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DSE昨天放榜!
我们收到了不少同学和家长的咨询。
其中,关于副学士的问题非常多。
今天聊聊同学和家长最关心的两个问题:
一是关于副学士申请和升学的问题;
二是DSE读副学士的学生和DSE状元差在哪里。
3万多DSE考生满足香港副学士入学要求
从今年放榜的情况来看,有3万名日校考生符合入读香港副学士的要求,占考生总数的73.4%,按年增加650人。
图源丨港媒
如果算上自修生,5科取得2分或以上(即「222A+22」满足香港副学士入学要求的)共计33728人,占比72.2%。
副学士线下申请,当场面试直接拿录取
如果是有港籍的香港本地生,申请所有副学士院校的截止时间,都要比非港籍的内地生晚一些,申请方式也更多,线上和线下都可以申请。
比如,香港本地生在7月16日-18日,可以网上申请或现场申请港大附属学院。
很多香港本地生都是到线下现场申请,直接面试,当场就能拿录取。
至于内地生,现在仅剩1所副学士院校(香港都会大学专业进修学院),7月18日就要截止了。
注意啦!内地生尝试现场申请也是有机会的,毕竟现在港校处于扩招状态。
机构今天也有老师带领学员现场申请。
副学士本身申请门槛并不高,只要不是面试表现和各方面条件太差,拿到录取问题不大。
关键的问题是在拿录取之后!
副学士能升本才是关键
副学士两年的平均绩点(cGPA)、雅思成绩、香港身份、面试表现、文书材料等,最终决定了孩子能升哪所大学的本科。
读副学士的“反面教材”并不少。
⭕不适应香港学习模式
⭕自制力差、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对本硕和未来没有明确的目标规划
⭕经常翘课、作业完成度差、考试一塌糊涂
❎最终升不上本科,拿签证难找工作难
尤其关键的是第一年!因为算的是平均分(cGPA),第一年荒废了,第二年再怎么努力,也很难拉高平均绩点。
不少读副学士的同学,抱着随便混一混的态度,觉得读个非港八大本科,或者读个自资学士就够了。
但混下来的结果很悲惨,很多混的同学升不了任何一所学校的本科,浪费了第一年浪子回头都不管用。
有三个时间节点报副学士托管还有用:
⭐副学士申请前
⭐副学士开学前
⭐year 1第一学期结束前
💠year 1第二学期都有点晚
读副学士的同学,自身学习能力大概率比同龄人要暂时落后一些,只有少部分人是有潜力但发挥失常。
这里不是说,读副学士的同学就是“废柴”“学渣”。这些同学多半是由于教育方式错误、亲子关系紧张、青春期叛逆、出现心理问题、因病耽误学业等原因,最终造成学习成绩不好。
当然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确实存在差别。
香港DSE状元和副学士学生到底差在哪?
我们举几个今年的DSE状元作为例子!
⭐终极状元王机构
王机构是继2018年喇沙书院的黄子衡后,香港DSE第二名终极状元,也是DSE通识科改革后的首位终极状元。
他于内地出生,3岁来港,从小接受香港教育。爸爸是工程师,妈妈曾是教师。
学业之外,王机构称自己喜欢尝试新事物,有着丰富的课余生活,既是单车爱好者,也喜欢听歌和看课外书,尤其是历史和张爱玲的作品。
据他透露,备考DSE期间完全没有参加补习班,主要依靠老师指导和同学笔记共享。而且在中学五年级参加了学校交流团后,还一度萌生导游梦,着迷于探索世界各地历史。
成绩之外,这位学神更是以谦逊的品格赢得师生赞誉,他会毫不吝啬的与同学分享学习方法,主动担任课堂“答疑者”。
他的班主任评价他“求知若饥,虚心若愚”,除了主科外,王机构主动挑战自修经济科并取得佳绩,这体现出其超凡的学习能力,以及强大的自我驱动力。
⭐深港跨境双非状元王苑廷
还有一名双非DSE状元不得不提!她叫王苑廷,就读于香港道教联合会邓显纪念中学。
父母都是内地人,早年内地人要获取香港身份非常困难,但有一条“赴港生子”的蹊径。
王苑廷出生后,虽然自动拥有了香港永久居民身份,但她父母却不具备在港居留的权利,所以只能带着她回到内地生活。
由于父母非常向往香港教育制度,所以从幼儿园开始,便安排她来香港学习。但是基于通勤考虑,又只能就近选择新界北区的学校就读。
即便如此,王苑廷每天早上仍要7点起床,花费45分钟搭乘港铁到新界的上水读书,十几年来风雨不改,算下来光是在路上就花掉了5000个小时以上,折合200多天。
但面对媒体,她笑言不觉得辛苦,反而认为是一种放松,过关走路可以变相当做一种运动。言语间,尽显乐观心态。
罗湖口岸
她还透露,平时跨城通勤乘车时,她都会阅读新闻,了解世界大事,“例如我读经济,看新闻可以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如特朗普关税政策等。”
把“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家读副学士的孩子进行对比,家长该如何看待?
DSE状元有几个共同点
✅拥有强大的内驱力
✅拥有强大的自学能力
✅兴趣和自我发展良好
✅从小接受香港教育
而读副学士的孩子可能早年由于种种原因,内驱力、自学能力、学习兴趣没有得到足够的发展。
在学习方面,学生的天资确实有差别,但这种差别不是人格的差别,只是天赋技能点在了不同的地方。
那么,孩子只能读副学士是否意味着他没有学习的天赋,不适合走升学这条路,应该早早进入社会呢?
恰恰是这些同学,更需要一个本科托底建立基本认知,以及一个可以继续挖掘自我潜力的宝贵机会!学习上不能靠自己上台阶的同学,更应该向外寻求机构帮助。
状元可以不补习,但副学士千万不能躺平,更不能盲目内卷,要在对的方向上做有效努力。否则,往后的人生只能在无聊和痛苦中反复挣扎。
世界的本质和表象其实是一体的。
剖开学历,看到能力,剖开能力,看到基本哲学问题(我是谁?我从哪来?要到哪里去?)。从哲学出发,可以抵达能力,进而抵达学历。
家长找好老师给孩子补课,真正要建立的回路是什么?
教育→认知→思想→行动→习惯→性格→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