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简介
如果你想申请香港大学 英语学系博士,那今天这期文章解析可能对你有用!今天Mason学长为大家详细解析香港大学的Prof.Leung的研究领域和代表文章,同时,我们也推出了新的内容“科研想法&开题立意”,为同学们的科研规划提供一些参考,并且会对如何申请该导师提出实用的建议!方便大家进行套磁!后续我们也将陆续解析其他大学和专业的导师,欢迎大家关注!
教授现任香港大学文学院英语学院教授,是语言学与法律交叉领域的杰出学者。作为一位在第二语言习得、语言与法律、心理语言学和隐性学习等领域有深厚造诣的研究者,梁教授的学术贡献横跨语言学的多个分支,并将语言学研究与法律、心理学和社会正义等领域紧密结合。她的研究在语言与法律的交叉领域、心理语言学以及社会语言学方面已取得国际性影响。
梁教授致力于探索语言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运用及其对法律实践、社会结构和个体认知的影响,特别关注数字时代的言论自由、语言权利和语言政策等重要议题。近年来,她的研究重点逐渐转向探讨语言学如何为社会正义服务,以及在数字媒体环境下语言使用的法律与社会维度。
研究领域
教授的学术背景跨越语言学与法律两大领域,她在剑桥大学获得英语和应用语言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同时拥有伦敦大学法学学士和耶鲁法学院法学硕士学位。这种跨学科背景使她能够从独特的视角探索语言与法律的交汇点,形成了其独特的研究兴趣与教学专长。
- 第二语言习得教授的博士研究聚焦于第二语言习得中意义与语言形式之间的映射关系。她运用心理语言学方法和定量研究手段,探究学习者如何习得第二语言中的形式-意义连接。她是香港大学英语学院"语言、言语与认知实验室"的创始成员之一,通过该平台开展了一系列关于隐性语言学习的研究。她特别关注学习者如何在没有明确意识的情况下习得语言规则和模式,这些研究对理解第二语言学习的认知机制提供了重要见解。
- 语言与法律作为语言与法律交叉领域的先驱学者之一,教授致力于研究多语言法律环境中的挑战、意识形态和悖论。她深入探讨了法律多语言主义的运作机制,分析了官方多语言政策如何影响司法实践和法律解释。她对翻译在法律中的作用、法律文本的跨语言解释以及语言选择如何影响司法公正等议题有深入研究。
- 心理语言学教授在心理语言学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语言加工和习得的认知机制。她运用实验方法研究语言使用者如何处理语言信息,特别是在第二语言环境中的词汇习得、语法学习和语调规则等方面。她的实验研究探索了先前语言知识如何影响隐性语言学习,以及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在习得新语言特征时的差异。
- 隐性学习在隐性学习研究领域,教授探究了学习者如何在无意识状态下习得语言规则和模式。她的实验研究揭示了隐性学习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特别是在形式-意义连接、词汇习得和语法学习等方面。这些研究对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理论具有重要启示,挑战了传统的显性教学方法。
- 法律与心理学教授将心理学视角引入法律研究,探讨法律参与者(如法官、律师、陪审团和自我代理诉讼者)的心理过程如何影响法律实践和司法结果。她特别关注语言选择和使用如何影响法庭互动和法律决策,以及法律程序中的权力不平等如何通过语言表现出来。此外,她还研究了法律文本的理解和解释过程中的认知因素。
- 数字时代的语言与法律近年来,教授的研究兴趣扩展到数字环境中的语言使用和法律问题。她研究了社交媒体平台的内容审核机制、网络言论犯罪和数字治理中的语言不平等等议题。2020-2021年期间,她作为Luce East Asia Fellow在美国国家人文中心进行了题为"数字时代的语言犯罪"(Language Crimes in the Digital Age)的研究,探讨了数字环境中语言使用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研究分析
1. "Hurdles and horizons of linguistics for social justice"
发表期刊:Language in Society, 2023
研究内容:这篇论文探讨了语言学研究如何能够并应该为促进社会正义做出贡献,同时分析了这一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教授指出,虽然翻译和多语言主义常被视为促进社会正义的手段,但它们的贡献高度依赖于具体环境。翻译和口译实践本身也可能成为语言不平等的来源。教授分析了语言平等和语言正义概念之间的张力,质疑了多语言法律实践中"表面平等"的局限性。
