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有人认为博士生的情商普遍偏低?读书真的会读“傻”吗?

“博士就是搞科研的,不太会人际交往。”

“读书读得越多越不近人情,容易读傻!”

“跟高学历的人交往好累,TA们都像学傻了一样!”

看到上述言语,作为博士生的你,是否想起了一些不堪回首的回忆?作为学历金字塔尖的人群,很多博士生在接触社会或职场时,却经常被人冠以“情商低”、“不近人情世故”、“难接触”等评价。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低情商”博士案例大赏

导师视角

985教授

“我认为我们组的博士生情商真的普遍不怎么高。我一直不认为情商高是要取悦别人,或卑躬屈膝,而是要让自己舒服,拥有面对压力时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遇到事情可以和自己和解。

作为博士生,科研上的不顺利其实是经常的,然而如何能够让自己从困境中走出来,恰恰需要自我和解的能力。有的时候遇到问题开会,如果我给出的答复并不是TA们想要的,就会各种甩脸子,让我迫于压力接受TA们的方案。

但从导师的角度来说,我有责任和义务让我的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有时即使我拿出了论文或其他科学依据,TA们依然不认账。所以从我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做事方式到了社会上很难走远。”

恋人视角

某中科院博士的未婚妻

“我一直有名校情结,并且偏向智性恋,所以当时对于自己的男朋友,一直是非常满意。然而随着同居时间越来越多,我发现男朋友非常冷漠,一天到晚不说话,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且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从不会主动帮我,让我只能靠自己。

但当TA自己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就会找我索取情绪价值,这样不对等的关系真的让我很累。不仅如此,有时他自己做错了事情,还死不承认,必须让我接受他的所有做法。虽然他对外人很不错,但对我而言真的让我有些失望。”

父母视角

985助理教授的父母

“孩子从小到大的学习其实我们都没有过度操心,高考上的是省内的985,硕博送到国外读书,也一直算是别人家的孩子。但是每次逢年过节到亲戚家吃饭的时候却总是坐着玩手机一言不发。这会让很多亲戚觉得不礼貌,有的甚至觉得是不是瞧不上TA们。

我们也试着提醒过几次,发现没什么作用。虽然孩子在家能跟我们侃侃而谈,但待人接物的方式到社会上容易吃亏。作为父母,我们希望孩子一切都好,年轻的时候我们就曾吃过人际交往方面的亏,自然不希望孩子步入我俩的后尘。”

同门视角

211某课题组

“说到这个话题就不得不提起我们课题组的大师姐,可谓是‘遇事不决吵架就行’。大师姐有着极为‘变态’的掌控欲,上到科研下到生活都要对你评头论足。而且这种“评价”是完全不顾其他人感受的,一旦还嘴,还可能接受更加严厉的嘲讽和谩骂。

这常常让课题组里面的同学感到苦不堪言,尤其是刚进入组里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大家常开玩笑说,师姐至今单身也并不是没有原因的。但是特别奇怪的是,师姐对于老师就非常客气,展现出一幅对我们完全不同的形象。”

博士生情商低,是真的吗?

博士生们作为站在学历金字塔尖上的一批人,其智商毋庸置疑。很多人认为做科研只需要努力即可,但超强的自控力、规划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叠加都无疑是博士生们高智商水平的体现。然而,关于博士生们情商的看法,大家却褒贬不一。

有的网友认为,博士生们不会办事,缺乏人情世故的能力,这其实就是情商较低的一种表现。比如有的博士生非常任性,自己想做什么做什么,完全不考虑后果和别人的感受,属于我行我素。

为什么总有人认为博士生的情商普遍偏低?读书真的会读“傻”吗?

