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HKU)社会学系PhD博士申请攻略及导师简介

导师简介

如果你想申请香港大学 社会学系博士,那今天这期文章解析可能对你有用!今天Mason学长为大详细解析香港大学Prof.Joosse的研究领域和代表文章,同时,我们也推出了新的内容“科研想法&开题立意”为同学们的科研规划提供一些参考,并且会对如何申请该导师提出实用的建议!方便大家进行套磁!后续我们也将陆续解析其他大学和专业的导师,欢迎大家关注!

博士申请攻略 | 香港大学(HKU)PhD导师简介(511)

导师现任香港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隶属于社会科学学院。他于2014年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此前分别于2001年和2006年在同一大学获得哲学学士学位(优等)和硕士学位。

在加入香港大学之前,导师曾在阿尔伯塔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专注于监控与犯罪学研究,并担任《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的编辑助理。

他目前还是加拿大恐怖主义、安全与社会研究网络(TSAS)的资深研究成员。导师的研究得到了加拿大社会科学与人文研究委员会(SSHRC)、阿尔伯塔大学博士论文奖学金以及加拿大公共安全部的资助,其成果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

研究领域

导师的教学和研究领域体现了他对社会学核心问题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跨学科方法的灵活运用。以下是其主要教学领域和研究兴趣的概述:

  1. 社会理论:导师关注社会理论中的领导力与权力动态,特别是 charismatic leadership(魅力型领导)的形成与影响。他通过分析历史与当代案例,探讨理论如何解释社会现象。
  2. 犯罪学:导师的犯罪学研究聚焦于社会排斥、激进化与抗议警务,特别关注边缘化群体(如加拿大索马里移民社区)的犯罪与激进化过程。
  3. 文化社会学:导师研究文化如何塑造社会行为,尤其关注宗教、新兴社会运动及媒体在构建集体身份中的作用。
  4. 社会运动与恐怖主义:导师对社会运动的去中心化组织形式、生态恐怖主义以及恐怖主义的社会根源有深入研究,特别关注抗议运动与激进组织的动态。
  5. 宗教与灵性:导师探讨新兴宗教运动(俗称“邪教”)中的魅力型联系,以及宗教与科学的非冲突性认知。
  6. 媒体与全球化:导师研究媒体如何放大社会运动的影响,并分析全球化的社会运动如何跨越地域界限。

研究分析

1.Collaborative or Independent? Buddhist Monks’ Perceptions of Nonconflict Between Religion and Science

期刊:Journal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Religion(2024)

研究内容:该文通过访谈和民族志方法,分析佛教僧侣如何看待宗教与科学的关系。研究发现,僧侣普遍认为佛教与科学在认知上不存在冲突,且两者可协作解释人类经验。

重要发现:僧侣的非冲突认知源于佛教的灵活教义,这与西方宗教的对抗性立场形成对比,为宗教与科学的和谐共存提供了新视角。

2.Charismatic Mimicry: Innovation and Imitation in the Case of Volodymyr Zelensky

期刊:Sociological Theory(2023)

研究内容:该文提出“魅力模仿”(charismatic mimicry)概念,分析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如何通过模仿历史领袖的魅力特质,构建其领导形象。

重要发现:泽连斯基的领导力结合了创新与模仿,展现了魅力型领导在危机时期的动态性。研究扩展了韦伯的魅力权威理论。

3.In the Name of Love or Hatred: a Systematic Comparison Between Filicide-Suicide and Mariticide/Uxoricide-Suicide in Hong Kong

期刊:European Journal on Criminal Policy and Research(2023)

研究内容:该文比较了香港地区亲子自杀与配偶杀害/自杀案件的动机与社会背景,发现亲子自杀多源于“爱”(保护性动机),而配偶案件多源于“恨”(报复性动机)。

重要发现:研究揭示了家庭暴力与自杀行为的性别与文化差异,为香港的犯罪预防提供了数据支持。

4.Berserk!: Anger and the Charismatic Populism of Donald Trump

期刊:Critical Sociology(2022)

研究领域:社会理论,社会运动

研究内容:该文分析特朗普如何利用愤怒情绪构建魅力型民粹主义,吸引支持者。研究结合情感社会学与政治社会学,探讨愤怒在社会运动中的动员作用。

重要发现:愤怒不仅是破坏性情绪,还可通过魅力型领导转化为政治资本,驱动民粹主义运动。

5.Transboundary air pollution and cross-border cooperation: Insights from marine vessel emissions regulations in Hong Kong and Shenzhen

期刊: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2022)

研究领域:环境社会学,社会运动

研究内容:该文研究香港与深圳在控制船舶排放中的跨境合作,分析政策协调如何应对跨境空气污染。

重要发现:研究发现,区域合作受政治与经济利益的制约,但有效的沟通机制可促进政策实施。

6.Gender and Charismatic Power

期刊:Theory and Society(2020)

