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rora同学
Aurora同学去年被剑桥HSPS专业录取,同时还拿到了UCL人文与科学、LSE社会学专业的offer等。
A-Level选课上,是数学、经济、心理学和社会学,然后拿到了4A*,是非常优秀的成绩。
她并非纯人文社科背景,涉猎广泛,既参与过数学类入门级竞赛,又参加了John Locke竞赛,申请时还递交了法语B2成绩。
此外,她还研究过中国传统乐器在年轻群体中的接受度和看法。可以说,她的背景综合了人文、社科及基础理工科。
在了解其他人的申请历程时,大部分学生和家长期望有“录取公式”,但实际申请中并无必选学科和固定背景路线,大学真正看重的是学生基于自身真实兴趣所做的有价值之事,而非机械化、千篇一律的背景。
牛津、剑桥录取看的是这种思路,若不理解这种录取精神,可能会走弯路,希望大家努力理解大学真正想要的人才标准,而今天的这篇学员专访,或许会给你申请路上更多的启发~
01、A-Level学习
Rex:
当时从体制内转到A-Level这个过程,你觉得顺利吗?
Aurora:
我一开始转轨学习的A-Level课程是数学和经济。除了刚开始接触微积分时会有些不熟悉,但从整体难度上来说,这两个学科我还是能很好地适应。
但我认为,从体制内转轨到A-Level,数学和经济这两门学科主要考验的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或者说学习节奏的调整,这才是需要重点适应的内容。如果单纯从学科难度和语言要求来看,只要不追求每门课都考满分,那么它并没有特别严苛或高强度。
Rex:
那心理学和社会学会不会更难一些呢?
Aurora:
我觉得这因人而异,就我而言,心理学是一门需要大量背诵的学科,只要把知识点背下来,然后去考试,基本就没问题。
但社会学需要一定的essay功底。
因为我以前没有系统性地学过如何写英语论文,当一开始被要求回答并评估一个问题时,我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做,写出来的文章也有点前言不搭后语。
因此,我觉得社会学需要掌握一定的写文章逻辑性,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Rex:
如果解决了英语方面的问题,以及学科知识理解上的难题,那么对于A-Level考试而言,剩下的主要就是考试技巧了,其中就包括刚才提到的论文写作技巧。
Aurora:
我觉得差不多是这样。其实关键在于,你要理解各个学科看待问题的独特视角,无论是社会学、心理学还是经济学,它们都有各自特有的分析方式。
比如经济学,就特别强调运用模型和数据进行剖析;而社会学呢,可能需要你辩证地看待某些问题。当你拥有了这种学科视角和意识之后,理解起来就会容易很多,我觉得学起来也就不会特别难了。
Rex:
我觉得你说的特别在理,你是怎样获得这些学科看待问题的独特视角呢?
Aurora:
我是通过看书或者模仿别人来获得这样的视角的。
比如看到一则新闻时,我会思考它能关联到哪些话题,然后再看看那些更有见解、知识面更广的人会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还可以跟他们在网络展开讨论,在与他人交流互动时,对方可能会提出一些你意想不到的视角,这能激发你产生新的想法。
Rex:
那有没有什么小技巧可以分享给学弟学妹们?
Aurora:
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学期一开始就规划好各个科目的截止日期,比如标出每门课的考试时间,然后制定长期计划,把任务分解到每一天或每周去完成。
不过,如果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刻,比如考试前一天还没开始复习,这种情况我也遇到过,那就只能抓大放小了。有些在学习过程中你觉得非常关键的内容,就一定要牢牢记住,至于一些小细节,可以暂时放一放。
02、选专业
Aurora:
我是到比较晚的时候,才确定自己最终要申请的专业及学校。
在决定申请HSPS之前,我一直处于比较混沌的状态,不太清楚自己到底想读什么、喜欢什么。
一开始想读经济,可能也是受周围人的影响,但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并不喜欢经济学分析问题的方式,反而对一些经济学可能会忽视的视角更感兴趣。
2023年的时候,我在机构上过导读课,当时觉得那个导读课挺有意思的,会探讨一些社会问题,让我能产生自己的想法。
于是,我就去了解了A-Level开设了哪些人文社科课程,选择了社会学来读。读完社会学后,我觉得特别有意思,一直想深入学习这个学科,最终确定了要申请它。
Rex:
对于那些一直找不到自己学科方向的同学,你觉得除了多阅读之外,还可以做哪些尝试呢?
Aurora:
我觉得有个比较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采用排除法。
人不一定清楚自己最想做什么,但往往更明确自己不想要做什么。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逐渐排除那些你不感兴趣、不想要的选项,随着不断舍弃,到最后可能就只剩下为数不多的选择,这时就可以去追求那个方向了。
Rex:
最后是什么时候确定要申请剑桥的HSPS专业以及其他学校的呢?
