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AP 国际课程体系中,有三门与微积分相关的课程:AP PreCalculus(预备微积分)、AP Calculus AB(微积分 AB)、AP Calculus BC(微积分 BC)。
很多同学会困惑:这三门课有什么不同?我该在几年级学?AB 和 BC 到底选哪个更合适?
本文将从课程差异、适配年级、选课策略三方面,为你清晰解答。
01、Pre/AB/BC:三门课的核心差异
三门课程的定位、内容与考试形式各不相同,核心区别可通过下表快速对比 :
011. AP PreCalculus:微积分的 “入门钥匙”
这门课是为后续学习微积分打基础的 “预备课程”,核心目标是帮学生掌握微积分必备的前置知识,不涉及微积分核心的微分、积分内容,而是聚焦基础概念:
AP PreCalculus预备微积分涵盖了代数、三角学、复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序列和级数等基本概念。
这门课程对于理解微积分的基础知识非常重要。
课程内容分为四个常规的教学单元:
第1单元:多项式和有理函数
第2单元:指数和对数函数
第3单元:三角和极坐标函数
第4单元:涉及参数、向量和矩阵的函数(AP考试不考)
●考试时长为3小时,考试形式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62.5%)
多项选择题40题,2小时,占考试成绩的62.5%
A部分:28道题目,80分钟 (不允许使用计算器;占考试成绩的43.75%)
B部分:12道题目,40分钟 (必须使用图形计算器;占考试成绩的18.75%)
第二部分:自由回答(37.5%.)
自由回答4题,1小时,占考试成绩的37.5%。
A部分:2道题目,30分钟 (必须使用图形计算器;占考试成绩的18.75%)
B部分:2道题目,30分钟 (不允许使用计算器;占考试成绩的18.75%)
022. AP Calculus AB:微积分的 “基础版”
AP Calculus AB相当于大学第一学期的微积分课程,聚焦微分和积分两大核心模块,是微积分的基础入门:
AP Calculus AB(微积分AB)侧重微分和积分内容的学习。在这门课程中涵盖了函数、图形、极限、微分、积分和微积分的实际应用。
课程内容分为八个常规的教学单元:
第1单元:极限与连续性
第2单元:微分:定义和基本属性
第3单元:微分:复合函数、隐函数和反函数
第4单元:差异化的语境应用
第5单元:微分的分析应用
第6单元:变化的整合与积累
第7单元:微分方程
第8单元:集成应用
●考试时长同样为3小时,考试形式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50%)
多项选择题45题,105分钟,占考试成绩的50%.
A部分:30个问题,60分钟 (不允许使用图形计算器;占33.3%)
B部分:15个问题,45分钟 (需要图形计算器;占16.7%)
第二部分:自由回答(50%)
自由回答6题,90分钟,占考试成绩的50%。
A部分:2个问题;30分钟 (需要图形计算器;占16.7%)
B部分:4个问题;60分钟 (不允许使用图形计算器;占33.3%)
033. AP Calculus BC:微积分的 “进阶版”
BC 是 AB 的 “升级版”——包含 AB 的全部课程内容,还会新增更复杂的知识点,难度更高,覆盖范围更广——
AP Calculus BC(微积分BC)除了包含所有AP Calculus AB的前八个单元内容,BC还包含两个额外的单元(单元9和单元10),并在单元6-8中引入了一些扩展内容。比如:极坐标、参数方程、无穷级数以及更复杂的微积分技巧。
课程内容分为十个常规的教学单元:
第1单元:极限与连续性
第2单元:微分:定义和基本属性
第3单元:微分:复合函数、隐函数和反函数
第4单元:差异化的语境应用
第5单元:微分的分析应用
第6单元:变化的整合与积累
第7单元:微分方程
第8单元:集成应用
第9单元:参数方程、极坐标和向量值函数
第10单元:无限序列和级数
●考试时长为3小时15分,考试形式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50%)
多项选择题45题,105分钟,占考试成绩的50%。
A部分:30个问题,60分钟 (不允许使用图形计算器;占33.3%)
B部分:15个问题,45分钟 (需要图形计算器;占16.7%)
第二部分:自由回答题(50%)
自由回答6题,90分钟,占考试成绩的50%.
