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北美SAT考情:创新这一块拉满了

众所周知,美国本土的SAT考试题目独立命题,虽然考试形式和考点与国际卷理论上完全相同,但是总能搞出一点花活。打个比方就是国际卷(也就是亚太卷)相当于中国高考的全国卷1,而美国本土的SAT相当于上海卷的样子。

作为花活重灾区,北美卷这次也没让我们失望,虽然总体上难度并不高,甚至相比今年年初的几次考试有下降趋势但是新考法着实不少,颇为有趣。

语法

首先从纯语法题的难度来看,北美题目仍然是笨拙得感人。之前我们就反复提到:北美学生不擅语法,所以北美卷出于对本土学生的照顾,纯考语法的题目一直不难。除了考点出的相对简单之外,很多题目都是靠语感一路平推过去就可以做出来,甚至用不上什么句子成分分析和长难句的能力。

当然,作为同一年的同一个月考试,国际卷(亚太)和北美卷的考点也是有一些重题的,但是不多,这次在题库中,就有个位数的几个,比如:

8月北美SAT考情:创新这一块拉满了

国际卷(亚太)和北美都有的题

是一模一样,北美卷一字未改

有大胆想法的同学注意了,虽然亚太考区比北美早考12小时,而且也确实有重题,但是考虑到题库也是不小的,提前看亚太题目然后在北美考场能遇到原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是为什么又说北美卷笨拙呢?请看一个北美卷考的语法题:

8月北美SAT考情:创新这一块拉满了

我们已经做烂掉的A; B; and C考点

北美仍然当做压轴语法题来出

北美的纯语法考点一直是慢半拍的感觉,实际上是大部分的纯语法题目都会先投放到国际考区试验,看下国际生的反应,然后甄选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在放在北美使用

而在逻辑词题目上,这次北美就有很大的创新了。我们在考前18张里面,涉及到这么一道题:

8月北美SAT考情:创新这一块拉满了

当时我们就讲,这种创新题目大概率会在这个月考试中出现。当我翻看国际卷题库发现没有这个题的时候,当时还长舒一口,毕竟这种题目确实难绷,超越了传统逻辑词题目,对阅读能力要求还是挺高的。

然而爱搞花活的北美卷从不让人失望,北美卷直接祭出了这么一个题:

8月北美SAT考情:创新这一块拉满了

好家伙这是给我干到阅读来了吗?这还是语法题么。大家可以看看这个题选啥。

反而是大家之前压重注的笔记题,这次确实是没啥新意。花活看来是要整到逻辑词去了。

阅读

尽管北美卷本应独立命题。但本次北美考试的阅读卷,据不完全统计,词汇题与亚太卷重复颇多

这是亚太卷汇总的词汇:

interconnected :互联的;相互连接的

quintessential :典型的;精髓的

reciprocal :互惠的;相互的

invoked :援引的;调用的

engaging in :从事;参与

synthesis :综合;合成i

ndices of :……的指标/指数

perceptible :可感知的;明显的

attest to :证明;证实

Proponents :支持者;倡导者

attrition :损耗;消耗

unfailingly :始终如一地;可靠地

universal :普遍的;通用的

approximate :近似的;大约的

indications :迹象;指示

discrepancies between :……之间的差异/不一致

北美卷的熟人包括↓

8月北美SAT考情:创新这一块拉满了

以及↓

8月北美SAT考情:创新这一块拉满了

还有↓

8月北美SAT考情:创新这一块拉满了

阅读方面,依旧还是重复率低+M2难度陡增的感觉。整个module过下来,文本见过的题感觉不超过4题,而且仅仅是见过,并不是能秒选答案的情况。最多只是文本比较熟悉而已。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去公园和距离无关”题↓

8月北美SAT考情:创新这一块拉满了

先说实验怎么做,再给出观点,重点句在最后一句。此题送分题,选B。

新题方面,整体来说还是要比前两年的题目要难的。比如,以往我们都觉得细节题是送分题系列--只要定个位就能做对了。但现在的细节题,题干跟选项就像主题题那么长↓昨晚这题之后大概率还有5道逻辑分析题在后面,对同学的信息处理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今后想要考高分的同学,还是必须打好基础,提升阅读效率和速度,不然新题多的时候真的是一种折磨。

8月北美SAT考情:创新这一块拉满了

题干信息分析:

使用工具的海獭:用固定石头当砧板,能获取高质量、硬壳的猎物(如贻贝和蛤蜊),这些猎物通常仅靠啃咬无法获取。不使用工具的海獭:觅食丰富但能量低、易获取的猎物(如蜗牛)。

C选项:因为不使用工具的海獭获取的猎物能量低,使用工具的海獭能获取高能量猎物,所以为满足能量需求,不使用工具的海獭需要处理更多猎物,该项可以推出,当选。

再看另一题,压轴题。

8月北美SAT考情:创新这一块拉满了

解题思路:

1.理解背景与结论:

文中核心是“变暖导致秋季初霜延迟,入侵物种比本土物种更受益”这一结论(由 Mulder 和 Spellman 得出)。要支持该结论,需体现 入侵物种(goosefoot, C. album)在‘初霜延迟’时比本土物种(twinflower, L. borealis)获益更多。

2.逐一分析选项:

A:说在“历史典型温度”下两者落叶时间相近,但“初霜延迟年份里 C. album更早停止长叶”——这与“入侵物种更受益”逻辑相反(若 C. album更早落叶,说明它在延迟年份长得更少,反而不受益),排除。

B:说研究期内 C. album和 L. borealis都没有“年际间落叶时间的显著变化”——但我们要比较的是“初霜延迟年份 vs. 历史典型年份”里两者的差异,而非年际间自身是否变化,与结论无关,排除。

C:指出“在初霜延迟年份,L. borealis和 C. album都会在秋季更晚长叶,但 C. album的‘延长时长’比 L. borealis大得多”——直接体现了入侵物种(C. album)在初霜延迟时比本土物种(L. borealis)长得更多、更久,因此更受益**,完美支持结论。

D:说“初霜延迟年份里两者都长更多叶,且春季生长季也更早”——但这里既涉及了秋季,又新增了春季,无法单独说明“初霜延迟”对入侵 vs. 本土的影响(春季本身也可能受其他因素干扰),不如 C 直接针对“秋季生长时长差异”来支持结论,排除。

综上,能最直接支持 Mulder 和 Spellman 结论的是选项 C。

一句话--现在想要SAT分高,要不纯外挂,要不勤勤恳恳努力提高水平,学会阅读思路想半吊子学了一点又没学透,靠拿到真题靠重复率拿高分,是完全不可能的。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2025年8月23日托福考情回顾

下一篇

2025年深圳大学2+2国际本科招生简章!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