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入秋,法国各地的大学迎来新生潮。这些年轻人面对的第一道关卡,不是课堂,不是论文,而是——找到一个能住的地方。
这不是夸张,而是一项被法国Cour des comptes(审计法院)在2025年7月3日发布的报告中正式点名的“结构性问题”。
在一份名为《Le logement étudiant : une ambition à concrétiser》的报告中,我们读到这样一组数字:
2023年,法国有约297万名学生和学徒生在读,比2012年增长了25%;
然而,全国仅有24.5万个社会性学生公寓,也就是说,每100名学生中,只有8.2人能住上国家支持的学生宿舍;
69,300套社会性学生住房在2012至2023年间建成,涨幅虽高达39%,但远不及需求的增长;
最终,仅11%的学生住进了学生宿舍:其中7%是CROUS(国家大学与学校事务中心)管理的,4%是其他机构的;
相比之下,有33%的学生住在父母家,还有25%靠自己租房,11%合租,6%借住在亲属或朋友家;
更令人担忧的是,还有6%的学生住在“其他”类型的住所中——比如临时庇护所、青年旅社、甚至车里。
这组数据,毫不客气地揭示出:大多数法国大学生,住房靠自己。
住在家里的学生,不一定“幸福”
“住在家里不是挺好吗?省钱省事。”很多中国家长也许会这么想。但法国学生的回答是——不太好。
早在2017年,一项由Harris研究所发布、被审计法院引用的调查显示:
91%的住在父母家的学生表示,住宿方式对学习或个人生活有“负面影响”;
其中72%觉得通勤导致身体疲惫,23%表示严重缺乏时间;
法国住在家里的学生每天平均通勤时间为63分钟,而独立生活的学生仅需33分钟。
长时间的通勤,不仅耗尽体力,也压缩了学习、兼职和社交的时间。难怪很多学生坦言:“住在家里,我离大学越来越远。”
巴黎:最贵、最挤、最难找房的地方
如果说住房是一道难题,那么巴黎,就是最难的那道压轴题。
根据2020年数据:
巴黎学生平均月租为751欧元;
小巴黎周边(petite couronne)为685欧元;
再远一点(grande couronne)也要566欧元;
而全国平均只有483欧元。
更重要的是,巴黎集中了全国近一半的学生,却只拥有不足四分之一的学生宿舍资源。于是,很多巴黎本地的年轻人,干脆不搬出去。数据显示,在法兰西岛地区,92%的18岁大学生仍住在父母家中,而全国其他地区这一比例是56%。
留给国际学生的床位:多,还是少?
CROUS宿舍中,有20%-30%的床位保留给国际学生,这是法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政策的一部分。但这也意味着,本地学生尤其是收入中等、没有获得助学金的家庭子女,被挤出学生宿舍体系,只能转向租金更高的私营市场。
这就带来了另一个问题:社会不平等的“灰色地带”。
“有点钱,但不够多”的学生,最尴尬
法国的学生住房体系,对“最需要帮助的人”——也就是“boursiers(助学金获得者)”给予了优先保障:
CROUS的宿舍中,54%的床位给了助学金学生;
他们的“剩余支付额”最低,很多人几乎是免费住;
同样地,他们也是APL(住房补贴)覆盖最全的群体。
但问题在于:门槛之外的那一群人怎么办?比如,一个学生家庭收入略高于助学金线,不够穷,却也不够富。他既申请不到CROUS宿舍,也拿不到高额APL补贴,只能“全价”租房。偏偏法国住房租金节节上涨,尤其在大学城市如里昂、图卢兹、波尔多,年年创新高。
而助学金内部的“等级差”,也令人尴尬:有时候,两名学生的月收入只差一点,却因为一个属于Echelon 1,一个是Echelon 2,最终差出了90欧元的补贴和能否住进宿舍的资格。
法国学生心中的“宿舍”,是怎样的?
在法国学生的印象中,“学生宿舍”应该是:
一人一间,带独立卫生间;
条件好一点的,配备厨房、冰箱、洗衣机、电磁炉;
公共区域安静整洁,安保良好。
他们很难接受“上下铺”“8人间”“共用卫生间”,这让一些法国学生在中国交换学习时十分“震惊”。
而反过来看,在中国,“有没有宿舍”压根就不是一个问题。
中国:宿舍是大学的标配
与法国“住房自理”的模式不同,中国高校几乎100%为学生提供集体宿舍,哪怕偏远一点,也会配套解决住宿问题。求学路上,找房不是障碍。
当然,中国学生也有自己的抱怨:
宿舍太挤,4-8人一间;
设施简陋,空调、电热水器都未必齐全;
没有独立卫浴,要在公用澡堂排队洗澡;
夜间熄灯,禁止使用电器……
但这些问题,说到底是居住条件的优劣差异,而不是有无居所的生存问题。
而且,随着中产群体崛起,中国部分高校已开始探索“公寓式宿舍”新模式,小寝室+独卫+空调,也不再稀奇。反观法国,大量大学连一套宿舍都没有。
谁该为学生住房负责?
目前法国学生住房体系的主体是CROUS,但真正承担责任的,有国家,有地方政府,也有高等教育机构。然而,这种“多头管理”的结构让谁都不敢拍胸脯说:“这是我的职责。”
审计法院指出:法国没有一套全国统一的学生住房战略,政策层层叠叠,资源分布不均,行政边界互相推诿。几十年来,问题被“缓解”,但从未被“解决”。
写在最后:住房,不只是一个“学生问题”
戴高乐时代的遗产之一,正是法国现代住房政策的滞后。数十年来,法国城市规划的保守与房地产市场的僵化,让住房问题在各个年龄段都愈发尖锐。
学生,只是最早被现实撞醒的那群人。
他们背着书包,在清晨最早的一班地铁上低头复习;在共享厨房里边煮面边赶论文;在昏黄的灯光下,听着隔壁的脚步声入睡。学业的难,不仅在于内容本身,更在于承载它的生活空间。
没有哪个年轻人该被迫在“有没有地方住”和“能不能完成学业”之间做选择。可现实中,太多时候,这两个问题是绑在一起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