A部分:2个问题,30分钟 (需要图形计算器;占16.7%)
B部分:4个问题,60分钟 (不允许使用图形计算器;占33.3%)
02、AP 微积分:几年级学最合适?
AP微积分是针对数学的一个专门的领域而提出来的学科。和整个数学体系相比较而言,它的知识点广度其实非常小,而同时深度也不算特别深。
上了大学之后可能会接触到一个学科—高等数学,会发现其实微积分的学习可以更深入。我们在AP里考的难度系数比较低,更多的目的是让大家去认识一下微积分这个学科。
AP 微积分的学习不看 “绝对年级”,而看 “数学基础是否达标”。
适合美高上完AP Pre Calculus预备微积分以及国内高中10年级以上的学生,可以学习AP微积分。但前提是,学生应该学完代数、几何、三角函数等数学相关的课程。
结合常见学习路径,建议:
美高学生:先修完 AP PreCalculus,再进入 AB/BC 的学习;
国内高中学生:10 年级及以上(已掌握高中基础数学),可直接开始 AB/BC 的学习(若基础薄弱,建议先补学 PreCalculus 的核心内容)。
03、AB 和 BC 怎么选?关键看 3 点
AB 和 BC 的选择,不能只看 “难度高低”,而要结合自身目标、基础和申请方向综合判断,核心参考以下 3 点:
1、看申请方向:理工科优先选 BC,综合类院校看 “能力展现”
若目标是申请STEM理工科专业(如数学、物理、工程、计算机等):BC 更有优势 ——它覆盖的知识点更贴近大学理工科的基础要求,能体现你的数学能力,对申请更有帮助;
尤其是想申请麻省理工学院或顶尖的工程专业,拥有 BC(或更高)的成绩是基本。顶尖的 STEM 课程通常对数学要求极高——例如,许多成功申请顶尖工程学院的申请者都学过 AP 微积分 BC,甚至可能学过多元微积分等附加数学知识。
若目标是综合类院校或非理工科专业:重点不是 “选 AB 还是 BC”,而是 “哪门课能帮你拿到更高分(如 5 分)”—— 高分更能体现你的学习能力,比 “选难课但低分” 更有意义。
如果你计划主修人文、社会科学或其他数学要求较低的专业:AP 微积分 AB或许是更好的选择。你仍然可以展示自己在高级课程上的掌握(微积分对于任何顶尖大学申请者来说都是加分项),但你不会因为学习太难的数学知识而感到压力。
2、看课程特点:BC “可取舍”,不用 “全学透” 也能拿高分
BC 的课程单元有个特点:新增的第 9、10 单元(参数方程、级数等)与前 8 个单元关联性弱,可独立学习。
这意味着:即使前 8 个单元(AB 内容)掌握得不扎实,也不影响后 2 个单元的得分;考试时遇到不会的题目(比如某类级数题),也可以灵活取舍。
简单说:BC 的 “高分门槛” 不是 “所有单元都学透”,而是 “抓住优势单元,保证会的题不丢分”—— 如果你的目标是 “冲 5 分”,BC 未必比 AB “难太多”。
3看自身基础:基础弱先选 AB,基础好直接冲 BC
建议对于基础薄弱(如对 “极限、微分” 概念理解不深)的:先选 AB,把微积分基础打牢,避免因 BC 的复杂内容导致 “学不透、分不高”;
基础扎实(如轻松掌握 AB 核心内容,对 “极坐标、级数” 有兴趣)的:可以直接选 BC—— 既能覆盖 AB 的全部知识点,又能多学进阶内容,对申请和大学学习都更有利。
总之,准备这两门考试都需要很强的微积分解题能力。
如果你选择BC,除了AB的所有知识点外,还需要练习更广泛的题目。如果你选择AB,你可以专注于掌握核心知识点,而无需额外的BC知识点。
简言之,AP 微积分的选择核心是 “匹配自身情况”:基础不足先补 PreCalculus,方向明确再定 AB/BC,高分永远比 “选难课” 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