重要发现:教授在文中提出,政府在多语言司法管辖区推行的所谓语言平等往往只是一种"浅层平等",仅限于少数获得官方地位的语言之间的平等。从普遍主义角度看,语言平等在社会语言学上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语言并非可以被平等对待的离散单位。促进语言平等的努力反而可能为那些语言没有得到认可的群体制造不平等。教授呼吁语言学家超越将语言学视为描述性科学的观念,开发促进社会变革的策略。
2. "Shallow Equality and Symbolic Jurisprudence in Multilingual Legal Orders"
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研究内容:这部专著全面考察了全球75个官方双语或多语言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多语言实践。教授分析了当一个司法管辖区尝试以两种或更多语言进行法律活动时面临的挑战,以及法律语言的选择如何影响司法公正的实现。她运用广泛的案例研究,描述了一个国家成为双语或多语言环境时遇到的法律、实践和意识形态困境的影响。
重要发现:教授在书中提出了"象征性法理学"理论,用以探索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实行多语言法律制度时共同面临的困境。尽管这些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政治和文化背景,但它们在处理语言多样性方面存在相似的挑战。她论证认为,当今宣称和实践的语言平等只是一种"浅层平等"。虽然官方多语言司法管辖区看似比单语区更具包容性,但它们实际上可能掩盖了实质性的不平等,并转移了对更进步社会变革的实质性努力。
3. "Meaning and Power in the Language of Law"
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研究内容:这本合编著作汇集了来自语言学家、法学家、人类学家和哲学家等不同领域的学者,探讨法律语言的特性及其在权力结构中的作用。该书建立在法律实践与法理学之间几个世纪互动的基础上,将现代"法律与语言"或"法证语言学"领域的见解应用于法律起草、翻译、法定解释、专家证据和法庭互动等话题。
重要发现:该书揭示了法律语言如何既是权力的载体又是权力的表现形式,法律话语如何塑造社会现实并反映社会权力结构。书中不同章节探讨了法律语言的特殊性、法律分类与社会话语之间的不完美契合、法律话语中隐含的社会意义、语言与法律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以及法律对语言的要求和语言的局限性等主题。教授在该书中的章节"Ideology and political meaning in legal translation"(意识形态与法律翻译中的政治意义)特别探讨了法律翻译如何受到意识形态和政治考量的影响。
4. "Sedition or Mere Dissent? Linguistic Analysis of a Political Slogan"
发表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the Semiotics of Law - Revue internationale de Sémiotique juridique, 2023
研究内容:这篇论文对一个政治口号进行了语言学分析,探讨了政治话语在法律框架下如何被解读为煽动性言论或合法异议。教授运用语言学方法,特别是语义学和语用学的视角,分析了口号的语言结构、语境和潜在解读,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对该口号的法律判断。
重要发现:研究表明,政治口号的法律解读高度依赖于语境和解释框架,同一表述在不同背景下可能被赋予截然不同的法律意义。教授论证了语言学分析在区分煽动性言论和合法政治表达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语言学专业知识在相关法律程序中的价值。研究还揭示了法律系统在处理模糊政治表达时面临的挑战,以及这些挑战如何反映更广泛的政治和社会张力。
5. "Shortcuts and Shortfalls in Meta's Content Moderation Practices"
发表期刊:Comparative Law and Language, 2022
