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所顶尖美本试水“Dialogue Portfolio” 录取规则或将悄然改变

一、平权法案被推翻,美本招生迎来关键转折

2023 年,美国最高法院正式裁定,高校在招生中不得以种族为录取考量因素。这一历史性判决,让原本依赖“平权法案”维持校园多元化的美国名校,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失去这一“关键变量”后,他们如何在合法范围内,依然选到理想的学生?

许多学校开始调整策略:

开放更多文书题目,让学生主动在自述中提到家庭背景、成长环境、文化认同;

增加面试或短视频,试图捕捉学生的个性与思维方式。

而就在这场探索中,一个全新的招生补充工具——Dialogue Portfolio,悄然走进了顶尖美本的视野。

二、Dialogue Portfolio 是什么?

Dialogue Portfolio 由非营利平台 Schoolhouse.world 推出(由可汗学院创始人 Sal Khan 参与创办)。它的核心理念是:通过线上一对一或小组对话,让学生展示倾听、表达与理性辩论的能力,并将过程与反馈整理成一份可提交的作品集/证书。

目前,已有六所美国顶尖高校官宣接受 Dialogue Portfolio 作为可选补充材料:

哥伦比亚大学

芝加哥大学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

西北大学

科尔比学院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虽然它不是录取的“必备通行证”,但对于学术成绩接近、文书难分高下的申请者,这可能成为额外的竞争筹码。

三、为什么它会受到名校关注?

支持者认为,Dialogue Portfolio 在“后平权法案”时代有两大独特价值:

提供更立体的学生画像不仅看成绩和文书,还能在真实交流中观察学生的思考深度、情绪反应、合作姿态。

对抗 AI 文书同质化在生成式 AI 盛行的今天,招生官很难判断一篇文书的原创性,而实时对话几乎无法依赖 AI 完全伪造。

哥伦比亚大学甚至在官网上表示,理性交流能力是学生在哥大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这类作品集可以直观反映申请者是否已经具备这种能力。

四、准备 Dialogue Portfolio 需要做什么?

参加若干次(如 3 次以上)对话会话,形式包括一对一及小组讨论

每次结束填写反馈问卷,由平台记录并生成作品集

最终获得可提交的证书或作品集文件

对学生而言,这不是“走过场”的形式任务,而是一场需要时间和真实投入的交流训练。

五、争议与挑战:不是所有学校都买账

值得注意的是,MIT 和 范德堡大学曾在早期被列为合作院校,但很快退出。原因包括:

政治与言论敏感性:中东局势、校园抗议等事件让高校对外部言论平台格外谨慎

评估一致性难题:不同对话题目、语言水平、对话伙伴的差异,使得评分标准难以完全统一

公平性担忧:英语母语者、受过辩论训练的学生更有优势,弱势群体或非英语母语者可能处于劣势

招生办工作量:如果大量学生提交 15–20 分钟的对话视频,审核压力巨大

潜在的“培训班化”风险:市场可能出现专门的对话培训,让原本的真实交流变成表演

六、它会成为未来趋势吗?

从目前来看,Dialogue Portfolio 还处在试水阶段。它既可能成为名校录取的一个重要加分项,也可能因公平性和操作性问题逐渐被边缘化。

对申请者的建议:

如果目标校在接受名单中,可以作为额外亮点来准备

不要忽视主申请材料的质量,尤其是学术成绩、文书、推荐信

在准备时注重真实交流与逻辑思考,而非刻意表演

对家长的建议:

帮孩子平衡时间投入,不要让这种可选材料占据全部精力

在支持孩子准备的同时,警惕市场化“培训班”过度包装的风险

对升学顾问的建议:

及时关注各校的政策变化与合作名单

帮学生判断投入产出比,根据目标院校与学生特长制定策略

七、结语

Dialogue Portfolio 的出现,本质上是美国高校在平权法案之后的一次招生制度实验。它折射出名校在公平与多元之间的拉锯,也提醒我们:招生标准永远不是一成不变的。

未来,它可能发展为一项成熟的补充评价工具,也可能因为争议被更多学校放弃。但无论结果如何,这场“对话”已经开始,而真正的赢家,是那些能在各种交流场景中清晰表达自己、尊重他人观点、并保持逻辑与同理心的学生。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MCM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含金量有多高?新赛季参赛指南/组队培训

下一篇

78%获得TOP30院校录取!一文揭秘上海诺美高级中学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