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将带大家深入解析今天我们将带大家深入解析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 哲学系的博士生导师Prof.Harris,通过这样的“方法论”,让大家学会如何从了解一个导师开始,到后期更好地撰写套磁邮件及其他文书。
研究领域解析和深入探讨
教授是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哲学史教授,皇家爱丁堡学会会士。他的研究主要聚焦于17-18世纪的英国哲学与思想史,特别专注于大卫·休谟(David Hume)的哲学思想及其历史脉络。
教授的学术生涯始于牛津大学巴利奥尔学院(Balliol College)的英语语言和文学研究,后转向哲学研究,并在纽约新社会研究学院(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和牛津大学深造。他的早期研究关注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的自由理论和18世纪英国哲学中的自由意志问题。
教授的研究领域可分为以下几个核心方向:
1. 休谟思想研究与知识传记
教授在休谟研究方面的贡献尤为显著。他撰写的《休谟:知识传记》(Hume: An Intellectual Biography)是自1954年Ernest Mossner之后第一部全面考察休谟思想的传记作品,被视为该领域的重要突破。这部著作不仅考察了休谟的哲学思想,还将其置于18世纪的历史和知识背景中,全面分析了休谟在人性、道德、政治、历史和宗教等方面的贡献。
与传统的休谟解读不同,教授拒绝将休谟的《人性论》(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视为其思想的特权性文本,而是平等对待休谟的所有著作,包括《英格兰史》(History of England)和《论文集》(Essays)。这种方法挑战了将休谟简单归类为学院派哲学家的传统,转而将其视为一位广泛参与当时知识生活各方面的"文人"(man of letters)。
2. 18世纪英国哲学史与哲学概念史
教授对18世纪英国哲学史有深入研究,尤其关注"哲学"这一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解。他曾获得英国学院和莱文休姆信托基金的高级研究奖学金,从事题为"18世纪英国的哲学、哲学化和哲学家"(Philosophy, Philosophizing, and the Philosopher in 18th-Century Britain)的研究项目。目前他正在为牛津大学出版社的《牛津哲学史》系列撰写一部新的18世纪英国哲学史。
这一研究方向体现了教授对哲学史的元理解——不仅研究历史上的哲学思想,还研究"哲学"这一概念本身如何被理解,以及哲学活动如何随时代而变化。他特别欣赏18世纪的哲学概念,当时哲学不仅仅是一门纯学术学科,而是与政治、历史、经济学和文学批评等领域有着紧密联系。
3. 政治义务问题与现代政治思想中的"人民"概念
教授近年来的研究兴趣转向17-18世纪政治哲学中的政治义务问题,尤其关注洛克与菲尔默之间的思想交锋及其在18世纪英国政治思想中的后续影响。2018年,他在布朗大学发表了Benedict政治哲学史讲座,题为"最困难的问题:18世纪英国政治思想中的政治义务",探讨了政治义务这一根本问题在光荣革命后的英国社会如何被理解和辩论。
最近,受当代政治事件的启发,教授开始研究"人民"概念及其政治用途。他特别关注霍布斯关于"人民"的论点——即人民作为一个具有单一意志的统一体,只存在于主权者的人格中。他正在撰写一篇论文或著作,阐述这一论点,并考察普芬多夫对此的回应、洛克明显回避这一问题的态度,以及卢梭看似截然相反的人民观念。教授认为,相比卢梭式的理解,霍布斯式的民主理解不那么容易受到民粹主义的影响。
精读教授所发表的文章
1. 《The people in modern political thought: an outline history》
发表于《欧洲思想史》(History of European Ideas),2025年
这篇文章探讨了"人民"作为现代政治思想中的关键概念。教授指出,尽管人民主权是现代政治思维的核心概念,但"人民"本身——即这一主权的拥有者——却很少被直接分析。文章梳理了现代政治思想中"人民"概念的发展历程,考察了从霍布斯、普芬多夫到卢梭等思想家对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为理解当代民主理论和民粹主义提供了历史视角。
2. 《The multitude, the people, and popular sovereignty: Pufendorf and Locke in reply to Hobbes》
发表于《霍布斯研究》(Hobbes Studies),2024年4月。
这篇文章详细分析了普芬多夫和洛克如何回应霍布斯关于"人民"的论点。教授认为,霍布斯主张人民作为统一体只存在于主权者的人格中,而普芬多夫和洛克则以不同方式反驳了这一观点。文章探讨了这三位思想家在人民主权理解上的根本分歧,以及这些分歧如何影响了后来的民主理论发展。通过这一研究,教授为理解现代政治思想中的核心概念提供了新的历史视角。
3. 《Of the origin of government: the afterlives of Locke and Filmer in an eighteenth-century British debate》
发表于《知识史评论》(Intellectual History Review),2023年
这篇文章描述了一场关于政府效忠基础的辩论,这场辩论在历史学家关于自由主义或共和主义是理解十八世纪英语政治思想的关键的争议中被掩盖。教授以光荣革命为出发点,勾勒了他认为的关于政府起源的主流十八世纪论点,一直到法国大革命的余波。
4. 《Poverty as a political problem in late eighteenth-century Britain: Smith, Burke, Malthus》
发表于《南方哲学杂志》(The Southern Journal of Philosophy),2023年
这篇文章考察了18世纪末英国三位重要思想家——亚当·斯密、埃德蒙·伯克和托马斯·马尔萨斯——如何将贫困理解为一个政治问题。教授分析了他们对贫困原因和解决方案的不同理解,以及这些理解如何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经济变革背景下的政治思想转变。
文章展示了教授将政治思想研究与社会经济历史相结合的方法,为理解现代福利国家思想的起源提供了历史视角,同时也揭示了18世纪政治思想如何应对工业化早期阶段出现的社会问题。
教授的学术地位
