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日,一则重磅消息从瑞士日内瓦传来——中美两国经过两天紧张谈判,终于达成《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这一消息让全球市场为之一振,A股、美股同步上涨,人民币汇率走强。
这份声明到底说了啥?
简单来说,就3件事!
美国先松口
取消了共计91%的加征关税。
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但保留反悔权)。
中国给台阶
你取消我也取消,同步暂停对美国商品的部分关税。
暂停技术出口管制、投资审查等“非关税反击”。
建立新机制
建立定期磋商机制,由副总理何立峰与美国财长贝森特等人牵头,讨论后续经贸议题。
表面看,这纯粹是个贸易协议,跟留学生八竿子打不着。
但别急,事情没那么简单!
要知道,过去几年中美关系就像坐过山车——贸易战、科技战、留学生被针对...这些都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一连串的组合拳。现在贸易这块稳住了,其他领域是不是也能跟着松口气?
特别是那些想去美国的留学生们,是不是迎来春天了?
赴美留学的
“冰河时代”是怎么来的?
要理解这次协议可能带来的变化,咱们得先看看中国留学生这几年在美国都经历了啥。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
政策打压
中国行动计划
2018年11月,美国启动“中国行动计划”,名义上是打击经济情报非法获取者、保护知识产权,实际上把枪口对准了华人学者。
联邦调查局(FBI)三天两头闯实验室查电脑,动不动就起诉“学术不当获取”。计划期间至少有150名科学家受到调查,其中24人被提起刑事指控。这些调查和指控大多缺乏确凿证据,但对科学家的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前田纳西大学华裔教授胡安明
FBI指控胡安明在参与美国宇航局研究期间,为北京理工大学兼职,涉嫌欺诈。2021年9月9日,美国联邦法官最终判定其无罪。
从2020年2月被起诉的那一刻起,胡安明的生活便被彻底颠覆。他不仅失去了田纳西大学的工作,曾经安稳的生活瞬间崩塌,家人也深受牵连,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长期的焦虑和煎熬,让他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
地方立法限制,佛罗里达州SB846法案
禁止中国学生及博士后进入公立大学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理由是“防止技术泄露”。
签证噩梦
根据公开数据,仅2025年头四个月,美国就取消了188所高校至少965名中国学生和学者的SEVIS登记(相当于留学身份证)。这些人头天还在上课,第二天可能就变“黑户”了。
入境盘查
前往美国马里兰大学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的李某透露,当她抵达华盛顿杜勒斯机场时,遭遇美方执法人员的粗暴对待和长时间的盘问。
- 带入“小黑屋”接受审查。
- 强行检查她的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
- 反复询问她及其家属的政治身份、本硕研究经历和导师情况。
- 拒绝了她联系中国使领馆的请求。
美方人员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以她的研究过于前沿、怀疑未来会作出危害性科研为由,作出5年禁止入境决定,注销其合法有效签证并遣返!
美执法人员甚至赤裸裸地表示:“我们不在乎你的科研,要怪就怪你是中国人,我们不相信你。”
这一事件并非个例。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2024年1月4日的例行记者会上透露,每个月都有数十名包括留学生在内的中国公民被美国强制遣返。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科技竞争白热化:美国担忧中国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的赶超,试图通过限制人才流动保持优势。
和留学生有什么关系?
看到这儿你可能要问:贸易协议跟这些糟心事有啥关系?关系大了!
磋商机制是个对话平台。虽然现在协议没提到教育问题,但有了常态化沟通渠道,以后讨论留学生签证、学术合作这些问题就有了基础。
整体关系缓和,为留学解冻铺路
经贸合作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此次关税让步表明,双方有意避免冲突升级。若经贸谈判持续向好,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对抗也可能缓和。
例如:美国可能会减少签证限制,放宽对非敏感专业学生的审查,并缩短签证周期。
科技合作松动,带动学术交流
中国暂停非关税反制措施(如技术出口管制),可能换取美国对华技术限制的部分解除。
例如:相关领域的联合研究项目可能重启,中国学生参与美方实验室的机会增加。
谨慎乐观
尽管曙光初现,但还需警惕以下风险:
美国政策摇摆不定
美国不会放弃对华技术封锁
即便经贸关系缓和,涉及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关键领域”的留学生仍可能被针对。
签证分类细化
区分“敏感专业”与“普通专业”,前者审查更严。
给留学生的建议:如何应对不确定性?
专业选择:避开“红线领域”
短期内,量子计算、航空航天、先进材料等专业风险较高,可优先考虑商科、人文、艺术等非敏感领域。
入境准备:留存证据,理性应对
提前打印录取通知书、资金证明、导师联系信。
若被盘查,记录执法人员工号,索要书面文件,并联系使领馆。
小烨君为大家准备了「2025赴美留学全流程攻略」,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更多细节:
多元化选择:不必“只盯美国”
英国、新加坡、中国香港、澳洲等地高校的排名和科研水平不断提升,且签证政策更友好。
关注政策动态
定期查看美国国务院签证公告、中国教育部留学预警。
留学回暖≠回到过去
留学的“恢复”将是有限度的,更多体现为“从冰封到解冻”,而非“从寒冬到盛夏”。
中美日内瓦联合声明为留学生带来一线希望,但解冻之路注定漫长。建议学生和家长保持谨慎乐观,做好“两手准备”:既要抓住可能的机遇,也要规避潜在风险。毕竟,国际政治的风云变幻,从来不会为个人梦想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