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套磁”?
这个词源自北京方言,意思是“套近乎,搞好关系”。
而在美国博士申请中,第一封邮件通常被称为“套磁信”,主要是为了和申请学校有关教授邮件联系,展现个人实力,使教授肯定申请者的科研能力,从而增加自己录取的机会。
“套磁”本质是一个申请者与教授之间相互了解的双向过程!
如果不注意一些细节,小心“双向了解”变成了“拉黑”!
Be like:海投的方向和内容都没错,偏偏把名字忘记换了...
*来源于小红书
给B老师的信里A老师的建议没删干净,想找地缝钻进去...
*来源于小红书
教授秒回问我是不是发错人了,祝我申请顺利...
*来源于小红书
那么正确的套磁信应该怎么写?如何才能用有效的文字输出获得教授的心?要注意哪些细节?
今天这篇「美国博士申请套磁信最全攻略」一定不要错过!
01、选套磁导师还有这些门道?
无论是套磁信还是推荐信,第一步就是推荐人的选择!
核心原则还是“匹配度至上!”
首先我们要确定套磁的细分领域和目标院校,并选定与之匹配的合适教授。
大家可以通过学校官网的教授主页,或者查询教授发表的论文,或者是和学长老师打听等各种方式,仔细了解感兴趣教授的研究方向和内容,进一步筛选套磁范围。
在套磁过程中,海投是正常的事情,但是咱们应该采用“精准的老师围捕猎”策略。
*来源于小红书
另外不建议大家给每个学校同时群发套磁邮件。
大家可以在和一个教授沟通联系结束后,或者明显感觉这个教授不会回复后,再继续联系下一个,千万不要同时在线N个,毕竟学术圈就这么大,啥都投有种不靠谱的感觉。
美国大学教授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
- Professor 教授:有一定的年纪,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招生习惯,看过的套磁信也多如牛毛。如果他对你感兴趣,会很快做出回复。
- Associate Professor 副教授:处世灵活,要求又高,当然这类型的教授水平也是很高的,自我表现得宜是关键。
- Assistant Professor 助理教授:助理教授一般都有启动资金,有招生需求,而且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招生习惯,套磁成功的几率相对比较大。
- Affiliated Professor:这一类型的教授是已经转到别的学校去了,只是挂名不招生。
- Emeritus Professor 名誉教授:已退休,不招生。
- PS:美国大学的教师体系是“Tenure”制,即终身制,无论是正教授以及副教授都是“终身教授”,取这些是真正的学术大牛,除非学术问题或刑事案件,能够一直做到退休的,可以理解为美国的“铁饭碗”。
套磁信导师一般选择正在招收团队成员的教授,Professor和Associate Professor / Assistant Professor(助理教授),好的教授万人爱,我们套磁时可以优先联系年轻AP,竞争少。
这里还有一个小误区,以为助理教授等于中国的“助教”。不是的,美国大学的这三种教授的学术地位,都类似于中国大学的正教授。
Emeritus Professor和AffiliatedProfessor一般不招学生,不在套磁考虑范围。
02、抓住最佳套磁时间!
什么时候去套磁最合适?我们可以总结为早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
7-9月:早期套磁
7-9月份是在开学前,这段时间还是比较充裕的,同学们可以好好思考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了解相关教授信息。
但很多时候通过学校官网了解的信息比较有限,同学们这时候可以大胆去联系教授,发邮件礼貌询问明年的招生情况、项目资源等内容。
同时排除一些不适合、不能申的项目。
12月左右:中期套磁
12月份基本都进入申请阶段,如果在前期套磁时留下良好的印象,一些教授会给自己心仪的学生“发送信号”,鼓励他们申请。
那么申请人可以在提交完申请后,通过邮件告知教授目前自己申请的进度、情况等,通过教授的回复来判断自己的Offer是不是稳了。
次年2月以后:后期套磁
在这个阶段,大家手中陆陆续续会收到一些Offer,如果仍然想冲一把自己最心仪的学校,可以通过套磁去和教授沟通,为自己争取一个机会。
如果回复内容确实是完全没希望了,也可以彻底死心,不用每天在干等浪费时间。
而且在整个申请过程中,都是可以持续和教授保持沟通联系的!并不是一次就结束了:
- 比如每2个月向教授汇报研究项目进展,以数据与图表优先,展现研究能力和成果。或者是你近期在学术上的一些新思考、想法都可以交流。
- 甚至是在节日的时候问候老师:
这样不仅让心仪教授对自己保持一个深刻的印象,而且会让教授觉得你对TA研究的领域是真心感兴趣,有更大几率被录取,也可以在与教授交流中得到一些有用信息和学术建议。
03、好的套磁信这么写!
1、开头要Dear,文末要Best Regards
既然作为信,既要有最基本的开头称呼以及结束的祝福语。
如果是比较正式的商务邮件或者写给不太熟悉的人,一般用“Dear + 称呼(Mr./Ms./Dr. + 姓氏)”,像是写给教授,那么就应该是Dear Professor XXX。
Notes:千万要把XXX更改,不要直接发模板过去了...聆听社死瞬间:
*图源小红书
邮件结尾是用于总结邮件内容或者是表达期待,比如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consideration.”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等。
结尾后加上祝福语,比如“Best regards/Kind regards”等,然后再空一行再写自己的名字。
2、正文内容
在问候语和祝福语之间就是我们的邮件正文,这部分是重头戏,通过具体实例来展现与教授研究领域的契合度。主要囊括以下几点内容:
1)自我介绍
简要介绍自己的专业背景,涵盖姓名、所在学校、所学专业、年级以及学术成绩,一定要精炼,不用长篇大论,毕竟附件的简历会有更详细的信息。
*来源于《5篇实用套磁信模板》,联系老师即可获得
2)写信动机
你为什么要给TA写信,你的来意是什么,想要了解什么信息,要开门见山地说清楚。
不要扭捏,也不要过于谄媚或者冷漠,大大方方并且有礼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就好。
3)展示能力
比如自己目前参与的项目或者研究课题、学术论文的发表情况、参加的学术竞赛和专业会议、获得的荣誉等等。
目的是把自己的经历和教授领域高重叠度,展示出自己的学术兴趣和能力。
*来源于《5篇实用套磁信模板》,联系老师即可获得
4)研究兴趣
提前做好心仪教授研究方向的功课,最好要看一下心仪教授写过的论文,有独立的思考和输出。
这部分需要申请者将自己已有的研究和导师的研究方向相结合,说明自己之后打算的研究方向或者想做的课题。
3、附件
在邮件末尾最好能附上CV供教授参考,方便教授进一步了解你的情况。
CV是我们展示个人能力和成果的窗口,重点要突出,可以把论文、专利、奖项都列上去,并且做到美观,规范。
也可以将个人简历、学术论文等相关资料上传至个人网站,并在邮件中提供链接。
“To help you know me better, herewith I enclose my CV, and one conference paper on A. If you are interested, you can also visit my personal website at: http://www.XXX.com.”
除此之外,在发送套磁信之前,一定要把所有信息再三核对,以及写邮件的规范格式、基本礼仪都要做好。
千万不能出现写错学校、写错专业项目、写错老师名字这些最最低级的错误,以及还有一些语法错误、错字连篇等等都是大忌。
科研本身就是一件严谨的事,在一封信中都能错漏百出,还怎么让教授相信你能做好学术呢。
希望以上这些内容对你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