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眼里保研真的不如考公吗?

“爸妈,我保研成功啦!”

“保研好啊,不过毕业后还是得考公才能有稳定工作。”

家长眼里,保研真的不如考公吗?

图源小红书:http://xhslink.com/a/2OfpHAlWjqhbb

类似的对话,或许已在无数家庭中上演。

部分家长认定“考公才是铁饭碗,读研只是跳板”,即考公优先级大于一切。而一些读到研三的研究生也会感慨原来保研的价值只在于拿到offer的那一刻:

“保研成功时以为逃离了就业焦虑,没想到毕业时还是得考公,工作找不到,论文没写完,真快崩了……”

家长眼里,保研真的不如考公吗?

图源:小红书

http://xhslink.com/a/xoCFzQ2vLw3bb

不过,因为研究生的身份可以提供更多的考公机会,也有部分网友认为保研、读研的优先级应该大于考公。

家长眼里,保研真的不如考公吗?

图源:小红书

http://xhslink.com/a/LwjCI1hyYx3bb

其实保研与考公的优先级之争,本质是两代人对“稳定”与“发展”的不同理解,也是时代变化下人们认知的更迭所致。

父母那代人经历过下岗潮、国企改革,“体制内”就是抵御风险的强有力手段;而Z世代虽已目睹大厂裁员和35岁危机,也纷纷踏上考公之路,却依然渴望通过读研拓宽认知边界,解锁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那么保研与考公,究竟是“学术理想”“现实安稳”的对冲,还是可以叠加的人生选项?

01、热度暴涨,考公=淘金?

近年来,考公热度整体呈上升趋势。截至2025年数据统计,考公人数为342万人,仅比考研人数少46万人。

家长眼里,保研真的不如考公吗?

图源:http://xhslink.com/a/wNQjgezhLz3bb

这种热度的背后甚至是考公的低上岸率——国考难度系数较高,竞争比例接近150:1,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真实写照。

家长眼里,保研真的不如考公吗?家长眼里,保研真的不如考公吗?

图源:http://xhslink.com/a/vnTYMMFS5A3b

bhttp://xhslink.com/a/ViXC5EuQQA3bb

不过也有人指出,考公还是读研似乎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异,本质都是为了“找饭碗”。考公人数的不断增加只不过是同学们纷纷改变策略,寻求新的“上岸”路径的体现。

家长眼里,保研真的不如考公吗?

图源:http://xhslink.com/a/GVW2VFGlUC3bb

而对于父母而言,考公是“铁饭碗”,是稳定生活的象征,也是老一辈眼中为最顺利成功的人生。

和我们这一代人不同,他们经历过动荡的年代,于是“风险厌恶”的心理会更加明显,对于考公的推崇可能也源自于对得来不易的“正经生活”的追求。

家长眼里,保研真的不如考公吗?

图源:小红书

http://xhslink.com/a/R3udBo1Ln83bb

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考公也是优质选择。

考研热伊始,更多学生可能为了逃避就业才选择继续读书。而当考研热度不断攀升,导致其难度呈指数状增长时,另外一种选择——考公便成了新的香饽饽。

因此,总的来说,考公是一场“双赢”。

父母会更轻松,并不用过于操心孩子的工作,因为公务员已经是最为体面且稳定的职业之一。

而作为孩子的我们,在如今的就业寒冬中也期冀着能有一份不会被裁、不会出错的工作,何况固定的工作时间也会让我们拥有更多的生活时间,能分出精力陪伴家人,感受人生。

家长眼里,保研真的不如考公吗?

图源:小红书

http://xhslink.com/a/O438VnsVX93bb

但辩证来看,考公的“稳定”或许也有其两面性。不少体制内过来人坦言:

“朝九晚五的生活看似安逸,实则消磨锐气,几年后就会发现自己与市场脱节了,想转行却已失去竞争力。”

因此,当全社会将考公捧“神坛”,当部分年轻人陷入“非编制不可”的执念,甚至把考公当作逃避成长的避风港时——也就会有一部分人毕业后连考五年仍未上岸,不仅错失职场经验,还陷入“为考而考”的循环。

家长眼里,保研真的不如考公吗?家长眼里,保研真的不如考公吗?

图源小红书:

http://xhslink.com/a/xMpPkcqhW83bb

此外,公务员体系也并非绝对的“避风港”。随着机构改革推进、考核机制完善,基层岗位压力增大、晋升通道变窄的情况屡见不鲜。

可见,将考公视为人生唯一出路,或是对“上岸”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都可能在未来面临更大的落差与焦虑。

02、保研真的输给了考公?

保子认为,保研和考公本就不是二元对立的关系,所以孰优孰劣应该从个人实际情况出发。

通常情况下,我们应该考虑以下四点:

专业与院校

专业与院校是影响考公的第一大因素。部分专业选择读研可能会有更多地选择。

理工科,读研后会进行较多的实践、实验学习与实操,也出现了较多的新兴专业(如人工智能、机器人、电子科技等)以更好地适配新兴产业。

读研可以更好地提升个人的能力,同时也能更好地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具有较好发展前景。

文科专业,无论是新闻传播学、文学等,还是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读研后考公也可能会更加容易,报名门槛减弱,增加一定的就业概率。

本就出身92的保研er们不一定要选择保研的道路,可以选择选调、人才引进等方式,如若没有特殊的追求,也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而非一味奔着读研。

可操纵性

是否具有可操纵性,主要应考量道路选择的容错率,同时应分析不确定性。保子认为,这里主要可以分为时间成本的投入、备考难度的分析与未来规划。

时间成本

从时间成本考量,保研是一条长战线,许多保研er们从大一开始就要投身于学术科研、学科竞赛、绩点分数之中,这会导致本应该体验更多多元文化的大学生活一成不变,也可能会导致同学、朋友、舍友关系变得疏远、利益化。这直接的结果是会导致人脉的减少。

备考难度分析

两者在备考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保研更像是一场水到渠成、持之以恒的“滴水穿石”式战役。而考公则是一场“猛烈浩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斗争。在备考前应考虑选择省考、国考,亦或选调考试等。不同的考试时间与复习范围都不相同,这无异增加了考试的难度。

未来规划

从未来规划分析,无论是选择保研还是考公,适合自己并且自己愿意的道路才是最合适的。

如果以后想要当高校教师,从事学术研究,那么理应选择保研、读研,甚至应该继续读博。

而如果想要当高校辅导员、学校行政人员等,也应继续选择读研,毕竟现在高校的岗位对于学历的要求越发严格。

家长眼里,保研真的不如考公吗?

图源:小红书

http://xhslink.com/a/fmMLo8Iamp8bb

甚至许多考公考编的岗位也明确限制岗位学历需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例如去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一共招录18948个职位,硕士研究生学历能报考的岗位就有16044个,占本次考试总职位数的84.67%。

家长眼里,保研真的不如考公吗?

图源:小红书

http://xhslink.com/a/YedRGEtCHq8bb

写在最后

读研还是考公并非是一道有标准答案的选择题。合理的、适合的、遵从本心的选择才是最优答案。不论如何,孩子的个人需求理应大于家庭强加的期望,好与坏只有真正踏上这条路的人才有资格评判。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活动到底如何成为决定性因素?这篇系统梳理给你听

下一篇

全维度对比DSE阅读与雅思阅读!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