Aurora:
大概是在去年1月份,我做完EPQ项目之后,就特别确定自己想要申请这个专业了。
在做EPQ之前,我对社会、人文社科,或者说社会科学这门学科的理解特别浅,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
但当我亲自去做一个项目,从收集信息开始,一步一步把它们整理成一篇表达自己想法的essay,再去做评估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点点找到了这个学科的乐趣所在,特别有成就感。
03、背景提升
Rex:
有很多学生会问我们,如果他们想申请社会学,是不是应该“指哪打哪”,所有积累都只做纯社会学相关的。
那你是觉得多学一些其他学科、把知识面打广比较好,还是应该特别有针对性地发展呢?
Aurora:
如果你在AS阶段或者比较早的时候就确定了方向,明确想学某个领域,且有特别具体的话题要钻研,那我觉得这样很好。
但如果你一开始没有确定方向,或者参加了一些看似和社科无关的活动、竞赛,其实也不用担心,因为这些都可以成为你经历的一部分,它们不一定要和社会学有直接关系,你都能从中有所收获。
Rex:
你可以讲讲你都是怎样做背景提升的吗?
Aurora:
关于背景提升,其实我一开始做得挺杂乱的,基本上是看同龄人在参加什么活动,或者别人建议我参加什么,我就跟着去了。所以一开始我参加了不少数学竞赛,也参加了NEC全美经济学挑战赛。
不过后来,当我比较确定自己要申请社科类专业后,就开始有针对性地做一些社科相关的背景提升活动。
但真正在申请中起到很大帮助的背景提升,可能只有我的EPQ和John Locke论文竞赛的经历。
Rex:
应该在10年级就开始进行一些背景提升活动,还是等到11年级再做?
Aurora:
就我自己而言,可能会倾向于相对早一点开始,因为到了后面,会有很多标化成绩方面的事情要忙,你一边要应对各种考试,还得处理大量作业,同时还要去做公益活动,其实会非常累。
04、选学院
Aurora:
我首先考虑的是个人偏好,比如住房、饮食、通勤距离,还有学院离我所在院系远不远之类的。
我当时选择Churchill Collge,是因为我很喜欢它的草坪,觉得特别让人放松。
第二个考虑因素就是学院的面试形式,HSPS这个学科的面试形式很多样,有些学院会问阅读相关的问题,有些会问个人陈述里的内容,有些会让看图说话,还有些会问一些很抽象的问题,而且有些学院还有笔试。在这些面试形式中,我觉得自己最能应对的就是阅读相关的问题,所以我当时就选择了Churchill Collge。
Rex:
选学院对于申请牛津、剑桥十分重要,尤其是剑桥。
在剑桥,学院基本决定了你的面试形式、大致的面试内容,还有面试官的性格和风格。
有的学院不会问特别刁钻的问题,比如Churchill Collge。不过,也确实有些古老的学院会从刁钻的角度提问。
05、文书
Rex:
你LSE申请的是社会学,剑桥申请的是HSPS,那你的文书有多少内容是讲社会学的,又有多少是讲其他学科的呢?
Aurora:
总体来说,我的文书是很“社会学”的,主线完全是用社会学串联起来的。
因为我做过一个与John Locke相关的政治项目,所以就把这个经历也放进文书里了,可能只有那一部分稍微提到了点政治内容。不过,我其实还是用一个比较社会学的角度去解释了这件事。
Rex:
无论是提到政治还是其他社科视角,都没有偏离这个主线,这也是为什么LSE能录取你,他们没有觉得你想申请的是政治专业,这很关键。
反过来,剑桥也没有因为你90%的内容都写社会学,就不录取你。你全篇写一个学科也没关系,只要这个学科是合适的。
不像牛津PPE专业,还稍微要求你政经哲三个方面都要提到。
Aurora:
在这里我要给Rex老师打call,在我申请过程中,他给我的文书提供了很大帮助,因为我一开始完全不知道要写什么、怎么写、写什么方向。
Rex:
那你觉得有必要为了完善文书而参加竞赛和夏校吗?
Aurora:
如果做了某项活动那就做了,没做也不必为了凑数而刻意去做。
参与活动不在于数量多,而在于质量精,要真正有所收获。
包括今年UCAS的PS改版了,我有些拿不准情况,但其实从去年的格式来看,能在申请中用到的活动也就那么几项,有些活动你只能用一句话提及,不可能把所有做过的事情都一股脑儿地塞进你的文书里。
不如把这些时间花在打磨文书上,或者多做一些阅读。
06、面试
Rex:
怎样才可以拿到剑桥面邀呢?