教授在哲学史和思想史领域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特别是在休谟研究和18世纪英国哲学研究方面。他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休谟研究的权威地位教授的《休谟:知识传记》被公认为休谟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式著作,自出版以来获得了广泛赞誉。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部著作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吸引了更广泛的读者群体。他后来为牛津大学出版社撰写的《休谟:牛津通识读本》(Hume: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取代了A.J.艾耶(A.J. Ayer)1980年的同名作品,成为休谟思想的标准入门读物。教授对休谟的解读独树一帜,他强调休谟不仅仅是一位狭义的哲学家,更是一位广泛参与18世纪知识生活各个方面的思想家。这种解读挑战了将休谟简单视为怀疑主义哲学家的传统观点,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历史和文化语境中理解。这一研究路径不仅丰富了对休谟的理解,也为18世纪思想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示范。
- 学术荣誉与国际认可教授获得了多项重要学术荣誉,体现了其在学术界的高度认可:2019年当选为皇家爱丁堡学会会士(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Edinburgh)
2018年在布朗大学发表了Benedict政治哲学史讲座
2012-2013学年成为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成员
获得英国人文艺术研究委员会(AHRC)、英国学院(British Academy)和莱文休姆信托基金(Leverhulme Trust)等多项研究奖学金
- 编辑与学术组织工作教授的学术影响力也体现在其编辑和学术组织工作上:《牛津18世纪英国哲学手册》(The Oxford Handbook of British Philosophy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的编辑
与Aaron Garrett合作编辑的《18世纪苏格兰哲学》(Scottish Philosophy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Volume One)
通过这些编辑工作,教授不仅展示了自己的学术视野,也为促进18世纪哲学和思想史研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对当代政治哲学的影响教授近年来对现代政治思想中"人民"概念的研究,不仅具有历史学术价值,也对理解当代民主理论和应对民粹主义挑战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他关于霍布斯式民主理解可能比卢梭式民主理解更不容易受到民粹主义影响的观点,为当代政治哲学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有话说
基于对教授研究的深入理解,以下提出几点创新性思考,这些思考既建立在教授的学术成果之上,又试图拓展新的研究方向:
1. 休谟的政治思想与当代多元社会的政治稳定性
教授的休谟研究为我们重新思考当代多元社会的政治稳定性问题提供了历史资源。休谟作为一位怀疑派思想家,对宗教独断论持批判态度,同时又强调习惯和传统在维持社会稳定中的作用。这种平衡为我们思考当代多元社会如何在尊重差异的同时维持政治稳定提供了重要启示。
创新思路:可以发展一种基于休谟的政治理论,特别关注习惯、同情和传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作用,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在不诉诸形而上学预设的情况下促进政治共识。这一研究可以与当代政治自由主义和多元主义对话,为解决民主社会面临的政治极化挑战提供新视角。
2. "人民"概念的数字化转型与民主理论创新
教授关于"人民"概念的研究为我们思考数字时代民主转型提供了概念工具。在社交媒体和算法治理的时代,"人民"如何构成、表达和行使主权面临新的挑战。
创新思路:可以将教授对霍布斯、普芬多夫和洛克关于"人民"概念的研究,与当代数字民主理论相结合,探索数字公共领域中"人民"概念的重构。这一研究可以考察算法和平台如何塑造集体意志的形成,以及数字技术如何影响政治认同和主权实践。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霍布斯关于"人民"只存在于主权者人格中的观点,如何帮助我们理解社交媒体时代的政治认同和代表机制。
3. 政治义务理论与全球治理挑战
教授对洛克-菲尔默辩论及其在18世纪的影响的研究,为思考全球化时代的政治义务问题提供了历史视角。当代全球治理机构面临的合法性危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一种政治义务理论的危机——公民为何应该服从超越国家主权的权威?
创新思路:可以发展一种基于历史比较的全球政治义务理论,考察17-18世纪政治义务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如何为理解当代全球治理合法性问题提供思路。特别是,洛克的同意理论和霍布斯的保护理论如何帮助我们思考跨国民主和全球正义问题。这一研究可以与当代全球正义理论对话,为应对气候变化、全球不平等等跨国问题提供政治哲学资源。
4. 经济思想与政治哲学的互动:从18世纪到21世纪
教授关于斯密、伯克和马尔萨斯如何将贫困理解为政治问题的研究,为我们思考当代经济思想与政治哲学的关系提供了历史参照。当代社会面临的贫富差距扩大、自动化带来的就业冲击等问题,同样需要政治哲学与经济思想的结合来应对。
创新思路:可以发展一种历史比较研究,考察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工业革命早期阶段的政治经济思想如何应对社会转型带来的挑战,并将其与当代数字革命背景下的政治经济挑战进行比较。这一研究可以特别关注市场、国家和公民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解如何随技术经济变革而演变,以及这些变革如何影响政治义务和公民身份的概念。
博士背景
Aristotle,985哲学学院博士生,专注于当代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的比较研究。擅长运用跨文化哲学和现象学方法,探索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身份、伦理困境和技术哲学问题。在研究人工智能伦理与东方智慧传统的对话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研究成果发表于《哲学研究》和《Philosophy East and West》等重要期刊。擅长哲学相关领域的文书写作辅导,熟悉相关领域的PhD申请流程及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