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学校招生要求
香港科技大学作为亚洲乃至全球顶尖的研究型大学之一,其博士招生有着严格而明确的要求。近日,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的曾超华教授(Ir Prof. Dan Tsang)发布了2026年全奖博士招生信息,为有志于碳中和与环境工程研究的优秀学子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会。根据最新政策,申请者需满足以下条件:
1. 基本学历要求
·持有认可大学或院校的学士学位,且成绩优异
·在化学、化学工程、材料科学或相关领域拥有学士或硕士学位
·对于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申请者,需展示杰出的本科成绩和研究能力
2. 研究经验与专业能力
·具备表面化学与催化化学的研究背景
·熟练掌握先进表征技术
·对催化反应机理有深入理解
·具备独立开展研究及有效协作的能力
3. 语言能力要求
·具备优秀的英语科技论文写作与沟通能力
·如申请者的第一语言非英语,且所获学位的教学语言非英语,需额外满足香港科技大学的英语语言要求
4. 入学时间与申请流程
· 入学时间:2026年2月或9月
·申请者需通过香港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在线申请系统提交申请
·申请材料应包含个人简历和详细说明研究经验及兴趣的自荐信
02、教授研究方向
曾超华教授(Ir Prof. Dan Tsang)是香港科技大学碳中和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同时兼任浙江大学清洁能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包玉刚讲座教授。他拥有多项学术荣誉,包括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会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和香港工程师学会会士等。
1. 主要研究领域
· 工程化生物炭(Engineered biochar)
· 废物资源化利用(Waste valorisation)
· 碳中和建筑材料(Carbon-neutral construction materials)
· 绿色/可持续修复技术(Green/sustainable remediation)
2. 学术成就
·在全球前10%的期刊上发表论文600余篇
·论文总被引次数超过75,000次
·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3. 招生项目方向
曾教授团队聚焦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致力于开发净零技术应对现实环境挑战。潜在博士研究项目主要包括:
· 生物质升级回收:开发碳基催化剂,将生物质废弃物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
· 先进废水处理:开发碳基催化剂,解决实际废水处理难题
4. 博士项目优势
· 丰厚奖学金: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津贴,最高可达每年337,200港元(三年期)
· 奖学金机会:可申请香港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计划(HKPFS)和红鸟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计划(Redbird PhD Award Program)等
· 先进设施:可使用香港科技大学的顶尖研究设备
· 跨学科合作:提供多学科合作研究机会
· 发展支持:提供职业发展指导与支持
03、创新研究想法
基于曾超华教授的研究方向,以下是几个潜在的创新研究计划:
1. 多功能生物炭复合材料用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
研究背景:农业废弃物(如秸秆、果壳等)大量存在,处理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而通过生物炭技术将其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点:
·设计具有多级孔结构的生物炭复合材料,同时负载特定功能性金属或金属氧化物
·开发一步法合成工艺,降低制备成本并提高可规模化能力
·将所得材料应用于土壤改良、污染物去除和碳封存的多功能集成系统
预期成果:实现农业废弃物的高效资源化利用,开发出具有多功能特性的新型碳材料,同时实现碳封存,助力碳中和目标。
2. 基于生物炭的催化膜系统用于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处理
研究背景:工业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对环境和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传统处理方法效率低、能耗高。
创新点:
·开发具有特定催化活性的生物炭改性膜材料
·将催化降解与分离过程集成,实现污染物的原位转化
·设计太阳能驱动的低能耗催化系统,降低处理成本
预期成果:构建高效、低能耗的废水处理新技术,解决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处理难题,推动水环境治理技术升级。
3. 碳中和建筑材料中生物炭的多尺度结构调控
研究背景:建筑行业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开发碳中和建筑材料对实现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点:
·研究生物炭在建筑材料中的多尺度结构与性能关系
·开发生物炭改性水泥基材料的微观结构调控技术
·利用生物炭提高建筑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降低建筑能耗
预期成果:开发出具有良好强度、保温性能和低碳足迹的新型建筑材料,推动建筑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
4. 基于AI技术的催化剂设计与优化
研究背景:高效催化剂的开发通常需要大量实验和经验知识,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可大幅提高研发效率。
创新点:
·构建催化材料结构-性能关系的机器学习模型
·利用AI辅助设计最优催化剂组成和结构
·开发高通量实验与AI反馈的迭代优化系统
预期成果:建立催化材料智能设计平台,显著缩短催化剂研发周期,提高研究效率和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