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面试正在流行:一位产品经理的亲身讲述

我叫 Radhika,今年 35 岁,是一名产品经理。几个月前,我经历了一次特殊的面试——它完全由人工智能驱动。那场面试让我既觉得新奇,又感到不安。

我在 2015 年进入科技行业,过去六年在一家小型公司逐步做到产品负责人。今年二月,我辞去了工作,想花更多时间陪伴年幼的女儿。两个月后,我重新开始找工作,这次的目标是进入真正的产品管理岗位。

我向一家 SaaS 公司投递了简历,很快收到了邀请,要求参加一场 AI 初筛面试。邮件里写得很清楚:AI 会提出一些问题,以考察我的产品管理技能和经验。

面试前的严格指示

点开面试链接后,屏幕上先出现了一些注意事项:必须在安静的环境中,不能让他人在旁;不能切换标签页;甚至需要共享屏幕,以便 AI 监控我的操作。我同意了这些规则,面试正式开始。

一个 20 分钟的倒计时立刻出现在屏幕上,略显紧张。随后,一个没有面孔的女声开始提问,内容非常具体,例如如何规划产品路线图、如何处理冲突的利益相关者需求等等。我一边回答,一边觉得有些奇怪——如果能看到面试官的表情,或许会更自然。

面完立刻收到的详细评分

让我意外的是,面试结束后,我立刻收到了详细的评分报告。AI 不仅评估了我的专业知识,还对我的眼神交流、面部表情、坐姿,甚至穿着打了分。报告很精准,但我没想到 AI 会在意这些细节,因此没有特意穿上正式的衬衫。

最终结果显示,我的技术能力评分很高,但在“职业着装”上被扣了分,“眼神交流”也只被评为“偶尔”。这些评价让我哭笑不得,但也不得不承认它说得没错。

AI 面试的利与弊

这次经历让我看到 AI 面试的优缺点。在以往的人类面试中,我若想要反馈,通常被告知会转交 HR,但最后往往杳无音讯。而这次,AI 给了我即时而具体的分析,让我立刻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但另一方面,AI 面试没有互动性。我无法追问或解释更多细节。例如,当它问我如何处理利益相关者的冲突时,如果对方是人类,我会提出讲述一个真实案例,让回答更有说服力。但 AI 并不给我这样的机会。

未来的准备与建议

后来我进入了该公司的下一轮人工面试,但因为其他原因选择不再继续。不过,这次 AI 面试让我在之后的求职中更加注意自己的表现。如果以后再遇到 AI 面试,我会做更充分的准备:不仅在技术回答上清晰自信,也会注意姿态、眼神交流和着装。AI 的评分标准明确、客观,不像人类那样带有主观色彩。因此,低估它的能力是大忌。我的建议是:不要轻视 AI 面试系统。做好准备,保持真诚,并且记得穿得正式一点。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BPHO和物理碗适合什么学生?有必要考吗?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