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美本升学家庭,都曾发愁过“到底要选什么专业”这个问题。但你知道吗?大部分美国大学并不会直白地问申请人“你要选哪个专业”?而是常常问——
- 你最感兴趣哪个学院?
- 你最感兴趣的学术领域/学术项目是什么?
- 除了这个领域/项目,你的第二/第三意向是什么?
注意这3个问题,它涉及到一个80%中国学生和家长的留学思维误区!即美国大学招生时最关心的不是你的专业选择,而是你的学术兴趣方向!换言之,如果你想进入名校——
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学术兴趣和热情!
我们都知道,美国大学学科教育的本质,是按照每个学生自身最擅长的方向来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这样的教育理念之下,我们经常提到的“选专业”(declare the major),其实大多数美国大学是在大二下学期才让学生敲定的。招生官在筛选候选人时,也常常并不关心是不是做了足够多的活动,而是更关心:
为什么要做?你是否具有好奇心?
你是否知道和理解某个领域在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
你是否能够跟别人分享知识?你是否有广阔的资源获取能力?
……
这些考虑或许令很多学生和家长会觉得很“虚”,但回归到申请中,这才是最有可能让那些“没有灵魂只有成绩”的传统学霸被刷下去的地方。同时,从往年案例来看,学术兴趣方向越明确,活动主线越清晰的学生,录取结果往往越好。两个真实的机构学员录取案例。
哥大全奖Alice同学:小学时常思考星星背后的故事——初中时明确了对宇宙的兴趣——高中时主动寻找天文领域的导师和教授,获得了在加州理工学院实习的机会!她直言活动一定要做自己热爱和感兴趣的事情。建议学弟学妹9年级时就多探索自己的兴趣,然后慢慢找到最感兴趣的方向,继而把它做到极致。
达特茅斯学院Kate同学:10年级前没有明确的学术兴趣方向,加入机构后,在导师引导下开始思考和关注“身材管理与健康饮食”方面的问题,进而对生物科学领域产生了兴趣。随后从“自身”出发,开展了一些系列的科研/竞赛/社团活动。包括成立Girl Up社团、撰写性别相关的学术论文并发表、参加CTB挑战赛,深度探索了身材焦虑和进食障碍等。
不只这两位机构学员,事实上,只要扒一扒顶尖名校录取的中国学生履历,就会发现:无论是否确定专业方向,牛娃都有一条甚至几条比较清晰的学术兴趣主线!
中国学生如何进行学术兴趣探索?
美本申请中,有些影响录取的因素我们控制不了,比如性别、国籍、城市、家庭;有些因素是能调整的,比如高中、课程体系、兴趣爱好,还有些是我们可以“掌控”的,比如专业选择。不同专业的录取率差距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