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招生要求
作为香港首个兽医学院,香港城市大学赛马会动物医学及生命科学院(Jockey Club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 and Life Sciences)致力于成为亚洲地区卓越的兽医教育和研究中心。学院下属的传染病及公共卫生学系(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Public Health)拥有一支国际化的教研团队,其中包括在微生物学和兽医公共卫生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的Prof. Patrick BUTAYE。
香港城市大学博士项目(PhD in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Public Health)招生要求严格,申请者需具备以下条件:
· 学术背景:申请者需持有相关领域的硕士学位,并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
· 语言要求:英语为教学语言,需提供有效的英语能力证明(如TOEFL网考100分以上或IELTS总分7分以上)
· 研究能力:具备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最好有相关研究经历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申请流程:申请者需先联系心仪的导师讨论研究方向,获得导师初步同意后再提交正式申请
奖学金信息:
香港城市大学博士生可申请香港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计划(Hong Kong PhD Fellowship Scheme),该奖学金提供:
·每月约HK$28,100(约US$3,600)的生活津贴
·每年约HK$14,000的会议和研究相关旅费补贴
·第一年全额学费(约HK$44,496)和学生宿舍住宿费减免
·四年制博士项目的第四年同等水平的奖学金支持
申请者需通过香港研究资助局(RGC)的在线系统提交初步申请,获取HKPFS参考编号后再向城市大学提交完整申请。2026/27学年的申请截止日期为2025年12月1日。
二、教授研究方向
Prof. Patrick BUTAYE是香港城市大学赛马会动物医学及生命科学院传染病及公共卫生学系的教授及副院长。他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兽医微生物学,特别关注"同一健康"(One Health)视角下的细菌基因组流行病学研究。
学术背景:
·1994年获比利时根特大学兽医学学位
·2000年获同校博士学位
·曾担任比利时兽医和农业化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和部门主管
·2006年起担任根特大学兼职教授
·2015-2023年担任Ross兽医学院教授
·2023年起任职于香港城市大学
·同时担任美国迈阿密One Health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研究领域:
·兽医微生物学,重点关注"同一健康"视角下的细菌基因组流行病学
·细菌噬菌体及噬菌体疗法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缓解策略
·多种细菌种类的研究,包括但不限于衣原体属、肠球菌属、支原体属、葡萄球菌属、沙门氏菌属、大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等
学术影响力:
·发表学术论文256篇,其中包括215篇同行评议期刊论文
·Scopus引用次数11766次
·h指数57
·担任多个国家和国际咨询委员会和专家小组成员
·《Veterinary Sciences》期刊主编,BMC兽医研究编委会成员,PlosOne编辑和Frontiers in Antimicrobials, Resistance and Chemotherapy副编辑
三、创新研究想法
基于Prof. BUTAYE的研究方向,以下是几个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计划:
1. 基于宏基因组学的"一健康"监测系统开发
研究目标:开发一套综合性的环境-动物-人类界面的病原体监测系统,用于早期发现潜在的人畜共患病和抗生素耐药基因传播。
研究内容:
·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构建环境、动物和人类样本的宏基因组数据库
·开发人工智能算法识别潜在的跨物种传播风险
·建立早期预警系统,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噬菌体疗法对抗多重耐药细菌的新策略
研究目标:针对常见多重耐药细菌,开发特异性高、安全性好的噬菌体制剂。
研究内容:
·从环境样本中分离针对特定耐药菌株的噬菌体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优化噬菌体的感染效率和安全性
·探索噬菌体与抗生素联合使用的协同效应
·开发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临床治疗、动物养殖、环境净化)的噬菌体制剂
3. 基于CRISPR/Cas9系统消除细菌耐药基因的研究
研究目标:开发靶向耐药基因的CRISPR/Cas9系统,实现对耐药菌株的精准治疗。
研究内容:
·设计针对常见耐药基因(如甲氧西林耐药基因、碳青霉烯酶基因等)的CRISPR/Cas9系统
·研究基因编辑系统的递送机制,提高在体内的靶向效率
·评估基因编辑后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变化和潜在生态风险
·开发可应用于临床和兽医领域的基因治疗新策略
4. 香港及周边地区人畜共患病的跨界传播风险评估
研究目标:评估和预测香港及大湾区地区新发和再发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风险。
研究内容:
·收集并分析香港及周边地区的人畜共患病流行数据
·建立整合气候变化、人口流动和土地利用变化的传播风险模型
·针对高风险病原体(如冠状病毒、禽流感病毒等)开展分子流行病学监测
·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高区域公共卫生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