Aurora:
我觉得这还挺“玄学”的。我身边有些成绩并不出色的同学拿到了面邀,而那些有五六个A*成绩的同学,却依然被拒了。所以,我自己也说不准为什么有些人能拿到面邀。
不过,我觉得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在申请过程中,你要展现出对这个学科的热情,这可能是剑桥想要看到的关键特质。
Rex:
剑桥发放面邀的比例很大,超过70%,那些没拿到面邀的,肯定有其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剑桥觉得你的能力,或者你的整体形象,与牛津剑桥不匹配。
牛津剑桥其实不太喜欢过早申请的学生,因为他们觉得你没有按部就班地走完别人该走的路,过早冲刺不一定对你未来的成长有好处。
剑桥更希望看到的是稳扎稳打、不出错的学生,而不是一定要找一个天才。
当然,对于数理化等学科,可能会更倾向于找所谓的年轻天才,但我们现在说的是人文社科,包括经济这些学科,剑桥是不太喜欢这种揠苗助长式的申请者的。
Rex:
提前多久开始准备面试比较合适?
Aurora:
我觉得提交UCAS申请、忙完文书之后,如果你觉得自己还挺有希望被录取,就可以着手开始做面试准备了。
Rex:
可以分享一下你面试时被问到的问题,比如有没有被问到关于你自身背景以及你之前做过的事情?
Aurora:
我印象深刻的是,面试时那位教授就我的EPQ项目追问了好久,问得极为详细。
因为我的研究规模非常小,只选取了20个人作为样本。
他问我:“为什么你觉得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呢?”我当时很老实地回答:“因为我没钱去做更大规模的研究,要是有钱的话,我觉得一定能进一步验证我的想法。
Rex:
面试除了要能对自己熟悉的材料、做过的活动侃侃而谈之外,还有什么可以准备的呢?
Aurora:
我觉得可以积累一些实证依据,或者多看看新闻、像《经济学人》这类时政类杂志。
因为HSPS专业涵盖了政治、国际关系等学科,我觉得面试时很可能会问到相关内容。
我当时就被问到了,面试官让我举一个和作者观点相符的现实例子。刚好我看过一篇相关文章,就把那个例子讲给他听了。
07、申请建议
Rex:
我们来整体反思一下你的剑桥申请过程,你觉得哪个环节做得比较好呢?哪些又做得不够呢?
Aurora:
如果一定要说我做得好的地方,可能就是静下心来读了很多书。我确实做了大量阅读,比如在社会学课程中接触到一些理论家后,我会把他们那些比较有名的著作都读一遍,还做了笔记,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另外,我也进行了一些时政阅读,或者看看新闻之类的。
这可能在我后期准备面试以及临场反应时起到了很大帮助,因为这些知识已经在我脑子里了,即便在比较紧张的状态下,我也能随时把它们调动出来使用。
至于做得不好的地方,我觉得大家还是要尽早开始准备,不要把所有事情都留到最后才做。
08、未来规划
Rex:
HSPS是一个很多家长觉得离就业比较远的学科,他们会疑惑,孩子学出来后到底该继续读研还是该做些什么。
而且这个学科中国人不多,文科在海外读起来可能也很难,要是去了读不下来、不适应怎么办?你能说说你对未来的想法吗?
Aurora:
其实我一开始申请时,也问过一位HSPS毕业的老师关于就业的问题,比如她怎么看就业。
老师跟我说,一个人的就业和她的专业关系不大,和院校可能略微相关,但和一个人的能力有最直接的关系。
跟她聊完这些后,我非常坚定地申请了HSPS,因为我觉得它能带给我一些我非常渴望拥有的能力。
换句话说,如果HSPS是一个看似专业不对口、好像什么都做不了的学科,那其实就意味着你什么都可以做。
就我个人而言,我没有特别仔细地想过未来一定要从事某一个方向的职业,但我知道自己不想做什么,比如我特别不想从事金融行业。对于可从事的行业,我还是保留了比较大的灵活性。万一过两年我的想法和现在不一样,或者去了剑桥之后有了新的看法和机会呢,所以我还给自己保留了一定的选择空间。
Rex:
那爸妈在这一路上都挺支持你自己做各种选择吗?他们会给你引导吗?
Aurora:
其实在整个申请过程中,无论是选学科还是申请哪所学校,我基本都是自己拿主意。
我爸妈觉得,他们送我出去留学,是希望我能有更多的体验和经历,而不是一定要我回来赚大钱、光宗耀祖。
所以他们认为,如果我在学习社科这个学科的过程中能收获快乐,而且我确实也很喜欢,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那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