研究内容:这篇论文研究了Meta(Facebook和Instagram的母公司)在内容审核方面的实践,特别是通过分析其监督委员会(Oversight Board)的早期决定。教授审视了Meta如何处理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有争议内容,以及其内容审核机制的优势和局限性。
重要发现:研究发现Meta的内容审核实践存在多项不足,包括语言资源分配不均、对非英语内容的理解有限、对特定文化和政治背景的敏感性不足等。教授指出,数字平台在全球范围内审核内容面临巨大挑战,特别是在处理语言多样性和文化差异方面。研究也揭示了平台内容审核如何通过算法和人工决策影响全球言论环境,以及这些决策如何反映和强化现有的权力结构和不平等。
6. "The Audience Problem in Online Speech Crimes"
发表期刊: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edia & Entertainment Law, 2021
研究内容:这篇论文探讨了网络环境中言论犯罪面临的独特挑战,特别是关于受众的确定和言论影响的评估。在传统环境中,言论的听众通常是有限和可识别的,而在网络环境中,潜在受众几乎是无限的,这对传统的言论犯罪法律构成了挑战。
重要发现:教授指出,数字环境中的言论传播具有独特特性:它可能跨越国界、持续存在于网络空间、接触到预期之外的受众,且经常脱离原始语境。这些特性使得传统的言论犯罪法律框架难以适用。研究强调了在评估网络言论潜在伤害时,需要考虑受众的多样性、言论的广泛传播可能性以及不同法律管辖区的规范差异。教授提出了一个更加细微和语境敏感的框架来理解和评估网络言论。
项目分析
1. "数字治理中的语言正义"
资助来源:香港研究资助局人文社会科学杰出学者计划(2021-2022)
研究领域:数字治理、语言政策、语言权利
研究内容:这个项目探究了数字环境中的语言正义问题,特别关注全球数字平台的语言政策和实践如何影响不同语言社区的用户体验和权利。研究考察了主要社交媒体平台和搜索引擎如何处理多语言内容,以及这些处理方式如何反映和影响全球语言不平等。
2. "数字时代的语言与法律"
资助来源:美国国家人文中心Luce东亚学者项目(2020-2021)
研究领域:数字媒体法律、言论自由、平台治理
研究内容:作为Luce东亚学者,教授在美国国家人文中心进行了关于数字时代语言与法律关系的研究。项目探究了新的通信技术如何改变言论的性质和范围,以及这些变化如何挑战传统的法律框架和概念。研究特别关注东亚地区的数字言论环境,以及该地区独特的法律、文化和政治背景如何影响数字言论的监管。
3. "多语言司法管辖区中的语言选择与法律后果"
资助来源:香港研究资助局(RGC)
研究领域:法律多语言主义、司法公正、语言政策
研究内容:这项研究探讨了多语言司法管辖区中法律系统的语言选择如何影响司法公正的实现。教授分析了不同法律系统如何处理多语言环境中的法律起草、解释和应用,以及这些实践对不同语言社区的影响。研究采用比较方法,考察了世界各地多语言司法管辖区的实践和经验。
研究想法
1. 人工智能法律翻译的语言正义评估框架研究方向:开发一个评估人工智能法律翻译系统语言正义维度的框架,考察这些系统如何影响不同语言社区的法律获取和理解。
具体研究问题:
- 现有法律翻译AI系统如何处理不同语言对之间的权力不平衡?
- 这些系统在翻译法律概念时是否存在系统性偏见,特别是当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法律传统存在显著差异时?
- 如何设计更具语言正义意识的法律翻译AI系统,平衡准确性与文化适应性的需求?
创新性:这一研究将技术评估与社会正义视角相结合,超越了对AI翻译系统准确性的传统关注,转而考察其更广泛的社会和伦理影响。它为评估和改进法律科技的设计提供了新框架,有助于确保数字法律工具能够服务于所有语言社区。
2. 跨语言法律概念理解的认知研究
研究方向:运用心理语言学和认知科学方法,研究不同语言和法律传统背景的法律从业者和普通公民如何理解和解释关键法律概念。
具体研究问题:
- 不同语言中的法律概念如何在认知层面上被理解和处理?
- 双语或多语法律从业者在跨语言环境中如何进行法律推理?
- 语言背景如何影响对法律文本模糊性的感知和解决策略?
创新性:这一研究将心理语言学方法引入法律解释研究,提供了对法律概念理解认知基础的新见解。它超越了文本分析的传统方法,关注法律思维的实际认知过程,有助于改进跨文化法律教育和交流。
3. 数字平台多语言内容审核的比较研究
研究方向:对主要数字平台(如Meta、Twitter、TikTok等)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内容审核实践进行系统比较研究,探索语言、文化和政治因素如何影响内容审核决策。
具体研究问题:
- 数字平台在审核不同语言内容时采用何种不同标准和方法?
- 这些差异如何影响不同语言社区的言论自由和内容可见性?
- 如何设计更加公平、透明和文化敏感的多语言内容审核系统?
