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托福阅读分析
第1篇: Deer and the Forests of Kinkazan (鹿与金卡赞的森林)
主要内容:
第一段:日本北部金华山岛的古山毛榉林因鹿群过度啃食幼树而面临消失风险,由于宗教传统禁止狩猎且岛上无天敌,鹿群数量过高导致森林无法自然更新。
第二段:森林生态系统持续变化,林下植被被鹿不食用的灌木主导,日本猕猴被迫改变食性,林窗被黑莓和芒草入侵,导致森林逐渐退化为草地。
第三段:高强度鹿群啃食可能导致日本结缕草草坪形成,这种草与鹿形成互利循环:鹿促进结缕草生长,结缕草为鹿提供高营养食物,形成自我维持的放牧草坪系统。
第四段:围栏实验证明鹿的关键作用:有围栏保护的区域恢复为高草和树苗,而无围栏区域保持低矮结缕草草坪,证实鹿群活动直接维持草地生态。
词汇题: versatile = able to adapt
第2篇: Indigo 靛蓝 (难)
重复7.12
主要内容:
第一段:靛蓝染料源自热带植物,中世纪欧洲因本地菘蓝产业受保护而较少使用,后因品质机构开始寻求自产,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从美洲殖民地获取。
第二段:18世纪美洲靛蓝广泛用于纺织品染色,英国因蓝色流行和纺织业发达大量消费,但依赖敌国进口存在风险,本土南卡罗来纳产靛蓝却备受质疑。
第三段:南卡罗来纳靛蓝品质低劣主因气候土壤不适和缺乏政府质检机制,导致生产者缺乏改进动力。
第四段:尽管品质不佳,南卡罗来纳靛蓝因价格低廉成为英国普通布料主要染料,广泛应用于大众消费品。
词汇题: profusion of = abundance of
第3篇:Modern lnuit Commercial Arts (艺术)
重复8.4日考题
主要内容:
第一段:因纽特人商业艺术市场的起源与发展,始于19世纪后半叶博物馆的收藏活动,后因淘金热和外部鼓励而扩展,当代商业艺术由此形成。
第二段:因纽特艺术形式多为近代为销售而创的旅游艺术,但不应因此否定其真实性和质量;艺术是其混合经济的一部分,并代表当代文化。
第三段:图皮拉克雕像最初是1930年代为满足欧洲人理解而制作的商业艺术,其形象因市场需求而愈发怪异。
第四段:鲸须篮是1915年左右因美国商人倡议而诞生的因纽皮特艺术,最初作为礼物,1930年代因毛皮市场崩溃成为收入来源。
第五段:驯鹿皮面具源自1951年因纽皮特猎人为圣诞庆祝活动制作,后因市场需求而发展,与传统宗教无关。
词汇题:originated=began
第4篇:Polar Dinosaurs(动物)
重复24.8.21日考题
主要内容:
第一段:过去认为恐龙是冷血动物且仅生活在热带沼泽湿地,但新证据表明恐龙像现代鸟类和哺乳动物一样适应多种栖息地,包括极地森林。西伯利亚堪察加半岛的卡卡瑞特河发现了多种恐龙化石,证明北极恐龙在白垩纪末期多样性高。
第二段:卡卡瑞特河的发现对理解白垩纪灭绝事件很重要,因为该地位于北极圈内,气候寒冷且有漫长黑暗。发现鸭嘴龙和兽脚类恐龙蛋壳碎片,表明这些恐龙在极地繁殖并全年居住,而非季节性迁徙。
第三段: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有撞击说和气候变冷说,但卡卡瑞特河的丰富动物群表明恐龙在极地寒冷环境中蓬勃发展,以全年常绿植物和夏季24小时光照下的茂盛植物为食。
第四段:戈德弗鲁瓦的研究首次证实极地恐龙能在寒冷地区繁殖和生活,推测恐龙像现代鸟类一样是温血动物,且极地恐龙多样性堪比热带地区,令人惊讶。
第五段:戈德弗鲁瓦认为发现支持恐龙是因希克苏鲁伯撞击后的灾难性条件迅速灭绝,而非气候变化导致缓慢衰退。大气中的碎片遮蔽阳光数年,植物死亡导致大型食草恐龙食物短缺,食肉恐龙也随之灭绝。
第六段:非鸟类恐龙灭绝可能是多种因素导致,确切原因仍是谜。此前认为西伯利亚化石比蒙古和中国少,但新发现可能改变这一看法。
词汇题:enduring= continu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