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洛杉矶时报》报道,加州大学(UC)系统正酝酿一项重大变革:计划投入数亿美元资金,将多数分校现行的学季制(Quarter System)统一为学期制(Semester System)。这一转变若成行,将对学校的行政管理、课程设置及学生的学习规划产生深远影响。
△ 图源 | 《洛杉矶时报》官网
01、UC为何力推学期制统一?
加州大学系统最初采用的正是学期制。约60年前,为应对迅猛增长的入学需求,UC系统效仿当时美国公立大学的改革趋势,将大部分分校转为节奏更快的学季制——通过缩短单个学习周期、增加课程轮次来容纳更多学生。此举也被视为向斯坦福大学等顶尖私立院校看齐的举措。
然而时至今日,学季制似乎已显“式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数据显示,目前全美仅有约50所高校采用纯粹的学季制(1990年代中期尚有约150所)。
加州大学系统内部也正重新审视其教学模式。“各分校曾多次探讨改革,”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管理学院荣休教授丹·米切尔指出,“若能实现系统学制统一,意义重大。”
自去年秋季起,UC系统已成立专项工作组,深入研究转向学期制或混合模式的可行性,重点评估其对学业成果及课程重组成本的影响。其学术规划委员会在最新报告中强调:“关于提升学生体验与就业竞争力的讨论,引发了对统一学制以促进系统内协作的思考。”
此次改革意见的提出可视为UC顺应时代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战略举措。尽管最终决策仍需投票表决,但从各方表态来看,UC对统一学制势在必得。(只不过,需要等多久才能敲定最终决策,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02、学期制与学季制的区别
说到这里可能还有小伙伴不太清楚Semester和Quarter分别是个啥,机构先帮助大家了解一下二者的区别。
学期制(Semester System)
结构:最为普遍。
每学年分为两个主学期:
●秋季学期(通常8月底/9月初开始,12月中结束)
●春季学期(通常1月中开始,5月中结束)
每学期约15-16周。部分学校设有较短的暑期学期。
学习强度:全日制学生通常每学期选修4-6门课程,修读12-18个学分。课程进度相对舒缓,考试压力适中。
优点
1.学习周期长,利于知识深度理解和消化。
2.有更充裕时间与教授、同学建立联系。
3.与多数高中学制相似,过渡更顺畅。
4.通常在5月毕业,比学季制学生早1-2个月进入就业市场,抢占先机。
缺点
1.学年内可选课程总数相对较少。
2.单门课程成绩对整体GPA影响权重较大。
3.课程安排的灵活性较低,转专业或调整学习4.计划可能耗时更长、成本更高。
学季制(Quarter System)
结构:将一学年划分为秋、冬、春三个主要学季(部分学校如芝加哥大学还设有夏季学季),每学季约10-11周。学年通常9月中下旬开始,次年6月中结束。学季间假期较短(通常1周左右,仅冬季与春季学季间可能稍长)。
学习强度:节奏快、强度大。全日制学生通常每学季选修3-4门课程,修读9-12个学分。课程内容高度浓缩,考试频繁,假期零散。
优点
1.课程轮转快,灵活性高,便于学生探索不同领域。
2.更易于转换专业或调整学习方向。
3.每学季专注科目较少,精力更集中。
缺点
1.课程进度极快,消化吸收知识时间紧张。
2.每学季末均有期末考试,学业压力巨大。
3.假期短且分散,难以安排连贯的长期实习。
4.通常在6月毕业,可能错过部分春季招聘高峰。
不同学制的学生也有各自的精准吐槽——
△ 图源 | 小某书
作为知识补充,我们另外介绍两种在美国大学不常见的学制——三学期制和4-1-4学制:
三学期制 (Trimester System)
欧洲的大学普遍采取这种学制,美国的大学则比较少。
结构:将一学年均分为三个学期(秋季、冬季、春季),每个学期长度通常在10-12周左右,结构与学季制类似,但有时学期长度和起始时间略有差异。全年学习机会更多。采用此制的学校TOP50里仅有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部分学院)。
4-1-4学制 (4-1-4 System)
结构:这是学期制的一种变体。学年主体由两个约4个月的长学期(秋季和春季)构成,中间夹一个约1个月的短学期(通常在1月,故常称“January Term”或“J-Term”)。学生在短学期内通常只专注1-2门高强度课程,或进行专题研究、实习、海外研修等。采用此制的知名院校包括麻省理工学院(MIT)、威廉姆斯学院等。
特点:兼具学期制的深度学习和学季制短期的灵活性/专注性,为跨学科学习或实践提供了独特窗口。
03、师生对改革褒贬不一
目前,伯克利和默塞德两所分校采用的是Semester,其余8所分校(还包括仅提供研究生课程的旧金山分校)均采用的是Quarter。
这种割裂状态带来了诸多问题:跨校区、跨院系(尤其当本科生院与研究生院学制不同时)的联合项目、课程共享及教授合作困难重重,协调成本高昂。
因此,统一为学期制被视为解决这些痛点的良方:
促进资源共享:打破学制壁垒,学生能更顺畅地选修不同校区、院系的课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简化内部转学:各分校学制同步,转学流程将更便捷,学生无需担忧学分和课程衔接问题。
优化实习与就业:学期制学生通常在5月毕业,能更早、更完整地参与暑期实习(通常在5月中至8月底),并与企业主流招聘周期(春季)更好匹配,避免学季制学生因6月才毕业而错失机会。
看起来“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学制改革,却引发了校内褒贬不一的强烈反应:
支持者认为这有利于系统整合、资源优化和学生长远发展。
反对者则担忧重重:
学业影响
研究显示,学制转换短期内可能导致毕业率波动,部分学生成绩下滑,专业探索期延长。
工作负担
教职员工需大规模修订课程设置与教学大纲,工作量激增。
巨额成本
目前特朗普政府正在削减预算,连教育部都给“削”了,不少大学受其波及财政赤字严重。UC系统自己本就处于经济缩减导致招聘冻结的问题之中,现在还要拨3亿美元来教育改革,这不是给自己添堵吗……
加州大学研究生和专业委员会主席Ryan Manriquez表示:“理论上我支持更改学制,但不是现在。现在大学可支配的每一美元,都应该用于学生服务和科研等方面上。”
固有优势丧失
部分师生还认为学季制特有的灵活性和课程探索广度将被削弱。
总的来说,UC全系统的学制转变有利有弊,统一学期制虽有望解决跨校区协作难题并优化实习就业时间线,但高昂的成本、潜在的教学冲击以及学制转换本身的复杂性,构成了现实的挑战。
但目前校方还没有正式拍板做出最终决策。后续UC的工作组还会发布更详尽的报告,并在秋季向加州大学系统的总教务长、学术评议会主席和学术规划委员会提交调研结果,为后续决策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