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招生要求
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NIE)的博士项目对申请者有着严格且明确的要求。根据最新信息,申请者需满足以下条件:
· 学历背景:申请者必须持有相关学科的学士学位,且成绩达到二等荣誉学位上级(Second Class Upper)或同等水平(如GPA>3.2)
· 语言能力:非英语母语申请者需提供TOEFL或IELTS成绩,测试日期须在申请日期前2年内
· 研究能力:必须展示在拟研究领域进行高级研究的能力
· GRE/GATE成绩:所有申请者必须提交GRE通用测试成绩(印度申请者可提交GATE成绩代替GRE),测试日期须在申请日期前5年内
· 学术表现:博士生在前三个学期内必须完成课程要求,并保持至少3.50的累积平均绩点
· 导师联系:建议申请者在申请截止日期前至少3个月联系潜在导师讨论可能的博士研究课题
· 资格考试:博士生需在入学后18个月内完成资格考试(也称为确认练习),包括提交和答辩论文提案
· 申请时间:每年有两次招生,8月入学的申请截止日期为1月31日,次年1月入学的申请截止日期为7月31日
对于有意在心理学和儿童与人类发展领域深造的申请者,建议关注NTU官方网站上的最新招生指南,并通过在线系统提交申请。
二、教授研究方向
Prof. Amelia Yeo现任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NIE)心理学和儿童与人类发展(PCHD)系的助理教授。她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得社会科学学士学位(心理学),并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认知与认知神经科学项目下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
Prof. Yeo的主要研究兴趣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多模态交流:研究个体如何通过语音和手势等多模态方式进行交流,特别关注伴随语音的手势
· 双语者手势产生:探究双语者在不同语言中的手势产生模式和特点
· 手势对学习的影响:研究手势如何影响儿童和成人的学习过程
· 视觉注意与手部动作:考察人们如何分配视觉注意力关注手部动作
· 交流中的期望作用:研究期望在人际交流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 具身认知与技术:探索具身认知理论在技术应用中的可能性
· 手势的社会方面:关注手势在社会互动中的功能和作用
· 认知研究与教育实践:致力于将认知研究成果转化为促进学习和福祉的教育实践
Prof. Yeo的研究跨越认知科学、具身认知、心理语言学和教育学等多个领域,体现出高度的跨学科特性。她的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等权威期刊和同行评审的会议论文集中。
目前,Prof. Yeo担任新加坡教育研究协会(ERAS)名誉秘书、PCHD课程研究生项目助理主管,以及NIE评估与评价中心(CAE)的评估研究负责人。她还参与了多个重要研究项目,包括"学习伙伴 - 通过自我评估促进自主学习的人工智能平台"和"在新加坡利用积极心理学原则促进学习进度缓慢学生的学业动机/参与度和福祉"等。
三、创新研究想法
基于Prof. Yeo的研究方向,以下是几个具有创新性且可行的研究计划:
1. 多语环境中的手势-语音协调发展研究
这项研究可以探索新加坡多语环境中儿童如何发展手势-语音协调能力。研究将追踪不同年龄段(3-12岁)的多语儿童,观察他们在不同语言切换时手势使用的变化模式。这项研究可以帮助理解语言发展的多模态本质,并为多语教育提供实证基础。
2. 虚拟现实中的手势辅助学习系统
开发一个结合虚拟现实技术的手势辅助学习系统,研究如何利用具身认知原理优化学习体验。系统将追踪学习者的手势,提供实时反馈,并根据学习者的手势表现调整教学内容。这项研究可以探索手势在数学、科学等抽象概念学习中的作用,为教育技术创新提供新思路。
3. 跨文化手势理解与沟通效能研究
在新加坡多元文化背景下,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人群对手势的理解和使用差异,探索如何通过手势意识培训提高跨文化沟通效能。这项研究可以收集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手势解读数据,构建跨文化手势理解模型,为国际教育和商务交流提供实用指导。
4. 手势反馈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探究如何利用手势反馈技术辅助特殊需求儿童的学习和社交发展。研究将结合动作捕捉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开发能够识别和分析特殊需求儿童手势的系统,并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这项研究可以为特殊教育提供新工具,促进包容性教育发展。
5. 教师手势训练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
设计一套教师手势训练方案,研究经过培训的教师如何更有效地运用教学手势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这项研究将比较不同年级和学科教师的手势使用情况,分析手势类型与学生理解之间的关系,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实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