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要求
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Department of Chinese and History)现接受2026/27学年博士研究生申请。申请者需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学历要求:
·持有认可大学的相关学士学位(一等或二等上级荣誉学位或同等资格)
·或香港城市大学现有MPhil学生申请转为PhD
·或持有认可大学的硕士学位或同等学历
英语能力要求:
·非英语授课大学毕业的申请者需提供有效的TOEFL或IELTS成绩
·IELTS要求不低于6.5分
·TOEFL成绩要求参照学校官方要求
·成绩有效期为考试日期起两年内,且在提交申请时仍然有效
申请材料:
·在线申请表
·研究计划书
·学历证明和成绩单
·两位学术推荐人的推荐信
·英语能力证明
·其他支持材料(如发表论文、研究成果等)
申请截止日期:
·香港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计划(HKPFS)申请者需在2025年12月1日中午12:00(香港时间)前在RGC在线申请系统注册并获取参考编号
·完整申请材料需在2025年12月1日23:59(香港时间)前通过香港城市大学在线申请系统提交
奖学金资助:
·香港博士研究生奖学金(HKPFS):每月28,100港币(约3,602.5美元)生活津贴,每年14,000港币(约1,790美元)会议和研究相关旅费补贴,最长三年
·普通全日制博士生奖学金:基本月薪18,700港币(约2,397美元),通过资格考试后可提升至19,200港币(约2,462美元)
研究方向
Prof. Nanlai CAO(曹南来)是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副教授,作为社会文化人类学家,其研究主要关注以下领域:
宗教社会学与人类学:
·中国及海外华人基督教研究
·宗教实践与地方/国家治理机构的关系研究
·宗教生活与经济全球化的互动研究
·跨国宗教网络与神圣空间建构
中国全球化与侨民研究:
·一带一路沿线华人侨民社区研究
·中国企业家的跨国商业活动与宗教信仰研究
·温州商人在欧洲的商业与宗教网络研究
·华人侨民在全球城市中的适应与身份认同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研究:
·中国当代城市宗教的制度分析
·传统文化价值观与现代商业伦理的交融
·文化身份与全球化进程中的本土回应
·中国宗教与城市空间的互动研究
中非交流与全球创业研究:
·中国在非洲的私人商业参与研究
·国家-私人合作伙伴关系在中国对非经济参与中的角色
·温州商人在尼日利亚的贸易网络研究
·跨国商业网络与文化适应研究
Prof. CAO已发表多部著作,包括《构建中国的耶路撒冷:基督徒、权力和当代温州的地方》(Stanford, 2010;中文版,香港大学出版社,2013)和《温州基督徒与中国的草根全球化》(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7)等,在Global Networks、Asia Pacific Viewpoint、The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Anthropology等国际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有想法
基于Prof. CAO的研究方向,以下是几个可行的创新研究计划:
1. 数字化时代的神圣与世俗:中国基督教在线社区研究
·研究问题:数字化时代,中国基督徒如何利用线上平台建构宗教身份与社区
·创新点:结合数字人类学方法,探索虚拟空间中的宗教实践如何影响现实中的宗教认同与组织形式
·研究方法:线上民族志、数字内容分析、深度访谈、比较案例研究
·理论贡献:拓展宗教社会学的研究范围,丰富数字时代宗教适应性的理论框架
2.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华人宗教外交:非正式制度与跨文化交流
·研究问题:一带一路倡议下,华人宗教组织如何充当非正式的跨文化交流桥梁
·创新点:将宗教研究与国际关系学相结合,探索非国家行为体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研究方法:多地点民族志、社会网络分析、参与式观察、半结构化访谈
·预期成果:提出"宗教软实力"的理论模型,为理解中国与全球互动的非正式渠道提供新视角
3. 后疫情时代全球华人企业家的韧性策略与信仰支持网络
·研究问题:后疫情时代,宗教信仰如何影响海外华人企业家的商业韧性与适应策略
·创新点:将经济社会学与宗教研究结合,探索信仰网络在危机中的经济功能
·研究方法:比较案例研究、生命史访谈、问卷调查、经济网络分析
·应用价值:为理解全球危机下的商业适应机制提供文化视角,为侨民企业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化与神圣化:中国宗教场所的旅游开发研究
·研究问题:宗教场所如何在旅游开发中协商神圣性与商业价值的边界
·创新点: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宗教人类学相结合,探索传统与现代的动态互动
·研究方法:实地民族志、视觉人类学、跟踪观察、历史文献分析
·理论贡献:提出"协商性神圣化"概念,丰富宗教与旅游研究的理论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