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学校招生要求
根据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最新的博士招生要求,有意申请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CEE)博士项目的学生需满足以下条件:
基本学术要求
·拥有至少二等一级荣誉学位(Second Class Honours, Upper Division)或同等学历
·具备在所申请研究领域开展高水平研究的能力
·满足英语语言要求:国际学生需提供有效的TOEFL或IELTS成绩
申请流程
· 申请截止日期:8月入学需在前一年12月前申请;1月入学需在前一年7月31日前申请
· 申请渠道:通过NTU研究生入学系统在线提交申请
· 学制:全日制博士项目通常为4年
费用信息
· 学费:约11,100 SGD/学期(国际学生)
· 生活费:需考虑住宿、交通、水电、书籍和日常开销等费用
02、教授研究方向
鄢然助理教授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的教师,同时兼任A*STAR高性能计算研究所的资深科学家。他是MARINA实验室的首席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海事数据分析与智能航运领域。根据其发表的60多篇SCI/SSCI索引研究论文,其研究方向可分为以下几个核心领域:
港口监管与船舶检验
·基于数据驱动的港口国监督管理优化
·利用非参数分类器有效识别高风险船舶
·船舶检验规划的协调优化方法
·船舶安全风险预测的半监督学习模型
绿色航运管理
·船舶燃料消耗预测与减排优化
·考虑动态气象条件的船舶航速优化
·航运排放控制区设计的双层规划模型
·基于联邦学习的船舶能效预测和管理
·欧盟MRV机制的应用评估与前景展望
船舶到港与周转时间预测
·集成港口呼叫记录和AIS数据的船舶到港预测
·船舶服务时间的数据驱动预测方法
·基于机器学习的船舶周转时间预测
·考虑外部事件影响的船舶准点率评估与预测
海事智能与数据分析
·海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集成研究
·智能航行管理的处方分析模型
·船舶风险管理的有效排序数据驱动模型
·基于领域知识的船舶能效优化管理
03、创新研究想法
基于鄢然教授的研究方向,以下是几个高质量可行的创新研究计划:
1. 基于分布式学习的跨港口船舶排放监测系统
研究背景:当前船舶排放监测面临数据孤岛和隐私保护的双重挑战。
创新方法:
·构建基于联邦学习的港口间协作监测框架
·开发隐私保护的船舶排放特征提取算法
·设计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预测模型
·建立港口间排放数据共享的激励机制
预期成果:实现跨港口排放数据共享与监测,同时保护各港口数据隐私,为航运业减排提供技术支持。
2. 航运走廊数字孪生智能优化系统
研究背景:新加坡-鹿特丹绿色航运走廊亟需智能化管理。
创新方法:
·构建航运走廊的数字孪生系统,整合气象、海况与船舶动态数据
·开发基于强化学习的船舶航行路径优化算法
·设计考虑多约束条件(燃料消耗、时间窗口、环境影响)的决策支持系统
·引入船舶间协同避碰与能源优化机制
预期成果:降低航运走廊船舶燃料消耗10-15%,减少碳排放,同时保证航行安全和准点率。
3. 多模态大模型驱动的港口国监督检查智能决策系统
研究背景:传统港口检查依赖有限的历史数据,难以有效识别潜在高风险船舶。
创新方法:
·构建船舶多模态数据(AIS轨迹、检查记录、船舶图像、声学信号)融合框架
·开发基于大模型的船舶风险评估与异常检测模型
·设计动态资源分配的检查优化算法
·建立基于图神经网络的船舶关系网络风险传播模型
预期成果:提高船舶风险识别准确率30%以上,优化检查资源分配效率,显著降低海事安全事故发生率。
4. 面向极端天气韧性的智能航运管理系统
研究背景: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给航运业带来巨大挑战。
创新方法:
·构建极端天气条件下船舶行为预测模型
·开发基于知识图谱的历史极端事件分析系统
·设计船舶-港口协同应对极端天气的决策支持系统
·建立极端天气下航运网络韧性评估框架
预期成果:提高航运系统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降低经济损失和安全风险,为航运业气候适应性提供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