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2025-26年度竞赛日历新鲜出炉啦!
自2010年起,全球数十万青少年参与了纽约时报的挑战赛,创作了叙述文、社论、人物特写、诗歌、评论,也制作了视频、播客、插画、漫画、摄影作品集等多种形式的作品。
这些比赛旨在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思考与创作方式,去探索“说什么”与“如何表达”这两件事。
每一年,纽约时报都会根据全球热点与课堂需求更新比赛设置。今年,纽约时报聚焦于一个时代性话题 —— 人工智能的崛起。这项变革性技术如何影响你?它对正在成长的一代又意味着什么?
事不宜迟,老师现在就带大家来看看2025-26学年有哪些有意思的比赛可以参加吧!
01、与AI共同成长:青少年与教师的多媒体挑战
2025年9月10日 – 10月22日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世界。在这样的时代里思考、创作、教学与学习,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你认为它对正在上高中的这代人意味着什么?
纽约时报邀请青少年和教师共同探讨这一话题,并用文字、图像、音频或视频等形式展示自己的所思所感。
参赛者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团队合作。内容的角度大小不限,形式不限,既可以是散文、诗歌、日记,也可以是漫画、短篇小说、歌曲、播客、视频或信息图表。
参赛者可以使用AI工具来辅助创作,但必须遵守纽约时报即将发布的使用准则。
02、100字自传:微型个人叙述挑战
2025年10月22日 – 12月3日
你能用100个词讲述一段有意义的人生经历吗?
借鉴《Modern Love》的微型爱情故事形式,纽约时报邀请学生讲述一个微型、但真实而深刻的故事。
本次比赛将大致沿用去年的规则:
· 微型回忆录应该是一个简短、有力、真实的故事,讲述参赛者个人生活中某段有意义的经历。
· 正文不得超过100个英文单词(标题不计入字数限制)。
· 参赛者须为13至19岁的初中或高中学生,且所有参赛学生都必须获得父母或监护人许可。
· 作品必须是原创的内容,由学生独立完成(不允许组队参赛),不得抄袭、由他人代写或使用人工智能生成。
· 提交作品时,参赛者还需附上一份“创作说明”(artist's statement),简要介绍创作过程。虽然这份说明不会作为评选标准,但它能帮助纽约时报改进比赛设计。
03、镜头里的家乡:摄影作品集大赛
2025年12月3日-2026年1月14日
受纽约时报的“Album”系列启发,纽约时报邀请参赛者拍摄6-8张照片,聚焦自己所在地区某一方面的生活面貌,并附上简短说明与介绍。
参赛者可以记录一场本地事件、一群社区人物、某段历史或文化的印记,主题自选,只要它能展现其眼中的“本地视角”。
详细规则即将发布,去年类似的【社区主题比赛】与获奖作品可参考:
https://www.nytimes.com/2024/11/13/learning/where-we-are-a-photo-essay-contest-for-exploring-community.html
https://www.nytimes.com/2025/03/27/learning/the-winners-of-our-second-annual-where-we-are-photo-essay-contest.html
04、我的榜单:另类评论挑战
2026年1月14日 – 2月25日
青少年角色塑造最棒的三部小说、连讨厌科幻的人也会爱的四部电影、最难吃的五款快餐三明治……
参赛者可以任选3-5部文学或艺术作品,围绕某种维度进行组合,并在600字内告诉大家:值得一看,还是劝退?
