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爱德思秋季大考的常规报名截止仅剩最后几天,在8月29日前完成报名仍可享受标准费用,一旦逾期,报名成本将大幅上升。
本次考试将于10月8日正式开始,考试科目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等七门核心学科,且所有科目均采用中国区专属试卷。
报名关键节点
冲刺阶段
根据官方安排,常规报名将于8月29日截止,之后进入延迟报名期(8月30日至9月25日),此时报考费用将上涨至原标准的两倍;9月26日起进入紧急报名期,费用会进一步提高至三倍。
以考生常报考的数学、物理和化学三科为例,常规阶段总费用约为550元。若延迟报名,需额外支付约550元;如进入紧急报名,则需多付1100元。
报名所需材料
首次报考的同学请准备好有效期内的护照或身份证原件,并确保填写的个人信息与证件信息完全一致。
复读生请务必提前找到以往准考证或成绩单上的13位UCI编码,该编码是合并往期成绩的重要凭证。
中国卷改革情况
七科全面本土化
爱德思秋季大考将继续推进七门科目的本土化改革。在2025年夏季首次试点基础上,本次考试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经济、商务和会计全部纳入中国区域卷的适用范围。
命题特点新变化
从夏季考生的反馈来看,中国卷在命题上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例如,数学科目的计算量相比国际卷提高了约30%,物理部分新增了多步骤电路分析题。题目的阅读量也有所增加,对考生的英文阅读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经济科目出现了超过500词的案例分析题。
得分策略调整
虽然考试大纲和评分标准仍保持全球统一,但中国卷融入了更多本土化场景,有助于考生结合实际进行答题。
数学P3单元的应用题可能围绕人民币汇率、深圳房价指数等背景展开,物理题也可能出现与高铁加速度计算相关的生活化内容。
分科备考冲刺指南
理科高效备考策略
数学:推荐采用三阶段真题训练法。
第一阶段分单元限时练习(例如P1、P2各90分钟),着重提升微积分与代数能力;
第二阶段集中练习中国卷特色题型,比如带参数的不等式证明类题目;
第三阶段进行全真模拟,重点锻炼在150分钟内合理分配P3、P4答题时间的能力。
物理/化学:建议梳理“公式-应用”对应关系
物理应重点掌握力学中的动量守恒和电磁学中的法拉第定律,这两部分在中国卷中占比达45%;
化学需加强有机反应机理的实际应用能力,例如运用卤代烃水解原理解释药物合成过程。实验题需特别注意误差分析部分的英文表述规范,避免术语使用不当而失分。
商科备考方向
经济/商务:提升快速解析案例的能力尤为重要。
经济科目中国卷常选用国内企业实例,例如运用供求理论解析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价格竞争。日常可每天精读一篇《经济学人》中国相关文章,训练在8分钟内快速归纳核心信息的能力。
商务科目应熟练掌握SWOT分析的标准英文结构,并在提出战略建议时注意满足“具体化”要求,例如明确列出可量化的目标。
考前复习规划
基础巩固阶段(8月23日 - 9月15日)
建议每日安排约2小时进行单科系统复习。上午可集中梳理知识点,借助思维导图等方式整合数学重要公式、物理核心定律等内容;
下午开展题型专项练习,有针对性地加强薄弱环节,例如化学中的平衡计算问题。每周完成一套国际卷真题,并对照中国卷的命题特点分析差异。
能力强化阶段(9月16日 - 10月1日)
该阶段应以全真模拟为主,严格按照各科目实际考试的时间安排进行套卷练习,例如数学卷安排在10:00-12:30之间完成,并使用官方答题卡以适应书写规范。
整理错题时建议分类标注错误原因,如概念理解不清、计算失误或审题偏差等,以便精准补漏。
考前冲刺阶段(10月2日 - 7日)
重点回归高频考点和应试技巧。例如熟记数学常见定理的英文表述,总结物理大题的标准解答框架(如按“已知—求—解—答”的步骤展开)。
考前三天逐步调整作息,确保上午9点及下午2点等考试时段大脑处于活跃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