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学校招生要求
近期,香港科技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系陈洋洋助理教授课题组面向全球招收2026年入学的全奖博士研究生。该项目提供丰厚奖学金,研究环境机构,是有志于力学超材料研究的优秀学子的理想选择。
1. 学历背景
·申请者需持有认可大学的硕士学位或优秀学士学位(GPA 3.5/4.0以上)
·本科直博申请者需在班级或专业中排名前5%,并具备突出的科研能力
·力学/机械工程、应用物理/数学、土木工程/材料科学等相关专业背景优先
2. 语言能力
·非英语母语或非英语授课院校毕业的申请者需提供英语水平证明:
3. 申请材料
·完整的在线申请表格
·学位证书和成绩单扫描件
·个人陈述和研究计划
·推荐信(至少两封)
·英语水平证明
·研究成果或代表性论文(如有)
4. 奖学金情况
香港科技大学提供两类主要的博士奖学金:
· 香港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计划(HKPFS):
- 金额:每年约331,200港币(约42,460美元)的津贴
- 外加每年13,800港币(约1,760美元)的会议及研究相关差旅津贴
- 期限为三年,竞争激烈,名额有限
· 研究生奖学金(PGS):
- 基本金额:每月约19,135港币(2025年9月1日起生效)
- 通过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后,月津贴提高至19,655港币
- 覆盖正常学制期间,年度审核续发
大多数录取的博士生都能获得至少一种奖学金,足以覆盖在港学习和生活费用。
申请通道
1.有意向的申请者请先通过电子邮件与陈洋洋教授联系,详细说明研究兴趣和背景
2.申请者需关注香港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公布的2026年入学申请截止日期
3.香港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计划(HKPFS)通常在前一年12月1日截止申请
4.入学时间:2026年春季/秋季
02、教授研究方向
陈洋洋助理教授于2021年加入香港科技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系,此前在美国密苏里大学获得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博士学位。他的研究团队专注于以下几个核心方向:
1. 主动超材料设计与开发
·研发具有感知、驱动和信息处理能力的智能结构系统
·利用几何学、力学、主动材料和信息科学的交叉知识创新设计
·开发面向太空/深海/医疗等极端环境的前沿材料体系
2. 非标准力学与物理特性研究
·研究极性Willis固体中的位移场控制
·探索具有非对称Willis型粘性的主动线的自振荡现象
·利用规范变换实现弹性变形行为的精确控制
3. 多物理场耦合与波动控制
·电-力耦合主动超材料及其弹性波调控
·多共振超材料基于自感应压电和数字电路的宽带隔离
·主动变形结构在弹性波传播中的应用
4. 生物启发设计
·受生物结构启发的功能性力学系统
·生物医学领域的力学超材料应用
·仿生智能材料的跨尺度设计
陈教授已在PRL、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Science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多篇高影响力论文,课题组拥有数字图像相关(DIC)系统、激光多普勒测振仪、多物理场耦合测试装置等先进实验平台。
03、创新研究想法
基于陈洋洋教授团队的研究基础,以下是几个富有前景的创新研究方向:
1. 自适应智能超材料的可编程设计
结合人工智能算法与超材料设计,开发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力学系统,实现对外部刺激的智能响应。该研究可利用机器学习优化超材料几何结构,赋予材料自适应性能,使其能根据环境变化自动调整力学响应,适用于结构健康监测、智能减振以及航空航天结构。
2. 基于Willis耦合的新型能量收集系统
利用Willis介质中位移-应变场的非对称耦合特性,开发高效的机械能-电能转换装置。通过在Willis型材料中引入压电层,构建基于规范变换的能量收集系统,可大幅提高能量转换效率,为微型设备、可穿戴电子和物联网传感器提供持久电源。
3. 极端环境下的多功能超材料设计
针对深空和深海环境,开发耐极端温度、高压和辐射的多功能超材料。通过将传统超材料与功能性纳米材料复合,实现在恶劣环境中保持稳定结构功能的同时,具备自修复、自诊断能力,解决航天器、深海探测设备等面临的材料失效问题。
4. 生物医学超材料的精准治疗应用
开发具有可控力学性能的生物相容性超材料,用于精准医疗和组织工程。通过设计具有定向力学响应的微结构,实现对细胞生长方向的调控,或作为药物递送载体,通过力学刺激控制释放动力学,为骨科植入物、伤口敷料和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