可选类别包括:书籍、电影、餐厅、音乐、舞台剧、游戏、舞蹈、电视剧、建筑、艺术展览等。
· 参赛者的作品合集应仅限于纽约时报所评论的以下创意表达类别:建筑、艺术、书籍、喜剧、舞蹈、时尚、电影、音乐、播客、餐厅、科技、戏剧、电视节目或电子游戏。不过,参赛者可以在作品中混合多个类别。
· 作品总字数(不含标题)不得超过600字。
· 无论参赛者选择评论哪些作品,都必须亲自体验过它们。也就是说,如果参赛者评论的是几本书,参赛者应该读过;如果是几家餐厅,参赛者应该亲自去吃过;等等。请不要基于网络简介或他人评论撰写作品。(如果参赛者是与他人合作,团队中至少有一位成员需要对所评论的内容非常熟悉)。
· 参赛者须为13-19岁的初中或高中学生,18岁以下的参赛者必须获得父母或监护人许可。
· 作品必须是原创,不得抄袭、由他人代写,或使用人工智能生成。
· 参赛者可以单独创作、与一位搭档或一个小组合作,但每位学生只能提交一份作品。
· 提交作品时,参赛者还需附上一份“创作说明”(artist's statement),简要介绍创作过程。虽然这份说明不会作为评选标准,但它能帮助纽约时报改进比赛设计。
05、公开信:观点写作挑战
2026年2月25日 – 4月8日
有什么令你感到愤怒、不满或希望改变的事?谁可以对此做出回应?
借鉴马丁·路德·金的《伯明翰监狱来信》,纽约时报邀请学生以500字内的篇幅,写信给一个具有实际影响力的个人或组织,同时影响更广泛的公众。
无论参赛者选择写信给父母、老师、校董会成员、市长、国会议员、企业高管、艺术家或公众人物,还是一个代指某类群体的词语(例如硅谷或克里姆林宫),都请先思考以下问题:
· 我真正关心的是什么?
· 谁有能力(无论是老师围还是全球层面)对这个问题做出改变?
· 我具体希望他们理解什么,或者采取什么行动?
· 我如何将这封信写成一封公开信,不仅让我自己和收信人感到有意义,也能打动广大读者?
本次比赛将沿用去年的规则,具体详情及获奖作品可参考:
https://www.nytimes.com/2024/08/08/learning/open-letters-our-opinion-writing-contest.html
https://www.nytimes.com/2025/06/18/learning/the-winners-of-our-second-annual-open-letter-contest.html
06、音频故事:播客挑战
2026年4月8日 – 5月13日
用不超过5分钟的音频讲一个能打动人心、引人思考的故事,内容可以是信息性或娱乐性的。
参赛者可以选择采访、对话、调查、虚构故事等任何形式,题材完全开放 —— 无论是与专家的访谈、和朋友的轻松对话、一项新闻调查、一则虚构故事,或其他你能想象到的形式,我们都欢迎。题材也不限,可以是喜剧、真实犯罪、新闻纪录、历史故事、广播剧、体育节目等。
参赛者提交的播客必须是一个完整的收听体验,即应具备清晰的开头、中段和结尾。
本次比赛将沿用去年的规则,具体详情及获奖作品可参考:
https://www.nytimes.com/2024/08/08/learning/our-student-podcast-contest.html
https://www.nytimes.com/2025/06/26/learning/the-winners-of-our-8th-annual-student-podcast-contest.html
07、声音与选择:暑期阅读挑战
2025年6月5日 – 8月14日
在这十周的夏天里,纽约时报每周都会提问:“本周你在《纽约时报》上看到什么最引人注目的内容?为什么?”
学生可以通过撰写简短文字(约250字),或拍摄不超过90秒的视频参与比赛。
具体规则可参考老师之前做的汇总:北京线下|暑假也能变身“头条人物”?纽约时报暑期阅读比赛原来这么好玩……
08、每周时事互动挑战
全学年开放
通过每日写作提示,纽约时报鼓励学生对新闻事件进行回应。每周纽约时报将精选部分评论并发布在网站上。
关于NYT比赛的更多细节
· 作品评审由纽约时报编辑、合作教师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组成,且为匿名评审,不会显示学生姓名或学校。
· 评选时间一般为比赛截止后两个月内公布,优胜者将在学习网络平台上发表作品,入选者将获得表彰。
· 所有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不能抄袭、代写或完全由AI生成(AI相关的比赛除外),也不能曾在其他平台公开发布。
· 即使纽约时报予以发表,作品的版权归属依然属于学生。
· 投稿数量限制:每位学生每项比赛只能提交一次,但可以参加多个不同的比赛。暑期阅读挑战为例外,每周都可重新投稿。
· 全球13至19岁中学生或高中生(含Gap Year学生、预科学生等)皆可参与。大学生、纽约时报员工的直系子女或同住家庭成员不可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