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S敲了53次,论文字数依然停留在898个。盯着屏幕一上午,眼睛干涩,脖子酸疼。午饭的铃声敲响了,老实的研究生深深叹了口气,无奈地薅下了一把头发。
正在看这段文字的大家,有没有觉得场面十分眼熟?脑海里缓缓蹦出“这 不 就 是 我 吗 ?”几个大字。一坐一上午,再坐一下午。论“打坐”的能力谁也比不过当代研究生,实验室和图书馆的椅子默默扛起了我的“压力”。
这届研究生哪是学术裁缝啊!分明就是“当代座山雕”。等会儿,你说有邪修大法能加速论文产出?你怎么不早告诉我?
1.灵修哪有邪修快啊!
2.邪修大法固然好,“走火入魔”要不得灵修哪有邪修快啊!1.阴间作息,阳间效率别人都是早睡早起,健康生活,规律作息。邪修直接凌晨3点半灵感爆发,咖啡当水喝,精神抖擞,键盘敲出火星子,一晚上肝出5000字!
夜深人静时,邪修们的灵感和专注力都是杠杠的。学校每年毕业季都流传着某些师兄师姐的神话,一根烟、一杯水,一晚上创造一个奇迹。学术界的新星在毕业季的夜晚冉冉升起,天亮后缓缓落下,他们轻轻的毕业,只留下一段迷人的传说~
2.AI工具,御剑飞行别人查重后都是手动降重,反反复复改到崩溃。邪修们直接使用流水线:Deepl翻译重组+Grammarly润色+ChatGPT降重,半小时搞定,小小查重不在话下!
搜文献用AI,看文献用AI,整理文献综述用AI,写代码用AI,甚至纠结的同学连晚饭吃什么都问AI......古有修士御剑飞行,今有邪修驾驭AI,直破学术九重天!
3.混沌写作,拯救ADHD别人都是一到写论文的时候就抓耳挠腮,磕磕巴巴半天憋不出一个字,一个完整的句子都写不出来。一会起来倒杯水,一会起来上厕所,一会抠抠脸、挤挤痘,手机不知什么时候早已停留在微博、小红书的页面。邪修们则是逼着自己想到什么写什么,不求科研贡献,只是注意集中梳理脑袋里的混沌。洋洋洒洒,看似毫无章法,实则修修改改后能成为论文的重要内容!
4.玄学助阵,心态不崩别人投稿前后焦虑到薅头发。邪修们写前转发杨超越,桌面摆文昌塔,寺庙里抢上头香,DS算良辰吉日投稿,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迷信buff拉满——心理暗示也是生产力!准备工作做足,其他的交给时间和天意。
邪修大法固然好,“走火入魔”要不得
1.熬夜需谨慎,提高效率才是正道有点儿拖延症的同学都知道,白天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意识不到时间的宝贵,上午过完觉得还有下午,下午过完觉得吃了晚饭还能继续待到晚上十点。殊不知一天过去,论文进展微乎其微。
要想在白天提高效率,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设定固定的学习时间,从原来的“我要学习一整天”变成“我要高效的学习4小时”,其余的时间你可以安排点科研边角料来消遣。
慢慢地,你会爱上这种有规划、有效率、有产出的感觉。同样的道理,为什么晚上效率高,除了干扰变少、环境安静、大脑活跃容易失眠以外,还有个很重要的点——心里知道要赶紧写完睡觉!不知不觉中你就会集中注意力,提高效率。
所以,我们可以把时间流逝想象成沙子从手指间流走,具象化后你就会意识到时间的宝贵性!
2.切勿使用工具主导学习,投机不可取很多人沉迷于寻找“高效学习工具”——收藏一堆辅助软件、时间管理APP,甚至研究各种“黑科技”速读法、AI代写等等。但是,绝对不能忽略学习的本质是思考和理解。
我们依然要在学习本身上下功夫,工具始终是辅助我们更方便、更快捷的学习。像现在被滥用的AI代写,用AI代替人脑思考,这无异于饮鸩止渴,剥夺了我们深度思考的能力,让学习沦为表面功夫。
真正的知识积累如同树木生长,需要扎根土壤、吸收养分的过程,任何企图绕过思考环节的"捷径",最终只会结出空洞的果实。工具应当像园丁的剪刀,帮助修剪枝桠而非替代生长,保持这份清醒才能在守住学习的本真。
3.切勿沉迷玄学,本末倒置投稿前的玄学操作看似荒诞,实则非常可爱,既安慰了自己,也为论文插上隐形的翅膀,但这都是建立在你必须踏踏实实完成一篇论文的基础上。
如果你的论文有大的缺陷,却指望这些虚无缥缈的小把戏能够拯救,这和裸考的同学在考场上抓阄选答案有什么区别,概率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而你却偏要赌剩下的不确定。科研终究是理性的战场,那些看似灵验的"投稿玄学",其实只是努力到极致后的坦然~
总结
你们还有哪些别人不知道的邪修操作?速来评论区交换法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