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香港特首梁振英此前指出,从明年起的5年内,约有15万名年满18岁的双非学童(父母均非香港永久性居民的儿童)可以永居身份报考香港的大学,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对此,香港教育局于8月18日发文回应,并在8月19日由署理教育局局长施俊辉通过电台节目进一步解读“双非学童”入学、自修生人数变化及私校管理等热点问题,释疑社会关切!
今天机构为您独家解读!
“双非学童”入学政策及现状
自2012年起,香港已针对双非学童实施“零配额”政策,即双非学童不能占用本地学童的学位名额。
目前首批受该政策影响的双非学童已进入初中阶段,且大部分已在香港完成幼稚园及中小学教育。
根据教育局数据,2025年适龄双非学童(18岁)人数约为18816人,相较于2024年增加了2772人。
署理教育局局长施俊辉
然而,从香港中学文凭考试(DSE)的自修生数据来看,双非学童并未如预期般大量涌港参加文凭试以升读香港大学。
2023年文凭试自修生人数为7637人,仅比2022年增加678人,增幅约10%;
2024年适龄双非学童人数大幅增加6771人至16044人,但当年自修生人数却减少至7431人。
这表明部分双非学童可能选择留在内地生活和就学,或在中小学阶段已到香港就学。
自修生人数增长的原因剖析
2025年DSE考试报考人数显著增长,达到55781人,较去年增加近10%。
其中,自修生人数突破1万大关,达到10303人,同比激增2795人,成为推动报考人数增长的关键因素。
内地考生被认为是自修生人数增长的主力,其比例在自修生群体中显著上升。
自修生人数增长背后,除双非身份因素外,还涉及不同人才计划子女等。
香港政府近年来通过人才入境计划吸引人才,其子女的入学选择更加多元化,包括官津、直资及国际学校等。
2025年,政府还增设了国际学校学额以满足需求。
此外,DSE考试改革也增强了吸引力,如中文科考试简化至两份试卷,公民科取代通识科后仅需“达标”,降低了考试难度,对内地学生更为友好。
私校管理的加强与透明度提升
针对部分私校涉嫌“借壳办学”的问题,施俊辉强调教育局对此零容忍。
教育局将优先针对曾出现收生不足、被投诉的高风险私校展开突击巡查,并计划推出“合规私校名册”,以提升透明度。
突击巡查行动将在9月至10月分两轮进行,重点检视过往收过投诉或被列为高风险的私立学校,确保学校运营符合教育条例及规例。
突击巡查将不事先通知学校,旨在了解学生的来源以及学校是否存在未经教育局同意与其他教育机构合作的情况等。
此外,即使学校已获教育局注册,也并不代表其质量完全无忧。
因此,教育局计划推出的“合规私校名册”将列出在管治、透明度及办学水平等方面均达标的学校,帮助家长尤其是新来港家庭更清楚地了解学校的办学质量,避免受不实信息误导。
关于香港教育局应对双非学童潮、自修生人数变化及私校管理加强等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