言使用和认知发展联系起来,可能揭示教育不平等的一个被忽视的机制,并为减少社会经济差距提供新的干预点。
申请建议
1. 学术准备
掌握核心理论和方法:
- 深入学习认知发展理论,特别是关于儿童概念形成、社会认知和能力信念的理论
- 熟悉实验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行为实验设计、纵向研究方法和混合研究方法
- 培养强大的统计分析能力,特别是熟悉R语言和混合效应模型(mixed-effects models)
- 阅读教授的所有主要论文,特别关注他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研究经验:
- 积极参与与认知发展、社会认知或教育心理学相关的研究项目
- 尝试复制教授的一些研究,或在他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扩展
- 如果可能,设计并执行一个小型研究项目,探索与教授研究兴趣相关的问题
- 学习如何与儿童进行研究,包括研究伦理、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技巧
2. 申请材料准备
个人陈述:
- 清晰表达你对教授研究领域的理解和兴趣
- 将你的研究经验与教授的研究方向明确联系起来
- 提出1-2个你希望在教授指导下探索的具体研究问题
- 展示你对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理论建构的能力
- 阐述你的长期学术目标,以及为什么教授的指导对实现这些目标至关重要
研究计划:
- 提出一个与教授研究兴趣相关但又有创新性的研究计划
- 确保计划包含明确的理论框架、具体的研究问题和假设、详细的方法设计和预期结果
- 展示你对相关文献的深入了解,特别是教授的工作
- 讨论你的研究如何可能扩展或挑战现有理论
- 考虑研究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特别是对教育实践和政策的影响
推荐信:
- 寻求能够评价你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潜力的导师,最好是熟悉认知发展或社会认知领域的专家
- 确保推荐人能够具体描述你的研究技能、分析能力、理论思维和与儿童合作的经验
- 理想情况下,至少一位推荐人应该能够评价你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
- 如果可能,请推荐人提及你的工作与教授研究的相关性
3. 跨学科和方法准备
跨学科知识:
- 教授的研究跨越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因此培养这些领域的基础知识非常重要
- 了解相关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如发展心理学、社会认知、语言习得和思维模式理论
- 熟悉相关社会问题,如教育不平等、性别差距和刻板印象威胁
方法技能:
- 掌握实验设计和分析的多种方法,包括行为实验、问卷设计和混合方法
- 发展强大的统计分析能力,特别是掌握R或Python等统计编程语言
- 了解发展研究中的特殊考虑,如年龄适宜的任务设计和伦理问题
- 如果可能,学习眼动追踪或神经成像等高级方法,这些在辛皮安实验室的某些研究中可能用到
博士背景
Taylor,985本硕,港三心理学PhD在读,研究领域包括认知神经科学、决策与判断以及发展心理学。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Psychological Science》和《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上发表多篇论文。擅长心理学相关领域的文书写作辅导,熟悉相关领域的PhD申请流程及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