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到申请季,就会有同学私聊问我这个问题:“科研和实习哪个更重要?”其实,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背后折射出的是大家对硕士项目定位的困惑。尤其是申请去美国、英国这些地方读书时,很多人没搞清楚:硕士项目的核心目标,到底是培养未来学者,还是帮学生尽快找到工作?如果答案是后者,那么实习的分量自然不言而喻。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想和你聊聊——科研和实习,到底该怎么权衡?什么时候科研重要?什么时候实习更关键?如果没有科研,能不能靠实习逆袭? 希望读完之后,你能更清楚地知道,自己该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哪一块。
【核心目标是“就业”】
不同于国内硕士项目常常被区分为“学硕”和“专硕”,在美国和英国,大部分硕士项目其实都可以看作是就业导向的职业加速器。这意味着招生官在评估申请人时,最关注的并不是你是否具备科研潜力,也不是你未来能否读博,而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你能不能在毕业后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因此,硕士申请的核心就是就业能力,而实习恰好就是这种能力最直观的体现。设想一下,如果你能在申请前完成一段完整的实习,经历过几轮面试、实际工作考核,最终拿到实习 offer 和证明,这对招生官来说就是一个非常有力的信号:你已经具备在真实职场中生存下来的能力。而这,正是绝大多数硕士项目最在乎的东西。
【科研的作用】
科研经历在硕士申请中也不是完全没有用处。对于有些学术属性较强的项目来说,科研背景可以帮助你证明自己的研究能力,展现出一定的学术潜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招生官在看科研经历时,通常关注的并不是“你有没有做科研”,而是你在科研中是否产出有价值的成果。
具体来说,他们会看你是否发过论文,发在什么级别的期刊上,这篇文章的引用次数是多少,你在作者列表中处于什么位置(第一作者、二作、三作等)。这些标准非常“硬”,也非常直接,没有太多润色的空间。
对于大多数本科生来说,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到高质量产出是非常困难的。正因为如此,很多同学的科研经历在招生官眼里反而显得“水”,并不能带来太大加分。相比之下,一段切实可行、与申请方向高度相关的实习经历,往往更能体现能力和潜力。
【实习的优势】
实习之所以被认为更重要,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它能够全方位展示申请者的能力。首先,一段完整的实习经历,意味着申请者在进入公司前要经历严格的筛选,包括简历投递、笔试面试、技术考核等,这些过程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实力的体现。而进入公司后,你需要在真实的职场环境中接受考核,最终拿到实习证明和工资单。
这些成果是无法造假的,也比科研中“挂个名字”的经历更能打动招生官。其次,实习经历展示的不仅仅是硬实力,比如量化分析能力、编程能力、建模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证明你具备各种软实力,例如团队合作、沟通协调、时间管理、multi-tasking(多任务处理)、向上管理能力等等。
这些能力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中至关重要,而科研经历往往很难完整体现出来。也正因为如此,招生官更愿意录取那些拥有丰富实习经验、能够快速适应工作环境的申请者。
【例外情况:科研属性较强的硕士项目】
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市面上确实存在一些科研属性较强的硕士项目,例如哥伦比亚大学 GSAS 下的统计(Stats)、MAE、QMSS 专业,CBS 的 MSFE,以及 NYU Courant 的金融数学、Northwestern 的数据科学项目等等。
这些项目在招生时,往往会对科研经历有所偏好。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即便是这些项目,实习经历的重要性依然不容忽视。根据长期的申请经验来看,每年都有不少拥有扎实科研经历的同学,最后因为缺乏相关实习背景而无法被录取。
反过来,那些科研经历一般但有出色实习经历的申请者,往往能够顺利进入这些项目。因此,即使目标是“偏学术”的硕士项目,实习经历仍然是申请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敲门砖”。
【科研 vs 实习:如果只能选一个,该怎么取舍?】
如果一定要下一个结论,那么对于绝大多数硕士申请者来说,答案是非常明确的:实习比科研更重要。科研经历当然可以加分,但更多情况下,它的作用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相比之下,实习经历才是能够显著提升背景、让招生官眼前一亮的关键因素。
换句话说,如果你既有科研又有实习,那当然最好;但如果只能选择其一,那么实习几乎总是更优先的选择。尤其是对于想走就业导向项目的同学来说,缺少实习可能会成为一个硬伤,而缺少科研通常问题不大。
【还有哪些方式可以提升背景?】
很多同学可能会担心,自己因为时间、签证、学校资源等原因,未必有机会拿到足够的实习机会。
那么,除了科研和实习,还有没有其他途径可以提升背景呢?答案是肯定的:
【参加各类竞赛】包括商赛、咨询赛(如贝恩咨询竞赛、JP Morgan 资产管理挑战、Point72 股票竞赛),以及 Kaggle 这样的数据竞赛。如果能拿到好的名次或奖项,不仅能写进简历,还可能直接带来面试机会甚至工作机会。我们之前也写过相关的文章:盘点大学生不能错过的高含金量商赛!超全汇总!港大官方认可的21项比赛全解析
【远程实习】虽然市面上有很多“水实习”,但确实也存在一些高质量、含金量高的远程机会。关键在于学会甄别,找到那些真正能锻炼能力、拿到有效证明的项目。
【项目课程与活动】有些学校或项目会提供与就业相关的课程或活动,比如 UCB MFE、Baruch MFE 提供的线上课程。这些虽然不能完全替代实习,但也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第三方背书】与科研不同,就业类的背景往往需要更权威的证明。比如企业、校方、HR 出具的正式推荐信或证明,比单纯的科研导师推荐更有说服力。总的来说,这些途径虽然效果各有不同,但核心逻辑是一致的:和就业高度相关,能够直接反映申请者的工作能力,并且有第三方权威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