创新性:这一研究超越了对单一平台或语言环境的分析,提供了全球数字治理实践的系统比较视角。它结合了数据分析、语言学分析和政策研究,为理解和改进数字平台的全球治理提供了跨学科方法。
4. 语言正义视角下的法律援助创新
研究方向:探索如何运用语言技术和教育创新,改善语言少数群体的法律援助服务,特别关注不代理诉讼者的支持。
具体研究问题:
- 如何开发更具语言和文化敏感性的法律援助材料和服务?
- 什么样的语言简化策略最有效地提高法律文本对非专业人士的可理解性?
- 数字工具(如多语言法律术语数据库、交互式表格填写指南等)如何提高语言少数群体的法律获取?
创新性:这一研究将语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法律援助设计,有助于解决司法获取的语言障碍。它采用用户中心设计方法,确保法律服务能够满足不同语言社区的实际需求,促进实质性而非形式化的司法平等。
申请建议
1. 学术背景准备
跨学科知识基础:
- 培养语言学与法律的双重背景,至少在一个领域有坚实基础,同时对另一领域有基本了解
- 掌握研究方法多样性,包括定量方法(如实验设计、统计分析)和定性方法(如话语分析、案例研究)
- 发展批判性思考能力,能够识别和分析语言与法律交叉领域的复杂问题
核心领域知识:
- 深入理解教授的研究领域,如法律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多语言法律实践、数字时代言论规制等
- 熟悉相关理论框架,如批判话语分析、法律解释理论、语言权利理论等
- 关注该领域的最新发展和争议,包括数字平台治理、语言正义与社会变革等
技能培养:
- 发展强大的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熟悉相关软件和工具
- 培养语料库语言学、实验心理语言学或法律文本分析等专业技能
- 提高学术写作能力,能够清晰有力地表达复杂概念和研究发现
2. 研究兴趣定位
与导师研究对接:
- 仔细研读教授的主要著作,特别是《多语言法律秩序中的浅层平等与象征性法理学》和《法律语言中的意义与权力》
- 关注她的最新研究方向,如数字治理中的语言正义、语言学与社会正义等
- 思考自己的研究兴趣如何与教授的工作产生对话和互补
研究问题凝练:
- 提出明确且有意义的研究问题,展示其理论和实践价值
- 确保研究问题的创新性和可行性,避免过于宽泛或难以操作化的议题
- 考虑研究问题如何连接语言学与法律,体现跨学科特性
理论框架建构:
- 明确自己的理论立场和概念工具,展示对相关理论的深入理解
- 思考如何将不同理论视角整合,发展创新性的分析框架
- 反思理论框架的局限性,表现出批判性思考能力
3. 申请材料准备
研究计划:
- 撰写清晰、结构严谨的研究计划,包括研究背景、问题、方法、预期贡献等
- 展示自己的研究与教授工作的连接,同时强调自己的独特视角
- 详细说明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策略,展示可行性和严谨性
个人陈述:
- 讲述个人学术发展轨迹,解释为何对语言与法律的交叉领域感兴趣
- 说明为何选择教授作为潜在导师,强调共同研究兴趣和价值观
- 表达未来学术和职业规划,展示长期研究潜力和承诺
写作样本:
- 提交与语言学、法律或相关交叉领域的高质量学术写作样本
- 确保样本展示自己的分析能力、方法掌握和学术风格
- 如可能,提供已发表或会议发表的论文,显示学术成熟度
推荐信:
- 寻求了解自己研究能力和潜力的教授或导师提供推荐
- 确保推荐者能够具体说明自己的学术优势和研究潜力
- 如有可能,包括一位来自法律领域和一位来自语言学领域的推荐者
4. 专业能力展示
发表与合作:
- 尝试在相关领域期刊或会议发表论文,建立学术记录
- 参与研究项目或实习,积累实际研究经验
- 与相关领域的学者合作,拓展学术网络和视野
跨学科意识:
- 展示跨越语言学与法律的能力,理解两个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 培养对跨学科研究挑战的敏感性,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
- 关注并参与跨学科对话和合作机会
博士背景
Eamon,985应用语言学博士生,研究领域包括社会语用学、翻译学和比较文学等。曾在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Pragmatics》和《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获得过国家级学术奖项。专注于跨文化交际、语境中的语言使用及其对教学的影响,致力于推动语言学和教育学的跨学科融合研究。