研究内容:该文探讨性别如何影响魅力型权力的构建,分析女性领导者在魅力权威形成中的挑战与策略。

重要发现:女性领导者需通过特定的文化表演突破性别刻板印象,构建魅力权威。

项目分析

1.Landowner Movements Resisting Oil and Gas Extraction

研究领域:社会运动,环境社会学

研究内容:该项目通过民族志方法,研究加拿大地主如何组织运动抵制油气开采,分析其抗议策略与去中心化组织形式。

重要发现:地主运动通过社区网络与媒体宣传形成影响力,其去中心化结构增强了运动的韧性。

2.Social Exclusion and Radicalization in the Somali-Canadian Diaspora

研究领域:犯罪学,恐怖主义研究

研究内容:该项目聚焦加拿大索马里移民社区,研究社会排斥如何导致青年激进化,结合访谈与档案分析探讨激进化的社会根源。

重要发现:社会排斥、经济边缘化与文化疏离是激进化的关键驱动因素,社区融入政策可有效缓解激进化风险。

3.Charismatic Bonds in New Religious Movements

研究领域:文化社会学,宗教

研究内容:该项目研究新兴宗教运动中的魅力型联系,分析领袖如何通过情感与象征性表演构建追随者的忠诚。

重要发现:魅力型联系依赖于领袖的个人特质与文化背景的互动,宗教仪式强化了群体凝聚力。

研究想法

1.魅力型领导的数字化演变

  • 研究背景:导师在魅力型领导研究中强调其情感与文化维度,但数字媒体的兴起为领导力的构建提供了新平台。
  • 研究方向:探索社交媒体(如Twitter、TikTok)如何塑造魅力型领导,分析网红或政治人物如何通过短视频与算法推荐构建虚拟魅力权威。
  • 创新点:结合 digital sociology(数字社会学)与情感社会学,开发基于大数据的魅力指数模型,量化领导力的数字化影响。
  • 可行性:可通过爬取社交媒体数据与访谈分析,结合导师的理论框架,构建实证研究。

2.跨境社会运动的网络化动员

  • 研究背景:导师在社会运动研究中关注去中心化组织,跨境运动(如气候变化抗议)的网络化趋势尚未充分探讨。
  • 研究方向:研究全球气候运动(如Fridays for Future)如何通过线上平台协调跨境行动,分析网络化动员对运动韧性的影响。
  • 创新点:引入 network analysis(网络分析)方法,绘制运动的跨国连接图谱,揭示数字平台在全球抗议中的作用。
  • 可行性:可结合导师的环境社会学研究,利用公开数据与民族志访谈,构建多方法研究。

3.激进化中的性别动态

  • 研究背景:导师的激进化研究聚焦社会排斥,但性别在激进化过程中的作用尚未深入探讨。
  • 研究方向:研究女性在极端主义组织中的角色,分析性别如何影响激进化的路径与退出机制。
  • 创新点:结合 feminist criminology(女性主义犯罪学)与导师的民族志方法,揭示性别化的激进化叙事。
  • 可行性:可通过案例研究(如女性在ISIS中的角色)与访谈,扩展导师的激进化框架。

4.宗教与科学的混合叙事

  • 研究背景:导师的研究表明佛教僧侣对宗教与科学的非冲突认知,类似叙事在其他宗教群体中的表现值得探索。
  • 研究方向:研究新宗教运动如何整合科学话语(如量子物理)构建合法性,分析其对信徒认同的影响。
  • 创新点:引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科技与社会研究),探讨宗教与科学的混合叙事如何重塑现代灵性。
  • 可行性:可通过文本分析与实地访谈,结合导师的宗教社会学研究,开展比较分析。

申请建议

1.深入研究导师的学术成果

  • 建议:仔细阅读导师的代表性论文,如 Charismatic Mimicry 和 Gender and Charismatic Power,理解其理论贡献与方法论特点。在申请材料中引用这些论文,展示对导师研究的熟悉度。
  • 创新思考:尝试将导师的研究与自己的兴趣结合,提出一个初步研究问题,如“社交媒体如何重塑抗议运动的魅力型领导?”。

2.掌握定性研究方法

  • 建议:导师的研究以民族志与访谈为主,学生需熟悉定性研究方法(如 grounded theory、narrative analysis)。
  • 实践:参加民族志或质性研究方法课程,尝试开展小型访谈项目,积累数据分析经验。在申请材料中提及相关经验,强调方法论能力。
  • 创新思考:学习软件工具(如NVivo)进行质性数据分析,并在研究计划中展示如何结合导师的方法论设计项目。

3.突出跨学科兴趣

  • 建议:导师的研究涉及社会理论、犯罪学与环境社会学,学生需展示跨学科的学术背景或兴趣。
  • 实践:在个人陈述中提及跨学科课程或项目经验,如社会学与媒体研究、环境政策的结合。
  • 创新思考:提出一个结合社会学与数据科学的课题,如利用社交媒体数据分析社会运动的动员机制。

4.准备学术写作样本

  • 建议:导师重视理论与实证结合,学生需提交高质量的学术写作样本。
  • 实践:准备一篇与导师研究相关的论文,如分析某社会运动的魅力型领导机制。确保文章结构清晰,引用规范。
  • 创新思考:在样本中尝试引入导师的理论概念(如“charismatic mimicry”),展示学术对话能力。

博士背景

Sociology Li,985社会学系博士生,专注于城乡发展与社会治理研究。擅长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索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和治理创新。在研究数字化时代社区参与和社会资本重构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曾获国家奖学金和中国社会学会优秀论文奖。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和《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等重要期刊。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石溪中学与州立高中全景解析

下一篇

牛津HAT笔试取消 2025Fall历史专业申请条件如何?QS前十院校门槛大公开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