图源:小红书

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很多博士生甚至“对上对下”的态度都不一致。有的博士生对导师或其他教授非常客气,做事非常周到,可谓是事无巨细。而对下(比如师弟师妹或其他年龄较小的圈内同行)则我行我素,完全不顾他人感受。所谓“媚上者必欺下”,正是这种情况。

还有的网友认为,能够读到博士的人,其实都不傻,大家都是经过各种考验“厮杀”过来的,自然也是经历过风风雨雨,不可能这点人情世故都不懂。如果你认为TA并不尊重你或情商低,只是你对TA的利用价值较小,让TA觉得你不值得浪费时间去社交。

为什么总有人认为博士生的情商普遍偏低?读书真的会读“傻”吗?为什么总有人认为博士生的情商普遍偏低?读书真的会读“傻”吗?

图源:知乎

小科认为,读书一方面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学历,让自己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当中获得一席之地,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另外一方面,读书更多的也是提升自己的修养、见识和眼光

但是有些博士现如今的确存在自命清高的现象,对上对下不一致,甚至有的时候都没有给人最基本的尊重,这并不是知识分子所应该展现出的道德和修养。最起码,应该在待人接物方面展现出和高学历相匹配的素质和风度

博士生为何“情商低”?

导致社会认为博士生情商低的原因,小科认为,可能既存在主观方面原因,又存在客观方面的困难。

首先,博士生在学术研究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往往忽视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长期沉浸在学术圈中,缺乏与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接触,导致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显得生疏和笨拙。

其次,博士生在学术上取得的成就可能让他们产生了一种机构感,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从而忽视了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这种心态容易导致他们在与人交往时表现出傲慢和不屑,进一步加剧了情商低的问题。

此外,博士生在学术研究中往往追求完美和严谨,这种思维方式可能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过于苛求,难以容忍他人的不足和错误。这种苛求他们自身可能无法感受到,但会让周围的人感到不适。

最后,博士生在学术上的成功可能让他们忽视了情商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学术能力强就足够了,从而忽视了情商的培养和提升。

为什么总有人认为博士生的情商普遍偏低?读书真的会读“傻”吗?

图源:网络

博士生如何提升情商?

提升情商,做到内外兼修,是每个博士生在学术道路上不可或缺的能力。事实上,在学术圈当中摸爬滚打,情商尤其重要。尤其在近些年的学术圈当中,合作共赢逐渐成为主旋律,因此,除了做到对导师、教授尊重之外,还要照顾到师弟、师妹的感受,好的口碑才能让自己获得更多机会。

首先,高情商的表现之一就是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学术圈中,无论是与导师、同行还是学生相处,都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同理心。比如,与导师沟通时,既要展现自己的学术能力,也要注意倾听导师的建议,避免过于自我中心;

与师弟师妹相处时,则要以平等和包容的态度对待,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而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指手画脚。

这种双向的尊重和理解,不仅能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还能为自己积累良好的声誉。

其次,情商高的人往往能够有效管理情绪,尤其是在面对学术压力或人际冲突时。博士生在科研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实验失败、论文被拒等挫折,此时如果能够冷静应对,理性分析问题,不仅能提升自己的抗压能力,也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此外,在团队合作中,情商高的人往往也能够妥善处理分歧,找到平衡点,推动项目顺利进行,而不是让矛盾激化。

最后,情商的提升还体现在对他人需求的敏锐感知和主动关怀上。学术圈虽然以成果为导向,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同样重要。比如,在团队中主动关心他人的研究进展,适时提供帮助;在学术会议上,积极与他人交流,建立广泛的学术网络。这些行为不仅能增强自己的影响力,还能为未来的合作奠定基础

写在最后

总之,情商的提升不仅有助于博士生在学术圈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还能让他们在追求学术卓越的同时,成为一个受人尊敬、内外兼修的学者。对他人需求的感知、对自我情绪的管理,本质上与科研能力一样,也是学术生涯的核心竞争力。

打破“高智商=低情商”的魔咒,不是要学会“世故”,而是要建立学术理性与社交智慧的平衡坐标系,只有将高情商与高智商相结合,才能在学术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受政策频繁变化影响加拿大留学不香了?2025年新签证人数或腰斩!

下一篇

AP大考出分!机考元年5分率“跳水”没考好怎么办?(附40门科目得分率)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