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的变化是什么?如何正确应对新课标英语改革?

随着新课标落地,中高考英语改革持续引发社会关注,“中高考英语雅思化”趋势成为大家的热议话题。

部分观点认为考试难度会大幅提升、词汇量成为决定性因素,甚至建议学生研读英文版《道德经》等国学经典来应对新要求。

针对这些误解,老师对中高考英语改革进行了深度解读,同时给出了具体应对建议。

01、新课标的变化是什么?

老师指出,“高考是学习的指挥棒,课标是握着指挥棒的手”。当前中高考英语呈现的“雅思化”趋势,实际是在向“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CEFR)”靠拢。这一转变堪比“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标志着中国英语考试与国际科学评价体系的接轨。

作为全球广泛认可的英语能力评估考试,雅思的核心优势就在于与CEFR对标,将英语视为一种实际“交流技能”而非纯粹的“学科知识”。

因此,雅思高分考生被定义为“熟练使用者(good user)”而非“优秀学习者(good learner)”。这一理念融入在雅思考试的各方面,例如听力部分涵盖英音、美音、澳音乃至印度音,还原真实的国际交流语境,体现了学术性、科学性与实用性等特点。

除雅思外,剑桥KET/PET均明确对标CEFR。托福考试也宣布自2026年1月起改革成绩报告体系,与CEFR衔接。

“雅思教父”刘洪波权威解读:新课标英语中高考雅思化与应对

采用CEFR级别报告成绩的剑桥英语考试图源 | 剑桥英语

现在中高考英语向CEFR趋近,将带来两大核心利好:

  • 回归语言本质,强调实际沟通能力。从以往侧重词汇与语法记忆的知识积累,转向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技能培养;
  • 提升国际认可度。未来海外名校可能会直接认可中高考英语成绩,为学生多元升学提供更多可能。

老师强调,与其说“中高考英语雅思化”,真正的洞察应为——中高考英语的“欧框化”、“世界化”。

02、如何正确应对新课标英语改革?

围绕新课标中高考英语的改革方向,老师基于机构“GETS真经教学体系”,分别从词汇、语法、阅读、听力、写作和口语六大板块提出以下学习建议:

一、词汇:从追求“数量”到强调“质量”

需要改变“盲目刷词”的习惯,像学中文一样学单词,重视高频词的搭配与用法。例如学“problem”,就要学“solve the problem”“pose a problem”。真正需要深度掌握的,是词汇在语境中的地道用法。

二、语法:从“认知”上升到“运用”

新课标强调在写作和口语中要准确恰当地使用复杂句,因此学生需理解各类从句的功能,而不是仅仅会辨认从句的结构。这也要求课堂更侧重教会学生“为什么用”和“怎么用”。

三、阅读:强化“速读”与“猜词”能力

文章长度增加是中高考英语阅读的新趋势,学生需培养速读、扫读能力——这也是雅思阅读的核心技能。同时还要学会“通过上下文猜词”。例如,中高考新题型“推测词义”(What does the word mean?)实为语境理解题,就像语文考“黑质而白章”的“章”为何意(意为“花纹”),绝非词汇量测试。

四、听力:听懂“态度”,而不只是“关键词”

新课标下,听力考试内容更真实、语速更快,更多偏向理解说话人观点、意图和弦外之音。建议减少刷题,多练习精听跟读,提升语段的整体理解力。

五、写作:对标雅思,掌握图表与概要写作

写作是新课标英语改革最“雅思化”的直观体现。高考写作题型(先读后写、概要写作)与雅思写作(图表题、议论文)高度相似。如2025年北京中考写作题,基本就是简化版的雅思图表作文。学生需掌握信息提取、归纳与总结能力。

“雅思教父”刘洪波权威解读:新课标英语中高考雅思化与应对

2025北京中考英语写作题 VS 雅思写作图表题

六、口语:“输入决定输出”,跟读优于抢练

想要口语表达地道,首先必须通过听力输入地道的英语。机构真经派强调听说并行:听是第一步,精听之后务必跟读,积累地道表达。切忌急于去“口语角”或找外教对练,否则只会将错误表达练得越来越流利。

03、新课标改革三大常见认知误区

就当前大家对中高考英语改革存在的一些常见误区,老师作出以下解读:

误区一:词汇量要求大幅提高?

事实上,新课标并未简单强调词汇量增长,英语学习也不是比谁“认字多”,更重要的是掌握常见词汇的地道搭配,在单词学习的质量与数量之间找到平衡点,学会“化繁为简”。

以老师所著的《雅思阅读538考点词真经》为例,书中只提炼了538个核心高频词,并对其搭配、场景和考点进行了深度解析,却帮助众多考生实现了阅读高分,十多年来一直稳居中国雅思教材热销榜前列,深受考生认可。这也充分证明了词汇真经理念:要关注重点词汇的深度,而不能一味强调广度。

误区二:考试变难?压力更大?

新课标改革的核心并非提升难度,而是调整英语学习和考试的方向。从孤立的词汇和语法知识点考查,转换到与欧框一致,强调英语的实际运用。学生们从原来需要死记硬背大量词汇,变成理解运用已经背过的单词,通过“学以致用”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误区三:要用英语学《道德经》传播中国文化?

新课标虽多次提及培养文化意识与自信,但绝非要求学生盲目阅读深奥的英文版经典。让中学生读英文版《道德经》既超出认知水平,也违背语言学习规律。

老师认为,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要做到两点:首先英语要好,能准确表达交流;二是打好语文基础,真正理解并认同中国文化。他希望学生们在学英语的同时,可以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中各自的优点,做到学贯中西。

04、如何科学高效学习英语?

面对中高考英语改革,大家不要被“难度升级”“词汇量焦虑”等片面观点误解,应理性看待,牢牢把握“从知识记忆转向能力运用”的本质。

英语学习不是机械刷题与盲目背记,重点在于构建科学、系统的语言应用能力。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AP人文地理:最被低估的“文理交叉”学科为何成为爬藤利器?

下一篇

英文不好!港籍DSE考生最差能考到什么学校?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