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鲁汶大学全奖PhD博士项目招生中!

今天,我们为大家解析的是鲁汶大学博士研究项目。

“PhD Position in Optimal and Robust Hygrothermal Design of Interior Insulation Systems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Heritage Buildings”

学校及专业介绍

比利时鲁汶大学全奖PhD博士项目招生中!

学校概况

鲁汶大学(KU Leuven)是比利时最古老和最大的大学,成立于1425年。作为一所世界级顶尖研究型大学,KU Leuven在多个全球大学排名中位居前列,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全球大学排名中位列第50位。鲁汶大学是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LERU)和Una Europa联盟的重要成员,拥有来自150多个国家的15,000多名国际学生,占其63,774名学生总数的23.8%。

院系介绍

鲁汶大学土木工程系是科学、工程和技术学院群组的重要组成部分,下设六个研究部门:

  • 建筑物理与可持续设计部门
  • 结构力学部门
  • 材料与结构部门
  • 水力学与地质技术部门
  • 测绘学部门
  • 系统服务部门

本博士项目所在的建筑物理与可持续设计部门由Dirk Saelens教授领导,位于鲁汶阿伦贝格公园。该部门研究重点包括建筑部件中的热质传递、能源需求与使用、建筑材料的耐久性、隔音、室内声学和建筑环境中的噪声控制等领域。

招生专业介绍

本次招生项目为"历史建筑内部保温系统的最优与稳健湿热设计"(Optimal and Robust Hygrothermal Design of Interior Insulation Systems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Heritage Buildings)博士研究项目,由鲁汶大学土木工程系建筑物理与可持续设计部门提供。该项目旨在开发一个通用框架,用于历史建筑内部保温系统的最优和稳健湿热设计。

项目背景:欧洲建筑存量约占欧盟总能源消耗的40%。为实现欧洲绿色协议的气候中和目标并应对气候变化,迫切需要制定能源高效和资源高效的建筑翻新策略。历史建筑在这方面不容忽视,但同时也面临各种挑战,气候变化只会加剧这些挑战。内部保温通常被视为历史建筑墙体热性能升级的唯一可能方法,但这也是最具风险的技术,因为可能出现间隙冷凝、冻害以及霉菌或木材腐烂等多种损坏模式。

培养目标:该项目旨在培养具备材料科学、建筑物理学和数值模拟等多学科背景的高级研究人员,能够解决历史建筑保温与保护之间的关键挑战。毕业生将具备设计和评估适用于历史建筑的内部保温系统的专业知识,确保这些系统既能提高能源效率,又能保护建筑的历史价值和结构完整性。

申请要求

1.学历要求:

  • 需在合同开始日期前获得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建筑学或其他同等专业的工程科学硕士学位
  • 硕士学位需至少达到优秀(distinction)等级,或能通过其他成就、奖项或推荐证明其学术能力

2.个人素质要求:

  • 对建筑遗产保护有浓厚兴趣
  • 对数值和实验研究工作(实验室和现场)均有兴趣

3.语言要求:

  • 英语水平优秀(工作语言为英语)

项目特色与优势

  1. 结合实验和数值研究:项目将进行材料和组件层面的综合研究,包括传统和新型内部保温系统的湿热材料特性表征,以及实地测量和数据驱动的湿热建模方法。
  2. 前沿研究设施:研究将利用由弗拉芒恢复计划资助的大规模测试设施进行实地测量。
  3. AI技术应用:将利用包括神经网络在内的AI技术进行概率湿热建模,为内部保温系统的最优和稳健湿热设计奠定基础。
  4. 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研究将考虑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确保所开发的保温解决方案在未来气候条件下也能保持稳定性能。
  5. 国际合作网络:与比利时文化遗产研究所(Royal Institute for Cultural Heritage)、Buildwise、Daidalos Peutz和荷兰文化遗产局等机构的合作,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机会。

有话说

项目理解

  1. 交叉学科该项目融合建筑物理学、材料科学、文化遗产保护和数据科学等多个领域,旨在解决历史建筑内部保温所面临的复杂湿热性能挑战,平衡能源效率与建筑保护的双重需求。
  2. 研究目标开发一个通用框架,用于历史建筑内部保温系统的最优与稳健湿热设计,确保系统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避免湿气相关损害,并考虑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
  3. 技术手段项目采用多层次研究方法,结合材料特性实验测试、大规模测试设施现场测量以及数据驱动的湿热建模,并借助神经网络等AI技术进行概率性分析,从而实现全面评估。
  4. 理论贡献项目将为传统和新型内部保温系统(如湿度缓冲和生物基系统)的湿热性能提供深入理解,建立评估历史砖石结构湿热响应的新方法,并将气候变化影响纳入建筑物理模型。
  5. 应用价值研究成果将直接指导历史建筑的内部保温设计实践,提供降低风险的解决方案,帮助实现能源效率目标,同时保护文化遗产,并为建筑行业提供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策略。

创新思考

  1. 前沿方向:将先进生物基保温材料与传统历史建筑技术结合,开发具有高效湿热调节功能的新型保温系统,实现建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融合,拓展现有研究边界。
  2. 技术手段整合数字孪生技术与物联网传感系统,实时监测历史建筑内部保温系统的湿热性能,建立动态预警机制,结合AI预测模型,实现主动式环境控制与智能维护管理。
  3. 理论框架构建融合建筑物理、材料科学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多维评估模型,开发量化历史建筑内部保温系统性能与风险的新指标体系,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 应用拓展将研究成果扩展至其他类型的历史建筑,如木结构建筑、石结构建筑和混合结构建筑,开发适应不同气候区域和建筑类型的定制化内部保温解决方案。
  5. 实践意义通过降低内部保温系统的实施风险,使更多历史建筑能够安全地提高能源效率,从而大规模减少碳排放,同时保护文化遗产价值,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多重效益。
  6. 国际视野建立全球历史建筑内部保温最佳实践数据库,促进不同气候区域和文化背景下保温技术的交流与标准化,提高研究成果的国际适用性和影响力。
  7. 交叉创新将循环经济理念引入历史建筑保温研究,开发可拆卸、可回收的内部保温系统,并结合建筑健康学研究,评估保温系统对室内环境质量和居住者健康的影响。
  8. 其他创新点探索自修复生物基保温材料,利用微生物技术开发能够自动应对湿度变化和修复微观损伤的保温系统,延长使用寿命,提高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和适应性。

博士背景

Bridge,985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生,专注于桥梁工程和抗震结构设计研究。擅长运用高性能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探索新型材料和结构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在研究大跨度悬索桥抗风性能优化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曾获国家奖学金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优秀青年工程师奖。研究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和《Engineering Structures》等顶级期刊。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2025年河北工业大学1+3国际本科招生简章!

下一篇

25所免申请费的美国Top 100大学!实力强、不收你钱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